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态度 一種人生 一杯清茶 一壺老酒 一部電影 一個知己,文章原創,歡迎品影。
21年前,張藝謀說了一個謊,拍了這部頗具争議的《英雄》,但國師說謊的目的是為了迷惑當年海外各大電影節的評委。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自己的國人反而還被蒙在鼓裡,品影在下帶你徹底解密國師這盤英雄迷局。
為什麼說張藝謀在撒謊?看開篇的英文字幕,20年前我上中學時也被騙了,覺得把春秋戰國的曆史背景寥寥幾個單詞就一筆帶過,還有譚盾大師的配樂加持,好洋氣、好國際化。
譯文重點如下 :殘暴的秦王征服了六國,統一的天下,他也因此被視為其它六國的共同敵人,中國曆史上出現了很多刺秦傳說的記載。

但21年後再看,發現國師的障眼法之高明,故意用東方古國的神秘感,結合英文的鋪墊再加上片名是當時好萊塢文化中最流行的一個詞 —— hero。這就像在面試中,先給評委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好評,然後是嚴謹的曆史還原,秦國士兵黑色的铠甲、黑色的戰車以及秦國的黑磚黑瓦。
民間傳說是秦人的祖先是五帝之一的颛顼,他是主管北方的天帝,也稱黑帝。真實曆史記載中,秦國的貴族确實喜好黑色,而顔色也是品影破解《英雄》迷局的關鍵。
衆所周知《英雄》這部電影,張藝謀在鏡頭中運用了大量醒目的顔色,每一種色彩都有各自的隐喻,但想要看懂英雄,必須記住一條原則 —— 唯有黑白兩色才是真相。
有了黑白為指引,後面的故事就會順暢許多,身着黑衣的無名以及黑白為主色調的大殿說明故事一開始是真實的,無名手刃了趙國三大刺客 —— 長空、殘劍、飛雪,得以上大殿接受秦王封賞。
“大王法令,有破刺客長空者,賞銀千金、封千戶侯,上殿二十步,與王對飲。”
而無名本身也是一名刺客,之所以叫他無名,就是不必考慮他是改編春秋戰國的荊轲還是豫讓,本就是杜撰的故事。我們要搞清楚無名和秦王博弈的勝負,就能明白“老謀子”有多深算。

無名先向秦王講述了他是如何戰勝刺客刺客的,從一個棋館内的一盤棋開始,黑子與白子的對弈,開啟了無名和張藝謀的一盤大棋。
無名先讓秦國七大高手動手,他們全部敗下陣後,自己再出手,這樣七大高手就成了在場的證人,證明無名确實和長空有過一戰。
“臣和長空面對面站着有半個時辰,雖然誰也沒動,但決鬥已經在彼此的意念中繼續展開...”
無名給盲人琴師錢讓其撫琴,他與長空在意念中決鬥。
秦宮的編鐘、老人的古琴、這兩種中國傳統樂器的起源,都超過三千年以上。而刀币也确實是春秋戰國時期流通的貨币。
張藝謀繼續用還原史實的障眼法讓奧斯卡評委和大瑩幕前的觀衆相信,身為導演的他和無名所講的故事,都是真的。
意念中的對決,畫面突然轉為黑白,更強調了這段回憶的真實性,秉承黑白即真心的原則,除了長空身着明顯的暖色服飾,其他人,包括環境的色調都是黑白灰,也就是說在這個謊言裡,除了長空外都是真相。長空銀槍的特寫,槍柄上殘缺一角,為後篇更大的謊言埋下伏筆。

琴弦崩斷的那一刻,長空死在無名劍下,隐喻弦斷知音現,兩人其實不是對手,而是朋友,繼續為後續故事埋下伏筆。謊言的最高境界是每句話都是真話,但串在一起的事情卻是假的。
“大王法令,有破刺客長空者,賞銀千金、封千戶侯,上殿二十步,與王對飲。”
“殘劍、飛雪。”
“三年前雙劍聯手攻入宮中,三千鐵甲,竟不能擋,你的劍能快過此二人?”
“不能。”
黑白底色結束後,各路色彩将陸續填充進來,謊言才剛剛開始。
張藝謀在《英雄》一開篇的這波操作,20年前把歐美的各大電影節評審看懵了,他們都中了國師等等幻術。早期好萊塢的西部片中,絕對的儀式感是牛仔帽、馬靴和手槍對射。但在中國古代,即使是勢不兩立的高手對決,也必須先行禮,這與王家衛裡的《一代宗師》中的台詞遙相呼應。
“要學會溫良恭儉讓,特别是這個讓字。”
這是中國樸素的價值觀輸出,而更讓老外們眼前一亮的是這個功夫居然和下棋以及音樂相通。
“武功琴韻雖不相同,但原理相通,都講求大音希聲之境界。”

