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是第一個出來的?”

《奇葩說7》海選錄制的最後一天,李佳潔“逃離”了橫店。

“我一直在給經紀人瘋狂打電話,在找劇組誰負責時間,說我可以當天去當天回。不管會不會淘汰,我都一定一定一定要去。”分三天進行的千人海選賽結束在即,經紀人卻沒有替她向劇組協調時間參賽。

打赢了和經紀人、公司的“辯論賽”,李佳潔才終于在第三天趕到北京。

關于前兩天的錄制,她聽說海選有非常多很嗨、很奇葩的選手,聽說最後一天“卡”得很嚴。正式入場的時候,李佳潔還有點迷糊。而進入晉級區的時候,房間裡已經滿了,她是倒數第二位晉級選手。

而在節目正式開播時,李佳潔成了整季《奇葩說7》首位出場的選手,也是整季節目首位5番晉級選手。

劉擎教授用“橫沖直撞”形容她,蔡康永說她“專業”、“透徹”,楊幂覺得她符合“我成長道路上某一個階段的一個心态”。#李佳潔 偶像的本質是商品#沖上熱搜,抖音上“面對甜妹的楊幂有多溫柔”點贊量超過50.7萬,

種種迹象表明,李佳潔的“叛逃”,成功了。

“女團成員沒有開麥機會”

節目播出後,依然有人在李佳潔的微博底下評論:“明年去青你”。

而李佳潔則帶上一個狗頭表情,調侃道:“光讓我去,又不給投票,打住”。

在《奇葩說7》登場時,李佳潔用“女團OG”介紹自己。在簽約華策影視之前,她曾是蜜蜂少女隊的成員之一,與《青春有你2》出道團The9成員劉雨昕、孔雪兒是隊友。

選秀元年之後,李佳潔與同公司的虞書欣分别參加了《創造營2020》和《青春有你2》,這段經曆,被她在《奇葩說7》中形容為“一個選秀地闆磚”、“一個選秀天花闆”。

李佳潔曾經是一塊“選秀地闆磚”。

偶青、創系選秀代代更叠,綜藝形式愈發成熟的同時,也催生了“全自動選秀生态”。從開播前微博、豆瓣的長期預熱、播出後的熱搜霸榜、打投集資到收官夜的成團出道,對于内娛秀粉而言,一系列流程都已經熟稔于心。

在《創造營2020》前期官宣時,李佳潔也因為長相可愛在豆瓣被推為節目的“民選門面”。但節目播出後的造謠事件嚴重影響了她的人氣與鏡頭。

離開城堡後,她第一時間發了長微博澄清。

“女團成員沒有開麥機會。”時隔半年多,李佳潔已經可以在《奇葩說7》中雲淡風輕地說出這句話。但鮮有人知這句話背後的經曆,以及偶像預備役所處的真實環境:不止是沒有社交平台的使用自由,更是“永遠會被人評價”、沒有自由度可言的境況。

巧合的是,李佳潔把練習生描述為“一道正在生産的菜”,無論品嘗的人是米其林廚師,還是路人甲乙丙丁,“不管是誰都能嘗一口,說這兒鹹了、那兒淡了,這兒甜了、那兒酸了。”而《奇葩說7》的主題恰好是“菜市場”。

在“奇葩大市場”,形形色色的人們來來往往,砍價、叫賣,甚至争辯通通存在,一道道瑣碎的生活辯題背後是充滿煙火氣的“地攤哲學”。

在這裡,她把自己形容為3678線小藝人,在黃執中辯論的時候奮筆疾書記下前輩的漏洞,也當着楊幂的面探讨幂式“無所謂”心态。每晉級一次,她就會認認真真地去掉自己的“零頭”:海選結束後是3670線,晉級24強後是3646線小藝人,闖進18強之後又減去18成為3628線。

她不再是一塊選秀地闆磚。“奇葩大市場”也不需要地闆磚。

從選秀綜藝到語言類節目,李佳潔的選擇在外界看來或許是對偶像身份的“叛逃”,但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内心的秩序。

“我算是《奇葩說》的老粉絲了。我是很了解它的,所以才覺得自己可以來。我之前看一些辯題的時候都有非常強的表達欲,我覺得這個時候要是我站在那兒好了,會覺得辯手怎麼沒有想到我這個論點呢。”聊起對《奇葩說》的理解,她語速很快,加了不少重音:“但是說真的,我之前的心态确實有點事後諸葛亮了。”

