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遍的東亞家庭裡,面對情緒過于壓抑,幾乎都并不善于表達,但往往小孩細緻的情感展現是需要被關注的。
我想起來很多父母,他們常說的一句話便是有什麼你就忍着吧,你現在的苦算什麼,去到社會更苦。我時常在想,社會的苦跟童年時期,青年時代的苦惱是否有可比性,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每個人的每個階段,對于情感的認知,對于生活的認知都是不一樣的,你不能夠要求一個小孩去理解并承受成年人的苦楚,這是不公平的,他隻是一個小孩,他的苦惱對他來講已經是莫大的痛苦了。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要走的路,我們都要理解尊重走在每個階段上的人,情緒是需要被關懷的,人更是需要被關懷的。
很多人太注重結果了,沒有結果什麼都不是。我承認結果是很現實的問題,骨感并且殘忍。但是人不是啊,人可以給予鼓勵,可以給予安慰。誰不知道結果重要呢,但是其實誰都希望有人能記得自己奮鬥的痕迹,記得那些奔跑的過程。用結果去否認掉人的所有,實在太殘忍,功利化看待所有事情,實在太殘忍。人是有情感的,人也是有喜怒哀樂的,人們都希望在無助的時候擁有一個安慰,都希望擁有一個擁抱。其實很簡單,卻那麼難得到,那麼難,那麼難。
學校和老師教給孩子們的都是有個完美的開頭,有個完美的結束,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如何接受不完美,如何處理發生的問題,如何接受一個失敗的結果并吸取經驗,重新站起來,而不是失敗了就會被指責
失敗了你就完了,這次期末成績這麼差,你就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學你這輩子隻能去掃大街等等類似的滑坡謬誤将很多孩子逼上了天台。
老師和家長口中的完美主義,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會真正帶來完美主義,而是當你擁有了一個形式化的好開頭之後一旦落入低點,或是遭遇挫折就會被極強的失落和壓迫感帶來放任,拖延甚至堕落。
我想我說了那麼多,都不及一個擁抱來得動容,可偏偏是這麼簡單的事,卻很難得到。
我時常在想,教育是需要溫情的,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