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人介紹
蒂娜拉·阿薩諾娃(1942年10月24日—1985年4月4日)是吉爾吉斯斯坦裔蘇聯電影導演,也是蘇聯後期最傑出、最受贊譽的女電影人之一。她因執導電影《啄木鳥不會得頭痛》(1974年)和《男孩們(小混混)》(1983年)而聞名。盡管阿薩諾娃在西方知名度不高,但在蘇聯卻很受歡迎。她的職業生涯長達25年,42歲時因心髒病去世。1969年至1984年間,阿薩諾娃共執導了10部電影。她的影片常以問題少年為主題,并融入對蘇聯社會的批判。盡管影片包含這些主題,但阿薩諾娃很少與審查機構産生矛盾。

劇情簡介
這是關于七年級學生謝瓦·穆欣的故事。他在學校成績并不突出,大家都叫他“蒼蠅”,而他确實也長得像隻蒼蠅,其貌不揚,頭發蓬亂。但是他卻懷着熾熱的夢想,渴望成為一名鼓手。他整日敲打着不知道用什麼破爛拼湊起來的鼓。他傾聽着雨滴落下的聲音,能從鐵門的嘎吱聲中找到音樂的韻律,還愛上了同桌的大美女伊拉。這是一幅富有詩意、溫馨動人、充滿柔情的影片。
相關影評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而純真的故事,講述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之間的交往,傳遞出了蘇聯時代的氣息,也讓觀衆能夠從主人公們的初戀中獲得愉悅。此外,這部影片還有一個巨大的教育意義——那是一個沒有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的時代,人們真誠地結識彼此,有着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态度。或許正因如此,這部情節劇在如今顯得格外有趣和特别,畢竟現代社會深陷于進步的機器和反社交化的泥沼之中。

...
...

主人公小“蒼蠅”是個叛逆者,也是個充滿熱情的人。“蒼蠅”這個常見的綽号來自他的姓氏穆欣,他随心所欲地生活着。影片一開始就向觀衆表明,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幾個與家人相識的情節過後,我們就被帶入了學校的場景。啊,那些蘇聯時期的學校,老實說,光是為了這些場景,這類電影就值得一看。 ——來自一位俄羅斯網友

...

獲取方式
微信公衆号【影世繪字幕組】後台回複關鍵詞「啄木鳥不會得頭痛」

譯者:吉瑪就是k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