“以前被别人誤解的時候,我沒有辦法為自己說話。現在我要自己發聲。”在23歲的李佳潔看來,《奇葩說》是一個自由度、包容度很高的地方。“很年輕、很熱血、很中二,大家可以以任何的形式存在。在這裡,大家可以大膽做自己。”

“練習生是選秀偶像的儲備人,選秀偶像是整個市場的儲備人”

《博爾赫斯談話錄》裡記載:“在西班牙語裡你不說‘醒來’,而說recordarse,意思是,記錄你自己,想起你自己。”

鮮少有人能在每天八點鐘醒來的時候就想起自己。當真實的焦灼和尋找自我的惶然被藏起,直面自我的坦率就成了另一種“醒來”:沖破定義,由自我去發聲。

“我其實是熱血少年,不太像是一個可可愛愛的女孩子。因為從小就經曆比較多,也有原生家庭的原因。所以我是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思考自己怎麼生存、怎麼活着,像是打了催生劑長大的植物,得适應這個世界。”

李佳潔毫不避諱原生家庭與成長經曆。脫口而出的不假思索,讓人深信她沒有包袱,也未經包裝。“偶像預備役到辯手身份的轉變,是别人對我的看法。但我其實從頭到尾都是這樣的一個人。”

《奇葩說7》裡有這樣一道辯題:“媽媽瘋狂應援男明星不着家,我該不該阻攔她”。無論在觀衆或是選手看來,這都是最适合李佳潔的題。但她卻突然“叛逆”了,選擇了另外一道職場相關的辯題。

-“現在就非常後悔。”

-“因為這個題就不存在,不存在這個情境。”

-“媽媽瘋狂應援男明星不着家怎麼辦?我就納了悶了,上來我就想吐槽這個題,衆所周知内娛沒有舞台,你媽媽瘋狂應援不着家,我告訴你,你媽眼光好,你媽搞到了‘頂流’!”

-“而且頂流都有打歌期的,你不用勸阻你媽媽,你媽媽到時間自己就回來了。你可能在家從頭開始追一部劇,劇還沒追完,你媽媽追的那一代就已經沒有了,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

……

從内娛偶像生态聊到現象級偶像的生命周期,李佳潔滔滔不絕地講述着自己關于這個辯題的思考。但辯完之後,她又停下來說:“我當時就是想要新鮮感。無論是生活中還是來錄《奇葩說》,我特别追尋人生的遊戲體驗感。我選了一個不太了解的職場,想結合我自己的職場來說,試試吧。”

在參加《奇葩說7》之前,李佳潔已經具備對國内外偶像市場與生态的了解和思考。

“因為偶像這個職業在内娛其實沒有什麼打歌舞台、定時回歸等成熟的體系,所以‘偶像’在我們的娛樂市場上是一個過渡型的身份。練習生是選秀偶像的儲備人,選秀偶像是整個市場的儲備人。”

不得不承認,在她的這番回答面前,所謂的鄙視鍊與偶像的邊界感争議都迎刃而解了。

也正如蔡康永在節目中給出的評價,她是罕見的會站在粉絲立場思考的偶像:“成團和solo最大的區别在于觀衆的焦點在一個人身上、還是在一個隊伍上。solo就意味着你要一個人面對,優點和缺點都會同時被放大,如果沒有作品,很快就會被忘記。所以成團是一種過渡,為solo準備好才華、技能,或者閃光的品質。”

李佳潔的微博置頂是這樣四個字:永遠反叛。

反叛,已經成為了她的内心信條。對于這樣一個有表達欲、有反叛精神的“奇葩”而言,去開麥,去對抗子虛烏有的謠言,去發聲,去反駁那些刻闆觀念,反對外界用可愛定義自己,似乎是天性使然。

“我剛參加完《奇葩說7》,最好的結果就是我拍的戲現在就能播。但是你要面對的就是這個時間的斷層。也許在某個時候就會有新的機會出現,所以要不斷努力,積累自己的作品。”

李佳潔也不知道,《奇葩說7》之後自己的下一次機會在哪。

但是“無所謂”,因為她已經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