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是獨屬于中華兒女骨子裡的浪漫基因。

隻是武俠這個題材,确實也落寞已久。

劇播時,漫天黑潮圍攻之下,衆口铄金試圖将這部由一些逐夢之人想要努力重振武俠的心血之作埋入塵土。劇裡劇外,竟成藝術。8D追劇感受固然新奇,然而難免浮躁,原本很早就計劃想要寫一篇劇評的,卻未能成文。而今劇播完又過了這麼久,方能真正靜下心來,說點什麼,也算是對自己曾經深愛的武俠有個交代。

《赴山海》改編自溫瑞安小說《神州奇俠》,當年金古梁溫齊名的武俠小說鼎盛時代,溫瑞安是最年輕的新銳派,被稱之為“新派武俠”,溫瑞安也是“四大”武俠小說作家中碩果僅存的一位,其餘三位均已飄然遠去。

自赴山海開拍後,我慕名去看了原著小說。實話實說,感覺情節描寫不夠引人入勝,人物繁多如天之流星、道之草木,不斷出現又不斷消失遠去。如果不夠沉靜,可能會覺得這書沒什麼有效情節不太容易看進去。但看似散亂無序中卻又有一條清晰的主線:蕭秋水的失去和成長。蕭秋水作為絕對的主角,猶如一路飛奔在一條通往大俠的道路上,有親友,卻不斷失去親友,遇到過一些人,或窮兇極惡,或義薄雲天,或個性獨特,或驚才絕豔,然而也都一一别過,沒有任何一個角色貫穿全書始終伴随他左右,他經曆家破人亡、友人生離死别的慘痛,也有一些奇遇,加上不服輸的堅持和努力,終成一代大俠。這确實是很傳統的大俠成長線,但同時這也是一個與常見的傳統男主不太相似的成長路,主要體現在男主面臨的處境格外現實險惡,幾乎沒有那些常見的武俠男主的各種金手指,最大的金手指大概隻有主角不死定律,再就是遇到幾個前輩,也勉強得到了一部武功秘籍(忘情天書),但仍然需要自己勤奮苦練,并且付出了極其慘烈的代價。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溫瑞安當年被喻為新武俠的代表。

然而時至今日,當年的新派武俠卻也已被劃歸入傳統武俠之列。

現在大家不喜歡看傳統武俠,現在的潮流是爽文——就是那些,主角一出場即人生巅峰,或者一路開金手指快速抵達人生巅峰,各種大殺四方,各種打臉虐菜,各種有冤報冤有仇報仇,各種快意、逍遙、笑談、論劍、詩酒……這已經不是成年人的童話,這簡直就是神話。所以武俠的沒落也在情理之中,仙俠玄幻遍天下。

這種無奈,赴山海通過開篇改編的穿書情節加系統淺淺吐槽,雖然隻有廖廖數語,但對于以前曾經深愛過武俠小說及其衍生影視的讀者和觀衆來說,引起的諸多慨歎,百感交集,就遠非廖廖數語能夠說得清道得明了。這樣的開頭仿佛喻示着這部武俠劇的整體走向,事實證明它确實認真地在給我們重圓曾經的武俠夢,也嘗試着用穿書穿遊戲的設定,使得習慣了現代快節奏爽文的觀衆更好代入到那個險惡、殘酷同時也波瀾壯闊、熱血沸騰的武俠世界。

由此可見,赴山海是多麼不同尋常、反套路的一部武俠劇。

曾經的武俠,俠客行走江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行俠仗義,除暴安良。而今的牛馬,行色匆匆,奔波勞碌,或困于學業,或勞于生計,滿心疲憊不堪,如果強行被扔到那個陌生的武俠世界,大概就是肖明明這樣,初來乍到時小心翼翼,暗藏警惕,試圖逃避,靠小聰明蒙混過關。但,肖明明畢竟心懷俠義理想,并未完全被現實磨滅。我感覺,肖明明逐漸被喚醒俠義之心,沉浸到神州奇俠的過程,亦如我自己,随着劇情展開,逐漸被喚醒曾經的記憶,記起了過往的體驗,找回了那種感覺,也跟着一起沉浸到了這個武俠世界。

