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豆友評價本影片更适合以書的形式呈現,我表示贊同。

全片3個小時,含蓄且深刻。觀影時,我左手邊的人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均勻的鼾聲;右手邊的人身上一直飄來淡淡的香水味,是很特别的香味。它的味道沉靜卻又帶有一絲清甜,我腦海中的直覺告訴我這瓶香水應該是藍色的,那種靜谧又夢幻的藍色。

結束放映後從旁人的交流點評中大概了解到,全場睡着的和中途刷手機的人絕對不在少數。最直觀的結果就是這樣,大部分觀衆很難對這樣的表現方式保持耐心和興趣。

但你能否人他的質量和價值嗎?不能。

不管是故事深度還是美感和質感,該片都做到了上乘,尤其是對宗教、無神論者、信仰與犯罪等話題的探讨使這部土耳其片不僅适合那些了解土耳其的人共鳴,更适合那些不了解土耳其及其宗教的人去思考。但這一部分反而成了全片中最催眠的部分。

散場時有人戲稱此部分為:“三小兒辯日”。

至少對愚笨且不甚了解伊斯蘭教的我來說,三人的讨論節奏過快。一開始沒跟上,後面漫長的辯論就會讓人摸不着頭腦,好比數學課上彎腰撿筆。當時我内心又急又喜,我很想跟上三人的節奏,因為從來沒有聽到過該教人士内部守舊派和革新派的辯論。一直以來,該教的種種行為一直飽受争議,故身為無神論者的我很難不好奇他們如何看待自己。而沒有比辯論更能讓旁觀人看清他們如何審視自己的了,你隻需觀察他們攻擊、防禦的武器,就能明白他們看重什麼,他們輕視什麼。因此我無比痛心這不是一本書,能讓我慢慢揣摩。

至此,我想起《娛樂至死》。尼爾波茲曼說電視不可能傳達哲學,本片大概就是很好的體現。這種媒介本身的特性讓真正深刻複雜的東西難以被傳播。

有趣的是故事中的男主就是一名作家,而且是一位“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作家。有豆友說這是導演的“自傳”,說男主司南其實就是導演錫蘭本人的化身。那麼這就是一部圍繞《野梨樹》這本書展開的叫《野梨樹》的電影,但這部電影更适合直接寫成一本叫《野梨樹》的書。如果說這一切晦澀和含蓄都是為了浪漫,确實也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