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來看,《雲圖》的故事都比較簡單,思想内核也并不複雜。隻不過簡單不等于沒有意味,《雲圖》仍然是一幅令人回味的作品。六個故事的主旨各不相同,又有一個相對集中的主線,想來每一個觀衆都能意識到這一點。

第一個故事,19世紀中期,涉及兩個話題:1.反對奴隸制,2.反對金錢至上。這兩個話題共同抽象為,反抗經濟制度和經濟制度賴以生存的政治制度,在财産擁有者和勞動者兩重意義上要求把人當作人,使人得自由。

第二個故事,20世紀30年代:1.反對歧視同性戀,2.反對年齡秩序。它們同屬于反抗狹義的社會秩序或者說社會觀念、權威、傳統的秩序,給人以性自由和創作自由,追求更開放的、非等級化的社會秩序。

第三個故事,20世紀70年代:反對資本主義。這是一種對權力的反抗,大型企業所能調動的社會、經濟、技術和政治資源是任何個體都無法獨自抗衡的,但團結起來的人民仍然表現出更大的集體權力。

第四個故事,21世紀初:反對養老院。根本上是在反對經濟秩序,作家殺人、出版商求助、養老院嚴厲控制,其實每一筆都是經濟賬,幸運的是世界還沒有被徹底鎖死。

第五個故事,22世紀初:反對政治制度。某種意義上這個故事缺乏新意,既是19世紀美國奴隸制的翻版:将(異種)人視為工具的種族歧視和奴役勞動;又是20世紀後期的增強版:經濟效率和社會控制。(說真的,很難相信大規模克隆人這麼強力的技術就拿去當服務員,賽博朋克的最大特征就是認為有那麼幾項特定技術取得了不可思議的超級突破,而一大堆其他科技卻好像變得更落後了,以至于那項突破了的技術反而成了毒害——這當然可以理解,有哪個科幻小說家能完全把握當前所有的科學技術及其可能進展?)

第六個故事,廢土型遙遠未來:反對自然中的人。人類不太可能脫離廣義的自然,但完全可以在這個限度内把自己搞死。救贖的意義在于徹底脫離世界,人由于擺脫了自然這個最終基礎而同時擺脫了不自由、不安全、不幸福。

很容易簡單地說:《雲圖》就是不同時代的人們反複激發出來的反抗精神,設法改善不公正的制度、抑制性的觀念、難以忍受的自然條件,争取并展示幸福、自由、愛、團結、友善的可能。但是,這背後有一支更為隐秘的線條:進步。

第一個故事中的不公正,在第二個故事裡已經大為解決了,雖然美國、南非等國家仍然通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但至少公開的、正式的奴隸制已經終結。同性戀歧視和年齡秩序的問題在20世紀後期有所改善,22世紀大部分自然人的生活條件也許超過了21世紀,至少看起來不太為生計發愁的樣子。最後,地球淪為一片廢土,卻也有千百顆星辰在遠方閃耀。反抗行為未必有益于個人的生命曆程,但最終仍然改善了人類的總體處境。同時,新的問題又在這改善的過程中源源不斷地出現。這個循環但推進的過程就是所謂的螺旋上升了。

因此,這是一個對人類充滿希望的故事。是的,會有問題,而且相似的問題會在漫長的曆史中反複出現。但總有人會站出來設法解決問題,不管他自己所能看到的結果如何。這最終推動了人類整體的前進。也許,那種無論如何都要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欲望在人類中代代相傳,并說明了何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