那麼,什麼是俠呢?起初人們大多隻是單純喜歡某種樸素的懲惡揚善痛快感,當有人遭遇不公,無法通過常規渠道解決,于是便以強者仗義出手,鋤強扶弱,讨還公道。漸漸地,“俠”有了更多表達與诠釋,從個體恩仇,上升到維護群體權益,乃至世道清明,直至“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不知從何時起,人們漸漸不讨論俠也不相信俠了,所謂俠義,仿佛一個空洞的口号。

由此可見,赴山海要做到讓人沉浸觀看,沉浸到那個武俠世界中,多麼不容易,不同尋常。
由此也可見,蕭秋水這樣一個正直得令人發指的角色,有多麼難演。道德感過高的人物不受歡迎,不讨巧,不好演,一不小心容易被诟病聖母聖父,還有可能演得呆闆、符号化,沒有說服力。作為現代牛馬穿進武俠小說的那個世界,最終融入到那個世界,成為那個人物,這難度簡直堪比要說服我們這些習慣了現代爽文短劇節奏的人,耐心接受那個處處危險卻無法開金手指的世界,并相信俠義精神的存在,與其傳遞的價值觀取得共鳴。

然而,這部劇做到了,成毅做到了!

我承認一開始自己心态也是有些浮躁的,并沒有真正沉浸看劇。其實武俠沒落這麼多年,我這個曾經的武俠愛好者,現在也更喜歡那些爽文了,開挂太離譜的固然看不下去,但太過于憋屈的更加看不下去——沒錯,劇中那句“現實已經夠憋屈的了,難道在這裡還要繼續難受嗎”内涵的就是我。偏偏赴山海裡面的故事,不像爽文那般跳過了憋屈的經曆,反而是特别詳細地描述了家仇國恨的過程,又鑒于前面所提到的反套路,不給男主大開金手指,所以……

但神奇就神奇在,我居然也并沒有放棄,反而一路追完了,最後甚至還重刷了一遍,有些段落還反複重刷。

是成毅,是他的演技,演活了肖明明、蕭秋水、李沉舟,讓我感覺他們都是真實存在那個世界的人;是他的演繹,讓我重新看到了那個波瀾壯闊的江湖。是成毅将我留在這部劇的。

特别是劇中大量的精彩打戲,極具審美價值。

說到打戲,那就不得不順便多說幾句了。以前看蓮花樓時,成毅的打戲就驚豔了我,隻是比較少,驚鴻一瞥沒有看夠。到了赴山海,大量的打戲,不乏多項高難度動作,真是一飽眼福過足了瘾。

我看有些人不服氣,擡出以前的功夫片來踩,擡出武術專業出身的人來踩,甚至擡出李連傑這樣的武英級功夫巨星來踩。殊不知功夫片跟武俠片是相似卻不同的兩個類型,拿功夫巨星來比較也不會讓我看不起成毅,反而更讓我更覺得他了不起。

那些口口聲聲說以前的老劇如何如何,試圖以此來将赴山海踩得一文不值的,真當我們這些武俠影視從小看到大的觀衆都不上網不發聲了嗎?以前的老劇是很經典,它們的經典在于那份情懷,在于那種把握得當的劇情節奏,甚至在于那份時代濾鏡,單論技術的話,從服化道到特效都存在很大短闆,打戲也存在站樁對轟的現象,甚至直接用爆炸光波,即使是所謂拳拳到肉的打戲,論真實性不如功夫片更不如街頭鬥毆,論觀賞性那也未必就比現在更好。可即便條件簡陋,觀衆們照樣看得津津有味,并未計較有時還拿來玩梗,那麼有些人何以單單對現在的武俠打戲如此苛刻,或者是隻對成毅苛刻?

