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明天》是意大利國寶級女星寶拉·柯特萊西自導自演的處女作。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已經在意大利實現了創紀錄的500萬次觀影人次,成為了2023年的票房冠軍,更是跻身意大利影史票房第九名。目前IMDb評分7.9,豆瓣評分8.5。
剛打開電影時,我還有點詫異。難以想象時間的指針已經波轉到2024年了,居然還會有黑白電影。但看着看着就發現,黑白色調更符合電影的主題。
這是一個關于女性選舉權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家庭主婦迪莉娅。
雖然是家庭主婦,可迪莉娅每天的生活可不輕松。從晨起睜開眼的那一刻起,迪莉娅就一直處在緊張和繁忙中。她要給丈夫伊萬諾和三個孩子準備早餐,照顧生病的嶽父奧托裡諾,再去上門給人注射液體、到制傘店做兼職女工、将縫補好的衣物交給老闆娘換工錢,回到家準備午餐,收拾家。
即便迪莉娅已經做的非常好了,她還是經常遭到伊萬諾的毒打。伊萬諾的脾氣非常暴躁,他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而發脾氣。可能因為迪莉娅打碎了一個盤子,因為迪莉娅把飯燒糊了,因為迪莉娅拿了一個不該拿的巧克力回家,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每一次,他都會非常用力地毆打迪莉娅。每一次,他都會非常後悔,後悔自己的暴力行徑。但他下次還會照舊。
伊萬諾可恥的地方還在于他總是冠冕堂皇地以戰争為借口。好像參加過兩次戰争成了他的免死金牌,他的妻子迪莉娅合該忍受這一切。
迪莉娅的幾個孩子也非常不理解她。她的兩個兒子總是滿口髒話,就像他們的父親一般,唯一關心的事情就是睡覺的床和好吃的甜甜圈。女兒瑪塞拉總是以一副恨鐵不成鋼的口吻對母親說,你為什麼不反抗,你為什麼不離開,我甯願死也不想過你這樣的生活。
瑪塞拉嫌棄母親的一切。她嫌棄她常年挂在身上的圍裙,嫌棄她充滿補丁的衣服,嫌棄她總也不變的發型。最關鍵的,她對迪莉娅毫不反抗的态度很失望,甚至絕望。她完全無法理解母親,不理解為什麼她還要呆在暴躁的父親身邊。她總覺得逃離很簡單,覺得逃離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但瑪塞拉永遠不知道母親究竟為她做了什麼。
這個女人每天都從自己的工資裡偷拿出一些錢來。她想用這錢給女兒做一件漂亮的像樣的婚紗。後來,她想用這錢讓女兒繼續上學去。
這個女人将瑪塞拉犯的錯誤全部拉到自己身上,以免暴躁的丈夫怪責女兒毆打女兒。
而且,迪莉娅為了避免女兒重複她的生活,竟勇敢地請人炸毀了瑪塞拉未婚夫朱利奧家的酒吧。
她用盡全力去保護女兒!即便不被理解。
迪莉娅還需要面對的是無處不在的歧視。她順從伊萬諾的要求結婚後就不工作了,但現在卻被指責無法賺錢。她隻能做各種各樣的兼職來補貼家用。她可以選擇的兼職實在是太有限了,來來回回不過是護士、縫補女工這些選項。但即便她已經是一個工作三年的熟練工,她在制傘店的收入還不如一個剛來的實習生。原因不過是因為他是男人,而她是女人!
所以迪莉娅一直過着這種令人窒息的生活。家暴成性還出軌的丈夫,不理解自己的女兒,隻會調皮搗蛋的兒子,偶爾鹹豬手的公公。
以及完全不顧及自己感受的晨間運動!
想想都令人難以忍受!
幸好在這一切之外,迪莉娅還有幾個好心的朋友。果蔬販瑪麗莎、機械師尼諾以及意外交到的朋友美國大兵威廉,他們成為她乏味生活裡的一絲暖陽。她可以和瑪麗莎分享生活中的一切,和尼諾追憶下曾經的美好,請威廉幫她解決朱利奧這個麻煩。
當迪莉娅拆開一張神秘的紙時,她的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加上尼諾總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導緻我以為這張紙是一張通往别處的票。我也以為迪莉娅下定的決心是要和尼諾私奔,離開伊萬諾這個暴躁的丈夫。
但很快我就明白了,這不是車票也不是船票,而是一張選民票。這張票關系着整個國家的未來,也關系着所有女性的權利。所以,迪莉娅無論如何都決定投下自己那神聖的一票。當她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拿着瑪塞拉遞給她的選票時,我慢慢開始理解她了。我們像情書一樣緊攥着我們的選票。
當我明白這是一張選票的時候,我突然為自己感到羞愧。我怎麼會以為這是一張車票呢,我怎麼會以為迪莉娅下定的決心是要和尼諾離開呢?但看到她鄭重莊嚴地投下自己的選票時,我為她而高興。她沒有為了一個男人而離開另一個男人,沒有從一個沼澤跳進另一個沼澤。她有更宏大的想法,她勇敢地為自己為國家投出了莊嚴的一票!
女性導演總是非常細膩,不用什麼大場面就完全展現出當時的意大利女性所面臨的處境。寥寥幾個畫面裡,貧窮的迪莉娅要遭受丈夫的毒打,富裕的太太在丈夫面前完全沒有話語權,中間層朱利奧母親所能想到對女兒最好的選擇是讓丈夫包辦女兒的婚姻。制傘店老闆一句輕飄飄的話因為他是男人瞬間讓迪莉娅無可奈何地聳聳肩接受了同工不同酬的現實。這就是她們所有女性,貧窮的富裕的女性,都在經曆的同樣的不被尊重受到歧視的命運。
寶拉讓我覺得驚喜的一點還在于她對暴力的處理。她将伊萬諾和迪莉娅之間的暴力裝扮成雙人舞的樣子,在幾個來回之間完成了男人的施暴。但這種頗具美感和親密的雙人舞反而叫一切變得更加可憎可惡起來。迪莉娅的選擇在這種日積月累的惡映襯下顯得無比英勇無比果決!
電影當然也有瑕疵,最大的問題在于電影對公投的着墨過少,導緻車票變選票這一幕有一丢丢不合理。如果是為了一次投票,那迪莉娅大可不必如此鄭重其事。不是因為投票不重要,而是因為這是一次短期行徑,而且是完全可以隐藏的行徑。她完完全全可以找到一種既保全自己又投票自主的方式,完全不必如此慌張。
迪莉娅的所作所為表現出的就是一個想要遠離伊萬諾的樣子。她将積攢好久的錢拿出來交給女兒瑪塞拉,還寫了一張便條。她去買了一件喜歡許久的衣服,甚至用這件衣服給自己做了一個搭配的頭巾。她做這件事之前甚至還專門去化了一個平常從不化的妝。她以煥然一新的态度去對待這一切,甚至做好了告别的打算。當她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和女兒對視時,我看到了欣慰還看到了告别。我以為這是一場無聲地訣别。更不要提迪莉娅一整天都在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她的所作所為一整個就是離别的表現。
所以,看到鏡頭下的她最終去投票的時候難免覺得有點錯愕。這是劇情造成的一點不足。當然,如果了解意大利的曆史以及公投的背景,可能很容易理解迪莉娅的選擇。但作為完全不了解情況的外國觀衆,總會覺得有點跳脫。
但瑕不掩瑜,并不影響它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冷門佳作這個事實!
THE EN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