西方藝術大多是以純粹為主,歌曲主唱、舞蹈主舞、話劇主演,但中國的傳統戲曲講求 “ 唱念做打 ” 的融合,這也是西方人對中國最感興趣的地方。
電影英雄在世紀之初,把中國文化的包容并含蓄展現到了極緻。
“你說這字中有劍法,可在寡人看來,這隻是普通之字,書法劍術,境界相通,奧妙全靠領悟。”
張藝謀成功吊起了海外評委的胃口,無名也進一步帶動着謊言的節奏,聲稱自己不是殘劍的對手,所以向隐姓埋名的殘劍求字,想從書法中領悟出劍法的破綻。
謊言中的主色調是紅色,即代表了鮮血與殺戮,也暗藏着欲望與爛漫,這裡想不被國師的幻術所迷惑,還是之前的黑白原則!紅色包裹的謊言裡,真實的部分依舊是白與黑。
無名謊稱之所以先克長空,是要用長空與飛雪的舊情,挑撥殘劍與飛雪這對情侶,注意飛雪的杯子,是在紅色基調中格格不入的白色,說明挑撥雖然是假,但愛情和愛情中的矛盾是真的。

丫鬟如月借朱砂,兩次台詞中第二次強調了主人。
“主人向小姐借朱砂,不知小姐聽清了沒有。”
“主人向小姐借朱砂!”
這是表明如月暗戀殘劍,這兩個人女人早就因為愛情心生記恨。
此時秦軍攻趙,攻無不克的箭陣射向小城。
書館内殘劍用朱砂寫着字,書館外無名與飛雪華麗擋箭,這樣的特效鏡頭與想象力放在今天,依舊不過時。但作為海外參獎的商業大片,張藝謀打動西方評委的不是拼特效,而是靠文化的精髓。
“你們記住,秦國的箭再強,可以破我們的城,滅我們的國,可亡不了趙國的字。”

此時,看到這裡我已經淚流滿面,是什麼樣的教育理念讓趙國的子民能有如此信仰,國破山河不在,國沒有家沒有,但是有字,有精神,人可以死,文化不可以滅。
在戰争中,為了民族與信仰,中國人直面死亡,毫不畏懼的精神,是最能撼動西方價值觀體系的,從這個角度看,20年前《英雄》中,倒在箭下的招過人和20年後《長津湖》中死守陣地的冰雕連,是同樣震撼的。
“那些趙人當真不動?”
“趙國書法剛烈過人!”
“你所求劍字有何難寫?”
“劍的寫法通常有一十九種,臣向殘劍所求是除去十九種變化的第二十種。”
有人說,無名一開始就沒有想殺秦王,品影我不敢苟同,當秦王霸道蠻橫地講出自己的抱負時。

“一個字竟有十九種寫法,,又互不相認,極為不便,等寡人滅了六國之後,再滅其他諸國,必将這些雜七雜八的文字統統廢掉,隻留一種,豈不痛快!”
“大王,不是隻滅六國嗎!”
“六國算什麼?寡人要率大秦的鐵騎,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無名的語氣和眼神充滿質疑,因為秦王野心太大,戰争勢必延續不斷,他此刻還是一心刺秦的,所以之後的謊言才會充滿憤恨與殺氣。
長空銀槍殘缺的一角伏筆呼應到了,發現飛雪的确曾和長空有舊情,殘劍情緒失控,她的發洩不單在于如月,還有對飛雪的歇斯底裡。
“我故意讓你看見的!我心裡根本沒有你。”