有些人還在武俠劇中要求打戲真實,你沒事吧?就連功夫片都還講究觀賞價值,未必做到絕對真實呢。

成毅的打戲,看起來就是既有力度又有美感,飄逸舒展的風格,有種獨特韻味,至今尚未發現年輕輩有誰能與之比肩的。我知道成毅不是專業武打出身,但是他肯吃苦肯認真下功夫去學去練啊,盡力完成武指的要求,能不用替身就不用替身,将自己所能做的部分做到極緻,呈現的最終效果就是:套招連貫流暢,打鬥中能看到演員的臉,甚至表情和眼神都仍傳遞着人物的情緒,不需要一堆碎鏡頭去東拼西湊,不需要定點擺拍、慢動作、跳舞。這樣的打戲,才是真正的好的打戲!這樣的打戲堪稱武俠劇的靈魂!

一部武俠劇,既要有俠義作為内核,又要有好的打戲作為外在呈現,才具備武俠的說服力。成毅的打戲,是他除演技之外,成功擔起赴山海這部武俠劇的另外一大突出成就!作為資深武俠觀衆,我很喜歡,很滿意!

當然,沒有一部劇是完美的,赴山海的優點突出,缺點也很明顯——制作方的水平。有些劇,制作精良,看起來質感很好,奈何缺乏相匹配的内容,便隻剩下一個漂亮的空殼,虛有其表。而赴山海的問題正好相反,内容非常優質,制作上卻難免有些拖後腿了。不過,也許是我自己太過挑剔的緣故吧,因為我很遺憾,明明是部好劇,如果制作上能再提升一些,那就幾乎算得上全方位無短闆的頂級經典名作了,恨鐵不成鋼啊!

當我在為這劇與神作失之交臂而扼腕時,各地卻已掀起了一場場模仿赴山海名場面的熱潮,有武術運動者,有大、中、小學生,甚至還有小孩……原來蕭秋水領悟武學、帶領神州結義衆人一起練武的那套動作叫非遺綿拳啊,很多人不知道,劇方也從未宣傳。好在尚有民間諸多義士自發宣傳,不僅僅非遺綿拳,應該還有很多很多,有意義的好東西。

某天看到一則拍攝花絮,呂頌賢(港版《笑傲江湖》令狐沖飾演者)對成毅說“英雄令早就已經傳給你了”,忽然心生感慨,我意識到,武俠從未被抛棄。老一輩的武俠人不曾忘記,新一代的傳承者成毅在緻敬,認認真真努力給我們奉上新的武俠盛典。當我流連往昔的武俠風光,為舊武俠的遠去而惆怅時,新武俠卻已悄然而至,當我懷念那個曾經英雄輩出風華絕代的武俠時代,以為武俠精神不複存在時,卻有許多人以行動回應:赴山海的俠義我們看到了,俠義尚在人心!在我眼中尚有遺憾的不完美的赴山海,也許恰恰正是新一代的武俠啟蒙和經典之作呢?

與其固守于昔日的榮光,不如接過這枚英雄令,以其精華靈活化用,融入全新的架式,向前看。上一代的武俠經典,是83版射雕、95版神雕、96版笑傲江湖、97版天龍八部,随後還有雙張的陸小鳳花滿樓,蕭十一郎,武林外史,02版倚天屠龍記。在沉寂多年後的今天,新一代的武俠經典,就是蓮花樓、赴山海了吧。

如果說蓮花樓需要一定閱曆更能體會到其中真意,是對疲憊的成年人的慰藉,那麼赴山海則無須任何門檻,老少鹹宜,高尚的家國情懷、灑脫的江湖情義,是對新生代有關于俠義精神的啟蒙。在我自己年紀尚小時,上一輩不知道我們這些小孩兒看些什麼。換位想想,如今的成年人,又何嘗就知道下一代小孩兒喜歡看些什麼呢?說不定就有很多幼芽生枝的新生代小朋友,他們看了赴山海,他們喜歡赴山海,隻是現階段他們沒有發言權,沒有聲量,但多年以後他們會懷念着赴山海,再将俠義的故事講給下一代聽。

武俠,是獨屬于我們中華兒女骨子裡的浪漫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