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這部電影,躺在床上,隻覺怅然,如有煙的話,倒想抽上一口,感歎人生寂寞如雪。

  隻是自己并不會抽煙,于是隻得保持清醒的頭腦,來寫下這篇影評。

  男主韋一航在十幾歲的年紀得知自己患有腦部腫瘤,因此變得憤世嫉俗,頹唐自閉,在一次被病友群主強拉去的病友葬禮上,認識了性格活潑開朗的女主馬小遠,二人有着同樣的經曆,隻是馬小遠患病時年齡,年齡更小,這使得她有更多的時間去接受這一切,并養成樂觀的性格。

  二人由于理念不同,産生了一系列矛盾,并在解開矛盾的過程中,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在相處陪伴中,萌生愛意。韋一航在做手術時,腦海中常會看到一片湖,經過查找,是位于青海的茶卡鹽湖,湖邊總有個女孩,但看不清他的臉,馬小遠希望成為她的女孩,于是二人相互約定去青海。

  經過一番波折,二人踏上了旅途,馬小遠卻在途中因舊病複發而暈倒,旅程被迫終止,韋一航在病房陪馬小遠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之後變得積極起來,考上了大學,并獨自前往了青海,在茶卡鹽湖幻想了平行時空中,大家的美好結局。

  隻看這樣的介紹,是不是覺得故事還不錯,其實我也很喜歡,故事的邏輯推進沒什麼大問題,男女主以及片中一系列的人物性格都很鮮明,前一個小時中,男女主經曆各種故事時的明麗風格,輕快溫暖,引人向往,在女主因病倒下之前,叙事的節奏也是讓人感覺很舒服的,但即便是從劇情本身,仍然有幾處讓人費解的地方。

  首先是二人産生矛盾的方式,女主請來了一個大師去做公益講座,那個大師宛如一個江湖騙子,男主上前點破這樣做法的無意義,引來女主的不滿,一番争執後,男主開始被迫脫衣服……

  在這裡需要強調一下,衆病友的塑造有些工具人化,雖然癌症患者聚在一起,尋求一下精神安排,以增強對抗病魔的信心沒什麼問題,但從這裡開始,導演直接把癌症患者和普通人割裂開來處理,雙方成為了一個相互對立的陣營,這對真正的癌症患者其實并不友好。男主雖然直接點破顯得很沒眼力見,但說的話并沒有錯。導演沒能在之後就此進行挖掘,非常可惜。

  之後又有攝制組覺得男主說的話很有道理,打算找他拍個宣傳紀錄片,于是女主向男主認錯,得知男主看過她直播後,也不管攝制組了,直接說錄制結束,然後回家開了直播,按照男主說的,調了一杯飲料,給男主道歉,這麼草率的嘛,說不拍就不拍了,而且這話還不是男主說的,可以看出,在這裡攝制組也成了工具人,隻為引出女主向男主賠罪這一條故事線。

  之後開始了談戀愛模式,女主帶着男主逛吃逛吃,一起假裝環遊世界,還暢想了一下老年生活。

  當男主對女主說燒烤緻癌時,女主微微一笑,說你不已經患癌了嗎?之後男主因為疾病複發倒下時,彈幕都刷一定是吃燒烤吃的,竟有些奇異的喜感。醫生還很貼心地說上一句,沒事兒,癌症的複發是不可避免的,是覺得這樣能讓患者父母開心一點兒嗎?

  真正的癌症患者應該不會這樣糟踐自己的身體,我所遇到的癌症患者在飲食和作息上都是頗為注意的,片中的男女主又吃燒烤,又淋雨又吹風,看上去不太像是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反倒有點兒像是知道時日已經不多的末日狂歡。

  整體的節奏到了女主因病倒下後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脫節,後面的劇情雖然推進還算正常,但整體發散,很多感情都沒能得到比較好的抒發,特别是結尾,以平行時空作為結尾,顯得很是蒼白。

  雖然在片中男女主曾多次提到平行時空,平行時空是否存在也見仁見智,但片中所體現的平行時空更像是對現實無奈的一種逃避,一碗飽含了美好想象的雞湯。這樣的結尾是對之前所營造内容的一種否定,并不利于對主題的升華或是對整個故事的收束。

  說完劇情,來談談導演對主題的诠釋,這裡的問題更大,導演在訪談中曾提到過,希望通過這部電影,激勵癌症患者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但這個目的真的達到了嗎?