真相依舊藏匿在黑白之間,當飛雪意氣用事殺死殘劍,白色的杯子下,又多了白色的劍。殘劍的血是黑色,飛雪被如月斬落的頭發也是黑色,預示着雖然情殺是假,但這對劍俠情侶的結局卻是真的。
可以看出張藝謀當年對剛出道的章子怡是偏愛的,雖然當年20歲的章子怡始終有些用力過猛,但這種青澀正與稚嫩的如月氣質相合。
“呵呵呵..哈哈哈哈...”
“你笑什麼?”
“我笑你昨晚做了蠢事。”
一句意味深長的話繼續埋下伏筆,故事中的如月并不簡單,同樣不簡單的,是聽故事的人。
“你把一個人想簡單了!”
“誰!”
“我!”

無名為什麼要編造飛雪與如月的胡楊林大戰?如果隻是為了讓秦王相信,自己用愛情中的欲望與猜忌,挑撥離間了殘劍與飛雪,那隻用說飛雪殺了殘劍,自己又戰勝了心神打亂的飛雪就可以了。由愛生恨,為情所困,本可以說得通,正是因為無名一心刺秦的殺氣,讓這幾個謊言露出了馬腳。
“寡人面前的燭火趕到了你的殺氣。”
胡楊林大戰,金色的落葉在兩個紅衣女子的劍風中飄零,暗喻着秦國的鐵騎如秋風掃落葉一般,正在終結一個時代。而黃葉轉為紅色,是控訴民不聊生的戰亂與淋漓的鮮血。
言多必失,況且秦王的睿智來自胸襟與見識。
“三年前寡人曾與他們有過一戰,在寡人看來,這二人光明磊落氣度不凡,絕非小人之輩。”
冷靜分析下,秦王做出了判斷。
“所以一夜之情是假,反目成仇是假,你所講故事更是假,隻有一件事是真,你才是最危險的刺客。”

秦王猜到了無名與長空是多年相識的朋友,所以長空故意求敗,幫助無名獲得上殿刺秦的機會,這與無名和長空在棋館對決中,琴弦崩斷的伏筆呼應。
兩個惺惺相惜的知音,在秦國七大高手面前布局做戲,隻是刺秦的計劃之一,秦王的推測中,故事是以藍色為基調,隐喻理性與深沉。但猜測也未必都是真相,藍色之外,還是要以黑白兩色為線索。
無名的劍術中藏有絕招,十步一殺,必須在十步範圍内才可以發揮最大的威力。無名像殘劍飛雪展示劍法,白色玉杯中的水一滴未灑,所有書簡均被斬斷,表明劍法是真,淩厲且穩定,萬無一失。所以為了争取到十步的距離,無名還必須取殘劍飛雪其中一人的性命。
紅色謊言中飛雪殺死殘劍隔了一層門闆,代表兩人的矛盾隔閡,藍色臆想中二人撥開層層竹簾,是秦王相信他們不可能自相殘殺,而是情比金堅的伉俪,他們都想替對方赴死,但飛雪依舊快了一步,刺傷殘劍後,飛雪奔赴秦軍大營。

黑色的戈壁代表秦國勢力的強大,白色的馬代表在強權面前,一個渺小的刺客毅然赴死的堅定。飛雪大義凜然,死在無名劍下,殘劍與無名相約一戰,祭奠飛雪。
九寨溝的湖面讓張藝謀拍出了真正的靜如止水,兩人在水面上的比武發佛兩隻毛筆,在宣紙上的揮毫,每一點一劃都是俠之大者。在山水之間的寫意,當一滴水珠撿到了飛雪的臉上,殘劍瞬間棄劍止戈,無名也迅速收起刺出的一劍,這是對全片點筆之題。
所有的争鬥,都是為了和平,但和平的代價是犧牲與淚水,正如滴在飛雪臉上的水珠。歸途之上,假淚水化為真情意,如月的眼淚和獻上的佩劍說明殘劍已經殉情。
“殘劍飛雪生死相守,人不離人,劍不離劍。”
秦王藍色的臆測相對無名那紅色的謊言,溫和冷靜了許多,他其實已經猜對大半,長空的奉獻,無名的絕招,飛雪殘劍的犧牲,一切都是為了行刺。
但此時秦王并沒有畏懼,這份英雄氣魄反而讓無名産生了新的認知。

