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且令人舒适的電影,查了發現跟《曬後假日》是同一家電影公司,完美擊中我的小布爾喬亞G點。兩種不同的語言,連接着出現在娜英不同人生階段的兩個男人,遠遠望去,三人微妙的關系讓人捉摸不透,此時第三方旁白切入,跳回到娜英移民前的故事,《過往人生》就是在這舒緩的節奏中完成了橫跨二十四年和兩塊大陸的叙事。

前半段的平淡都是為了鋪墊後半段的相見,娜英和海盛相互擁抱,在地鐵上對視,兩隻手一上一下卻不敢觸碰,感受對方的味道卻留不住溫度,克制隐忍的姿态挑撥起千絲萬縷真摯的情感。最終還是沒有足夠的“因緣”,送完海盛回家後的娜英哭着投入丈夫的懷抱,其實從一開始漸行漸遠的分岔路口的鏡頭就已确定,接受拒絕生活無限可能性的事實也是人生的必修課之一。

男女主演的演技很好,微表情精準到位,劉台午從他上runningman我就開始關注,韓男保養得這麼好嗎?(韓國人吃真好!)隻是這部電影的人物刻畫好單薄,情節如同交代故事的背景闆一樣空洞、流水賬。褪去那些打着“韓國人”和“移民者”的刻闆标簽,娜英和海盛的形象一下子變得模糊起來。娜英曾經說:“我怎麼可能因為一個男人錯過排練?”但全片沒有怎麼向我們展現她事業有成的這一面,匆匆的幾個鏡頭還是她給正在簽售的丈夫買咖啡以及不斷變換着的夢想。同樣,海盛的那段戀愛對他來說意味着什麼?電影僅僅是用一個典型的“東亞男人要事業有成才能結婚”規避掉了許多錯綜複雜的細節,抹平了人物不讨喜的一面。而且,《過往人生》所涉及的移民問題、身份認同和種族差異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話題,需要創作者的自省,難免痛苦,這裡處理得過于輕盈。

不過瑕不掩瑜,我仍然喜歡電影裡缱绻的曼哈頓街頭落日和深沉甯靜的濾鏡色調,充斥着“遺憾和不圓滿”,因為感覺這才是我生命中永恒不變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