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職高女孩的自殺,牽扯出從家庭到學校,從地方教育局到國家就業體系中存在的,無可救藥的異化問題。不得不說,韓國電影在揭露現代化進程的病理性表現方面的确優秀。
邊看邊回憶起三本書:福柯的《規訓與懲罰》、譯文紀實的《高中生窮忙族》和正在讀的《情感依附》。
福柯談到,刑罰嚴峻性的減弱,不過是将懲罰對象從肉體痛苦變為剝奪精神自由,即規訓,即把個體視為操練對象和操練工具的運作機制。而越是處于社會中下層越容易成為這種機制的犧牲品。《高中生窮忙族》展現的即是如此一個群體,和電影中的素熙一樣,第一世界的貧窮和第三世界的貧窮存在不同的質感,所以不能用“因為有智能手機所以不能說窮”來區别,而是意味着缺乏有質量的人際關系和人性資本。電影中的素熙,在她自殺以後,雙親也是很傷心,但是警察問到他們女兒的事,什麼都不知道。這種家庭内部的冷漠的和諧,也是非常典型的現代病,養育成了完成一系列功能性的事務,而非《情感依附》中談到的有效教養的傳遞。人就這樣伴随着未充分發展的人格和各種嚴重的心理沖突步入根本沒有義務愛他/她的世界,如果個體不具備卓絕的智力或性格優勢,沒有機會接觸任何一個榜樣力量,很難不被淹沒。
《下一個素熙》最為諷刺的點就在于,最關心素熙的,是那個與她從未謀面的女警,但她給予的關注原本卻是素熙的父母、老師應該給予的。回過頭看看這些成年人,他們似乎都有着這樣、那樣的身不由己,但也正是躲在體制後的每個身不由己最終成了幫兇。
讀《情感依附》時,其中有個詞組很紮眼——成年人的幸福感,作者寫一個健康的人該是要具備作為成年人的幸福感。可是,越是瘋狂要求成績的社會,巨嬰越多,很多人都處于可以工作掙錢但并不具備能照顧好自己身心能力的狀态,這實在值得好好思考一番。不管是社會總體還是個人選擇都是如此,如果進步是建立在人本主義的喪失和烏合之衆的生産之上,那并稱不得進步。
一個不被感謝出生的世界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怪異對日常的穿透性思考
這電影是什麼大型PUA揭露專題報道嗎????雖然依然有石頭姐放飛自我,但蘭斯莫斯好歹回歸了《龍蝦》的有趣,進一步提煉了想要通過怪異對日常的穿透性思慮。影片由三個故事組成,演員都是一樣的,隻是角色會有不同。按照我的理解,三個故事分别圍 ...
維持道德批判也是對正義的支持
據說這部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男主原型蒂姆是美國國土安全局專事打擊兒童色情網站的警員,但在最近一次行動結束整理報告時,卻被一陣空虛感鉗住——戀童癖倒是抓了不少,但是更重要的那一張張圖片背後真實存在的兒童又該怎麼辦呢?受自身良心的驅使, ...
心のお暇
本來打算跑步時消磨時間的這部劇,結果可愛又充滿啟發。雖然主角的凪設定為28歲,卻讓我想起《清單人生》裡那位善用小蘇打打掃衛生的老太太布裡特-瑪麗,一輩子都在為丈夫而活的她,在遭遇背叛後不得不直面自己的人生,在不斷的反思中,确認了自己 ...
孰重孰輕
17世紀中期的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五世宣布要實施對日德蘭島的殖民計劃,然而,這個計劃卻因貧瘠的土地和鄉紳惡霸的割據,遲遲得不到推進。一名叫路德維西·卡倫的退伍士兵以貴族頭銜為交換條件,毛遂自薦前往那裡開拓荒原。但當他去到那裡,面對那 ...
隻追求強大反而是軟弱
小學看的動畫,30年後改編出真人版,這個熱鬧高低要湊一下。雖然批評聲居多,但我看下來覺得也不算差。用5集概括靈體篇的确删減挺多,但基本上這一段的核心内容還是沒有表達偏——即主角對擁有力量這件事的理解。戶愚呂就是對力量運用的反面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