“他們三人還有你,舍生取義,寡人自愧不如。你的殺氣再亂。”
“大王見識過人,可是,大王也把一個人想簡單了。”
“誰?”
為什麼諸多顔色中,隻有黑色與白色才是張藝謀想要在《英雄》這部電影中,所表達的真實想法。黑白既代表陰陽太極,也暗合玄奘法師所譯著的《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一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黑白相互對立,陰陽也相互調和,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真谛永遠都在黑白調和的灰色地帶,所以秦王好秦國的士兵、宮殿是黑基調,與之對立的刺客聯盟。最終的真相是白色調的故事,正如殘劍與飛雪各自的佩劍同樣一黑一白,他們在之前無名的謊言與秦王的猜測中,矛盾對立是真的,相愛享守也是真的。
無名在空中無數黑筆中刺中白色的筆,表明了立場與實力。
“咋下所練快劍,十步之内絕無偏差,隻求兩位中任何因為能當衆受我一劍,騙過秦王耳目。”
“長空現在如何?”
“現已無妨。”
但殘劍卻認為秦王不可殺,因為唯有秦王可以統一六國,結束戰争,而此時的飛雪和無名是統一陣營,他們都是趙國後裔,父母親友都死在了與秦國的戰争中,家仇國恨是共同的目标。

兩人單獨對戰殘劍都無勝算,想要刺秦,我有先聯手制服意見相左的殘劍,飛雪在無名協助下刺傷殘劍後。
張藝謀繼續給如月加戲,無名在如月步步緊逼下,每一劍都點到為止,這與之後殘劍講給無名的故事形成呼應。飛雪接受無名的行刺計劃,故意在秦軍大營敗給無名。無名拿着飛雪的佩劍進宮行刺之前,殘劍告訴了他三年前的另一個真相。
這是一個綠色基調的故事,代表着革命與希望,一抹新綠對殘劍與飛雪,是桂林漓江山水下,神仙眷侶的約定。
“飛雪是趙國大将趙震之女,秦趙之戰中,趙震身亡。我知道,飛雪勵志刺秦為父報仇,便有心幫她。飛雪知道,我從小浪迹江湖,四海為家,便常對我說等完成刺秦心願,就帶我回她的家。她說,那裡沒有劍也沒有劍客,隻有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但是對于秦王,卻是揮之不去的綠色夢魇。
“三年前,雙劍聯手攻入宮中,三千鐵甲竟不能擋!”

飛雪在大殿外阻擋護衛軍,殘劍獨自進入金殿與秦王對決,黑色的宮殿挂滿綠色幕布,隐喻暴政被革命包圍,秦王命懸一線,殘劍卻隻在秦王項下劃了一道小口。
“飛雪問我為何不殺秦王,我告訴她秦王不能殺,這是我從書法的境界中悟出的道理,飛雪從此不再理我。”
殘劍想把自己對劍法的領悟傳達給秦王,正如無名對如月的招招想讓,殘劍想點醒秦王你并非天下無敵,殺戮與戰争有病不值得炫耀,統一六國施行仁政是你的使命。但若成為暴君,茶毒生靈,必将有像我一樣的刺客,能輕易取你性命。
“寡人要率大秦的鐵騎,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

這個簡短故事的結尾,殘劍留給無名兩個字。
“殘劍給你寫了哪兩個字?”
“天下!”
“七國連年混戰,百姓受苦,唯有大王才能停止戰亂,一統天下。殘劍希望我為了天下,放棄刺殺大王。”
能肩負天下大任的,不是俠客,而是君王。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殘劍的格局更大,但長在飛雪的立場,殘劍是革命的叛徒。因為他的背叛,代表希望的綠色幕布落下,革命也就此失敗。
至此,全片最大的争議來了,秦王到底該不該殺呢?
這些如黑色潮水一般湧上大殿的是秦國的滿朝文武和手持弓箭的軍隊,按理說,他們是來護駕的。因為此刻的大殿裡,此刻無名正準備刺殺秦王,但細節是這些人到了殿外,全部都是駐足觀望。雖然劍拔弩張,但沒一個人真正上前阻止無名,他們眼睜睜看着無名将劍刺向秦王。
當無名放棄刺秦,轉身走向大殿,全副武裝的兵将們第一反應不是将其就地正法,而是閃開了一條路,如花緩緩尾随着中犯下重罪的刺客。緊接着文官們才蜂擁至秦王身邊,他們異口同聲地自問自答,根本不是在向秦王請命,簡直就像是威脅。