  我們先來看看影片中埋下的幾顆令人不安的炸彈。影片告訴我們癌症的複發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曾經積極樂觀面對癌症的人,在看到自己的複發結果後,默默自殺;治療癌症需要花費高額費用,甚至需要親人賣房子以做周濟,五歲發病,後經治療已經痊愈的病人,仍可能在十幾年後複發,并被奪去生命,即使這樣,我們還是要樂觀面對呀……

  就像是片中所喊的口号一樣,是那麼蒼白無力。

  導演推翻病人們的支柱,摧毀病人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念,最後告訴病人們要去堅強面對,拿什麼面對呢?一顆積極樂觀的心嗎?但那最積極樂觀的兩個人已經被演死了啊,導演還要在最後表現一下她們的崩潰,相當于又補了一刀。

  我不是癌症病人,但我想真正的癌症病人看到這部片子,會是怎樣的感覺呢?會得到治愈和救贖嗎?更多的是憤怒和絕望吧,我在網上看到了很多癌症患者對于此片的評論,證實了我這一點猜想。

  再來說說男主的轉變,他真的有得到比較大的轉變嗎?我認為是沒有。

  從電影給出的信息上看,男主喪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天性使然 二、對疾病随時可能複發的恐懼 三、對造成父母生活拮據的愧疚

  先看第一點,十幾年的生活習慣很難得到太大的轉變

  第二點,電影中沒提他的病情得到了更好的恢複,這個核心沒解決,他的喪也改變不了。

  第三點,這可能是唯一有一些改變的地方,男主在與父母産生矛盾與和解的過程中增進了了解,打開心結,愧疚感略有些減輕,但情況仍在,愧疚感就仍然在。

  這裡要着重表揚一下兩位老戲骨的演技,非常出色,将父母對兒子的愛诠釋得非常好,看之十分溫暖。

  看到這,有人會奇怪,女主呢?女主難道沒在這三點中給予男主一些轉變嗎?很遺憾,我覺得是沒有的。

  最大的問題可能還是愛情戲的問題,如果導演要把二人設置成愛人關系,勢必需要大量篇幅去描述二人相識,相知的過程,在電影中這一過程其實和男主的心路轉變是有些脫節的,即使不加癌症這一要素,二人的愛情也依然成立。

  如果從表現主題的方面來看,愛情戲所占的比重過多了,遇到女主之前,男主是個很喪的人,遇到女主之後,所有積極的事情都是和女主一起做的,但對男主心路曆程轉變的描寫不夠,很多事做了也就做了,男主對于自己疾病的态度并沒有太多的改變,女主如一隻蝴蝶飛進男主生活,照亮了男主一段路途又匆匆飛去。

  男主能夠積極的大部分支點都來自于女主,女主去世了,男主其實也并沒有找到更多的支點,以電影的呈現,父母和家人顯然無法代替女主的位置,這就使得男主在女主去世後的一系列積極轉變顯得很突兀,像是被導演硬拉去了一個既定結局,反正經曆了這些,你也應該有所改變了,是吧?

  我在想如果把男女主設置成朋友關系會不會更好一點(反正前半段我一直拿他們當好朋友看的),可以使得二人一些情感過度沒有那麼生硬(現在來看二人的感情變化是有一些斷節的,隻能說是勉強能讓觀衆接受),還可以減去二人的一些銜接過渡的情節,去講講其他病人的生活,展示一下男主心路曆程的轉變。

  也許導演不想講那麼多,隻是想訴說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而癌症是推動這個故事的要素,癌症是工具病,這麼想來,這部電影裡的工具還真多,導演也無心面面俱到了。

  看完電影後,隻覺得一切都空蕩蕩的,似乎一切都結束了,似乎一切都沒有改變。

  我想導演也未必想呈現出這樣的效果,也在努力想着講述一些東西,但所做的準備工作顯然不到位,思考也不夠深入。造成了很多無心之失,但既然決定做這樣一部電影,就應該負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面對癌症群體,更要認真對待,我相信那些患者們是很堅強的,但也很脆弱,請善待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