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10
超出預期得精彩,而且是循序漸進的、不斷反轉的,很久沒有這麼強沖擊力的片子了。
本身對動作片和喜劇就比較抵觸,開始視聽語言也很不适應,感官刺激和音樂的引導渲染性極強,剪輯節奏快,後面信息量又慢慢加上來略有一絲燒腦。本來就臉盲,再加上變換造型更容易雲裡霧裡。一直想吐槽情節過分戲劇化了,沖突誇大,情節巧合,動作特效失真,由因果線主導,作者的安排意味過強,很不符合口味。
不過,很快我對本片的印象就發生了多次轉變,從喜劇動作片到執意求索的故事再到犯罪懸疑片。本來以為隻是布努埃爾那種荒謬的因果鍊條,結果是充滿陰謀和設計的故事。
度過前期鋪墊後,節奏緊張,無尿點,反轉再反轉,伏筆拆了又來、來了又拆。拉西米是什麼,三個人是誰,兩個男人什麼關系?
案底一點點揭開面紗,謎局在人物間逐漸暴露,而非在法庭上裁判。
編劇的确很有心意,完成度也比較高:倒叙、插叙、雙線、環形叙事。
環形叙事更有宿命感,因果報應又彰顯道德裁判的必然性。結尾想起了小學聽過的韋固和月下老人的故事。
每個人都真實立體鮮活,女性人物也不落窠臼,打破了受害者羞恥。本來心疼小女孩,随即敬佩起來。
不是簡單的恩仇相報,而是兩對父女的之間張力。
雖然還沒有複盤,但有些設置未免有點多餘浮誇,如用蛇取代兇犯,大胖子的線是否必要?節奏的把控或許可以更好。
對于懸疑片而言,能真正引起人的恐懼的永遠是人性惡,他人的惡以及返照自己身上的惡。一部懸疑電影的力量如果在結尾就消失殆盡,那未免故弄玄虛,如果僅是像記憶碎片那樣玩弄形式則又顯得輕浮造作。本片在編排上巧妙值得分析,同時又能留下情感的震懾,實在是難得。
即便是設計感爆棚的動作爽片,依舊感動,瑕不掩瑜,破例打五星。
《因果報應》觀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大銀幕重溫-再評《紅高粱》
評分:B+,保持初看的7.6(3.8/5)前言:想當初在老家大棚裡拿着pad看的,體驗很一般,這次終于在大銀幕重溫。時隔九個月,對電影的理解果然發生了質變。評析:大銀幕上觀看,優點和缺點都被清晰地放大。首先是劇作的痕迹比較重。這與文 ...
這不是電影!
評分:C,5-6。簡評:看的第四部格林納威,沒想到能差到這種地步(同時把莎翁也糟蹋了),再次挑戰了我的底線。幾乎是我電影理念和創作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電影橫跨音樂、繪畫、建築到文學,這次又加上了戲劇元素。不同于塔可夫斯基、布列松、林 ...
意大利村莊的紀實史詩-從土地到上帝
評分:A-8.4暫且保留,打四星。前言:友鄰評分高達9.3、碼了許久沒舍得看的神片,到今天的契機才看,也是順理成章。其一原因是按照導演的作品順序正好看到了奧米爾這部。其二是在梳理意大利電影的線索,也剛好看完了羅西裡尼的前十年作品,算 ...
一雙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評析《何處友家》與《小鞋子》
公衆号圖文版:“一雙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佳片導賞《何處友家》與《小鞋子》 - 微信公衆平台引言:本文将從不同角度評析兩部伊朗影史上的經典作品,一部是著名導演阿巴斯的成名作《何處友家》,另一部是十年後馬基德的成名作。二者在 ...
觀感-劄記
簡評:B-,6.5+第一次看了半截棄了,拖拖拉拉一個星期、零零散散看了四次才看完。沒什麼體會,隻覺得形式過僵、故弄玄虛,實在空洞無趣。色彩、構圖,畫中畫、框中框。極緻的清晰和幹淨,(和作品中繪圖師一樣)每個畫面都經過精心嚴格的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