“大王,殺不殺!”
“大王,殺不殺!”
“大王,殺不殺!”
“居心叵測,大膽行刺,殺無赦,這是大王制定的秦國大法,大王要得天下,一定要令行禁止,給世人一個榜樣。”
“大王,殺!”
張藝謀鮮明的個人風格就是用人為幹預的有組織的宏大場景,制造出強大的視聽沖擊力,即使拍自然山水也要等待最佳的時機,要求盡善盡美,這種風格的正式成型就在2002年這部《英雄》。
精明的國師把準了海外電影評審的脈門,這種組織有序,整齊劃一的莊嚴感,正是宣揚個性、自由、獨立的西方諸國缺乏和羨慕的。同時,張藝謀再一次用中國的東方哲學滲透并颠覆了歐美觀衆對于英雄一詞的認知。他們認為hero是振臂高呼且一呼百應的神級存在,但在中國成為英雄往往身不由己,且永恒孤獨。
因為英雄要堅持立場,還要做出決斷,從立場的角度出發,之前衆人的行為就不會顯得詭異了,士兵的立場是服從命令,秦王沒有下令殺無名,他們就不能動。
文官們的立場是提出讓王朝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建議,進谏結束,選擇交給君王。至于功過得失,後人評價的也是君王,誰讓你是英雄呢?

反觀無名和秦王,他們的立場都有過動搖,但隻要确定了選擇,英雄就沒有回頭路。
無名為什麼從殺氣外露到放棄刺秦?因為他看見了秦王的轉變,從一開始的野心勃勃不可一世,再到用睿智和冷靜的思考點破他的計劃,最後得知真相的一滴眼淚,以及面對死亡、大無畏的胸襟。
“你手無寸鐵,如何刺我?”
“奪劍!”
秦王很敬佩他的膽識,從自己的佩劍拔出仍向了無名,插在了他的面前。
“你就為天下決定這一劍吧!”
他認為這個人是值得殘劍和自己期待的人,不能為了一己私仇成為千古罪人。
“一個人的痛苦于天下人比便不再是痛苦,趙國與秦國的仇恨放到天下,也不再是仇恨。”
殘劍把點悟留在了秦王的皮膚上,無名卻把點悟刻在了秦王心裡。
“大王,這一劍臣必須刺,刺了這一劍,很多人都會死,而大王會活着,死去的人情大王記住,那最高的境界。”
能為天下大義放棄自己一生的奮鬥,感動并度化曾經的敵人,無名和殘劍都可稱英雄,那麼,秦王算英雄麼?
如果算,電影是否真的在美化一個暴君?這就是張藝謀在20年來一直未被看破的終極障眼法。一個貌似是刺客們布局,編造謊言,并行刺秦王的故事。

其實國師和他鏡頭下的秦王才是真正的謊言。
殺一個人,用得着射這麼多箭嗎?而被射殺的無名,為什麼在城門上沒有留下一滴血,隻留下了一個人形的輪廓?
最後蓋着無名屍體的布又為什麼用了紅色?
紅色是電影開篇無名編造出的第一個故事的主色調,代表欲望、殺戮和謊言,無名可以在謊言被揭穿後,光明磊落的承認。
“大王畢竟識破了。”
“你到底是誰?”
“臣實為趙人,臣家人被秦軍所殺,十年前知道身世,便決心行刺。”
但他對面的秦王除了得知殘劍是自己的知己後,真心發出了感慨.
“沒想到最了解寡人的竟是寡人通緝的刺客!寡人孤獨一人,忍受多少責難,多少暗算,想不到殘劍與寡人素昧平生,,才真正懂得寡人。”

