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忘的过去

黄河畔,爆竹声响,三人的命运就此走向不同的道路。涛做出了合乎理性的选择,梁子抛掉钥匙,声称“再也不回来了”。其实在这段三角关系中,我们大可以推测梁子性格温顺,家境贫寒的背后,是对涛体贴温柔的感情,但是爱情的动因往往是激情的,是物质基础的占有的。所以梁子彻底地占了下风,汾阳于他而言,无疑是伤心之地,所以他选择离开山河,选择主动遗忘过去。

2、痛苦的当下

疾病和死亡是当下的主题,梁子和到乐都被迫回到了故乡。梁子用破门而入的形式回到了曾经的家,到乐操着上海话和“妈咪”视频,前者是主动遗忘,后者是被迫离开,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不是故人。

3、迷失的未来

把钥匙戴在胸前的到乐,却忘了母语,忘了回家的路。被迫选择“自由”的代价实质上是“本我”的失位,我们在为过去的选择买单,也为过去父母的选择买单。这里无意于讨论教育问题,到乐的所作所为是在苦苦寻找“我是谁”和“我从哪里来”的答案,所以他才“叛逆”、学中文、恋母情结。其实,那把钥匙才是迷题的答案,与其说到乐把它当成了秘密,毋宁说钥匙被迫成为了秘密,而最后的结局,或许是永远也没打开那扇关上了十多年的门。大雪纷飞,文峰塔下,涛独自起舞,故人不在,山河依旧。

4、乡愁与自我迷失

本片中或许最颇具争议的情节是到乐把母语忘了,但是我认为这应该是某种精神象征。母语,或者说家乡话,其实才是打开乡愁的钥匙,“乡音无改鬓毛衰”,纵然年华在面容留下多少痕迹,家乡话始终撑起链接故乡的桥梁。显然,到乐没有丢掉物的钥匙,却丢掉了神的钥匙,此刻,乡愁便是本我的丢失,这便是导演的高明之处了。在传统叙事中,乡愁往往是自我意识的平淡流露,譬如我想念故乡了,我是能意识到我的故乡在哪,我还能借一些景去回忆过去的景,思而不得,便由此生愁。但是到乐就做不到了,他连“我”的意识都还没有建立,何谈思念“我”的家乡呢,其实这一点不仅仅针对留学生而言,更针对千万背井离乡的游子,常回家看看吧,让“我”有所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