某些新三粉猛吹打戲精彩,我想說你們說的對。因為這tm就是一部新瓶裝舊酒的老武打港片還是一部裹腳布一樣又臭又長的港片。我理解你們都是有整頓職場魄力的叛逆青年,追求與衆不同、不拘泥古闆的心理。但是咱真沒必要舉着一坨狗屎來說這是中黃矢白。
這部劇既不符合曆史(就是按《三國志》來拍),也不符合曆史大劇。老三國的服化道是經得起考究的,立案之初就是以名著古典與藝術品的要求去拍!甚至央視版四大名著都是如此,你看看央視《水浒傳》的布景,那妥妥穿越回北宋啊!說到這《新水浒》也是新三一樣的問題,妥妥的武打港片風格。隻不過槽點沒朱編高導加一塊的連鎖反應多而已。
你看新三國的原創部分,前十幾集拍呂布貂蟬,還拍出了真愛,問你們新三粉一個問題,知不知道貂蟬是虛構角色?還有就是劉備會盟十八路諸侯一句我是中山靖王之後,袁紹就給了他一隊兵馬!這不妥妥的邵氏武打片中的情節!現實中誰會這麼做?都是自己拼出來。要不然孫策也不會選擇拿傳國玉玺去和袁術換兵,一天天隻想做軍閥和軍閥太太,卻不知道亂世手裡有兵才是王道!
還有就是劉備的自刎歸天以及導演為了凸顯角色的狂放不羁而設計的不束發和人均酒鬼的設定,真的無力吐槽。人家當你的兵卒是為了謀條生路,不是死路,還用自刎歸天來展現豪邁,MD現實中小兵隻會覺得主帥有神經病趕緊殺了取而代之!還有人均酒蒙子的設定,說明導演壓根就沒啥功力,隻能用這種最粗淺,最直白的方式來展現個人的豪爽與大氣。現實中豪爽的人可能愛喝酒,但絕不可能愛喝酒就是豪爽的人,這麼公式化與通用化的表現手法再次說明導演不過是一個吃了時代紅利卻沒啥真本事,濫竽充數、捧上高位的人而已
再者就是披頭散發的設定,就算是近代史的清朝,人家留辮子也是要紮起來的好嗎,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為什麼會出現,就是因為螨清一句:“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才引起那麼激烈的反抗。對古人而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怎麼敢輕易毀壞和如此輕薄。明清都尚且如此,更别提東漢末年禮教盛行嚴苛的年代。導演可能不是不知道,隻是單純的自大妄為而已。就好比高導另一部作品《楚漢傳奇》中那一句“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了”,這頭四竹真敢拍啊!
還有就是曹丕那一句“許褚何人,父王一聲令下,他連殺自己的父母都不在乎”。套用豆瓣神劇《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老道長的一句話來回應下:“嚴世蕃如果不孝的話便也忠不到哪去”,古人何等重名和看重三綱五常,如果曆史上許褚和曹操真是這樣,我隻能說這倆神經病早就被推翻了。篡漢的可能就是劉丕或者朱丕,絕對不可能是曹丕。
關于這部劇的選角就倆字“敷衍”,導演沒考慮過形似與神似。就好比李世民的畫像是典型的壯将軍之像,但是馬躍很消瘦,不符合形似,不過人家眉目傳達出來的霸氣與柔情,讓你感覺曆史上的李世民就是這樣的。同樣的還有《大明風華》中的王學圻以及《雍正王朝》中的焦晃老爺子。何等神似。至于形似你看看老三國的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86版《西遊記》的師徒四人等等。簡直就是從畫像中走出來的。
反觀我們的傳世冥作《三國》,像藏獒一樣動不動就大吼大叫的曹操,找了弱智的肌肉男演張飛、找了個一臉陰鸷的文人形象演員演劉備。還有那個一股局味,腦滿肥腸的袁紹,我怎麼都不能把他與曆史上那個敢拔劍對董卓喊出“吾劍也未嘗不利”的意氣風發少年郎聯想到一起。還有劉備,為什麼演義小說不少,偏偏三國這麼被國民認可。因為劉備代表着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也是悲劇色彩的英雄,國民向來同情這種人。如果不是劉關張在亂世中所展現出人性的光輝與英雄主義的浪漫,拉高了整個時代的高度,東漢末年與五胡亂華有何區别?
曆史上的劉關張曹絕對是不完美的,因為他們也是人,人性就是會有各種缺點,所以他們的光輝形象隻存在于小說中。但是古代甚至近代百姓所喜歡的是對他們身上那種理想的向往,比如:劉關張的義薄雲天(你不管怎麼說,都無法否定夷陵戰敗對蜀漢的影響,但劉備不顧一切發動這場戰争的初衷是為兄弟報仇!)、曹操孫策的自主成功創業(飽含熱血卻無同道中人的曹老闆與寄人籬下愧對父親期望的孫策)、諸葛亮的忠臣模版等等。每個人在那些角色中都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心理歸宿,這才是三國演義對後世最大的影響!
這部劇與《三國演義》的初衷不符,也與曆史上的三國相去甚遠。原創部分更是垃圾中的垃圾,導演編劇的功力在一個角色就能看出差距。同樣是老謀深算的角色,倪大紅在《大明王朝1566》中演的嚴嵩總給人一種老獸藏爪但出手就能緻命的可怕感覺,同樣是這種藏器于身的角色,在新三裡面演的司馬懿有種神棍+神經病的特質,總感覺是劇情殺或者主角光環才成功的,台詞更是雷到爆。想必他演的嚴嵩才更符合他在新三中那句:“這把劍我磨了二十多年,今天才出鞘”這句話。
同樣的問題,在每一個角色上都有,甚至更多。這裡不過多贅述,總結下這部劇于裡于外這都是一部三觀極其扭曲、制造粗糙、台詞毫無營養、演員基本擺爛、劇情甚至沒有完結、内容又臭又長的工業垃圾!
一群自稱文化工作者的人拍出一部文化水平極低的一部劇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