其餘時間他從未與無名坦誠相待過,他通過燭火判斷無名的殺氣,再利用豐富的經驗和冷靜的分析,點破了無名的謊言。雖然明知道武功不如無名,但在心智上,秦王一直是自信能壓着無名打的,看見無名殺氣在亂,他便追問出殘劍心中的天下。内心感慨時,也不過是隻落了一滴眼淚,之後他立刻恢複到理智狀态。
面對即将被刺殺的處境,在他把劍抛出給無名之前,細節是主觀鏡頭,他看了眼前的燭火,證明無名已經沒有了殺氣,他笃定此時的無名已接受了殘劍的勸說,不會再繼續行刺,想保性命隻能以進為退。所以他主動交出來了劍和自己的後背,而當無名在背後拔出劍的一瞬間,他再次聽見了燭火的殺氣。
如果此刻他選擇逃跑,必是死路一條,于是隻能随機應變,用悟道的言論跟無名賭命。
秦王看着眼前的劍字幕布,說道 :“寡人悟到了,其第一層境界講求人劍合一,劍就是人,人就是劍;其第二層境界劍在心中,雖赤手空拳卻能以劍氣殺敵于百步之外,而劍法的最高境界則是手中無劍,心中也無劍,是以大胸懷包容一切,那便是不殺,便是和平。”

他賭赢了,但無名用劍柄刺向他後背時,下意識的表情無法騙人,他的第一反應是恐懼,直到确定無名不會殺自己,才恢複平靜,這樣的膽識和心理素質,不稱英雄,也可謂是一代枭雄。
最終,這塊蓋着無名屍體的紅布隐喻着秦王并沒有完全履行承諾,天下不過是一個最大的謊言。正史中秦國從秦孝公重用商鞅變法開始崛起,百年勵精圖治。而秦王滅六國隻用了十年,統一天下的大秦王朝不過十五年曆經二世,便在各路農民起義中宣告滅亡。
之所以秦軍将士在攻城虐地時所喊的口号與送葬無名是一緻。
“風!風!風!大風!大風!”
因為仁政則興邦,靠殺戮和暴政建立的帝國猶如狂風略地,雖來勢兇猛,也會在瞬間随風而逝。
無名和殘劍的信任,秦王終究是辜負了,至此,還會有人覺得電影在美化秦王麼?

張藝謀和編劇們杜撰出的故事,本就是假的,中學課本裡我們就曾讀到過荊轲和高漸離刺秦的故事,行刺失敗皆隻是巧合與意外。
所謂天下道義,不過都是文藝作品中的虛構,是非黑白也不過是立場不同罷了,張藝謀用萬箭穿心的暴力美學,留下的人形輪廓沒有一滴血。
因為國師不想讓觀衆隻在意人,而忽略了周圍的箭,這些密密麻麻的箭矢,正如今天的我們對曾經那些所謂英雄人物的品評有褒有貶,無窮無盡,再傳奇的俠客也是被唇槍舌劍刻畫出的一個輪廓和影子,再偉大的帝王也逃不出權利和道德的束縛。
個人英雄注定在時代的巅峰坐擁孤獨,而一個英雄的民族終将在世界之颠屹立不倒。
國師應該感到欣慰,當年因為一個提名要小心翼翼輸出文化,如今我們參加奧斯卡就是大大方方無所謂獎項,因為誰也不敢小看中國市場。
最好的最後,品影要把愛情線的坑填上,如月在紅色故事裡嘲笑飛雪的伏筆,白色故事的結尾中有了呼應。

“你心裡隻有天下!”
“還有你!”
“我不信。”
“如何讓你信?”
“拔劍。”飛雪拔出了劍丢給殘劍,而當兩人刀劍相向時,飛雪直沖過來,殘劍棄劍,血染白衣。
“你為什麼不擋我的劍?”
“這樣你就信了。”
飛雪終究做了傻事,悲劇的殘劍似乎永遠都躲不開飛雪的劍,無論是紅色的基調裡的背面,或者是藍色基調的側面,還是白色現實的正面,飛雪的哀嚎是對命運的哭訴,論天下大業她的格局輸給了殘劍,論至死不渝,她的癡情還是輸給了殘劍。
本可以放下恩怨,從此不問江湖事,但是愛情終沒有低過仇恨,人不離人,劍不離劍,謊言裹挾着真相,真相卻不在意謊言!

最後,飛雪和殘劍永遠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