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獸》

本片由法國導演貝特朗·波尼洛執導,蕾雅·賽杜、喬治·麥凱領銜主演。故事聚焦于一段“三生三世”的愛情故事,我們能在這個娓娓道來的故事中體悟到個體命運同社會時代的交織與無常。接下來我将從叙事時空、角色形象、視聽營造、社會表達四個方面對該片做簡要的評析。

一、叙事時空

1.叙事時間

波尼洛在《野獸》中采取了點面結合方法來處理叙事時間,在超一個世紀巨大時間跨度中截取1910年、2014年、2044年三個核心節點作為故事的叙事時間而對三個節點外的時間做了省略的處理。 在三個時間節點中故事依然依據線性行進,但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相互跨越的現象,使得擁有漫長故事時間的叙事仍然凝練和緊湊。概括起來便是總體線性,局部時刻非線性的叙事時間。這也彰顯了波尼洛具備着強大的叙事控制能力。

...
...

2.叙事空間

故事中大的叙事地主要是在法國和美國兩個國家,1910年的法國,2014年的美國,2044的法國。

在大的地域環境确立後,波尼洛并未陷入某種宏大的時空叙事桎梏中,而是将故事拆解放進了具體的叙事空間之中。

無論這些空間是室外的還是室内的,開放的抑或是封閉的,公共的或是私人的,皆是故事發生地中承載着人物情緒,記錄着時間流逝的具體存在。

...

如同在1910年的某個夜晚,兩人相會于巴黎街頭,一同從畫面深處緩緩走到鏡頭前,軀體亦由隐而顯。在這個場景中環境先于人物出現,人物的出現則幾乎是梅裡愛魔術的再現。 在一個個具體的空間中人物所具備的真實感能夠令人信服并真真切切地進入到故事的情感之中。

...

二、主人公形象

影片中的主人公形象同樣值得細品,男主在三個時代皆以不同的形象示人,1910年的他是屬于那個時代的容易惹人喜愛的有思想的敢于追愛的博學紳士,2014年卻變成了一位原始欲望被壓抑直至走向犯罪的極端之人,2044年則成為了更理性的存在,選擇放下過去擁抱未來的現實之人。

女主在1910年裡是身份尊貴卻深陷恐懼與寂寞的音樂家,2014年中的女主褪去了百年前的身份,在這一世中她既是一位豪宅看守人,也是一名擁有演員夢的底層模特,在2044年裡女主是經曆了淨化與回憶後對人性和情感的态度更為堅定的失業人。但女主身上那份獨有的迷惘與迷人氣質反倒是曆久而彌新。

...
《野獸》

值得一提的是,同為法國導演的卡拉克斯創作的《神聖車行》(2012)裡已出現過類似的橋段,在該片裡男主人公作為動捕演員在幕布前進行着各類動作以供特效的制作與使用。 通過兩部影片三個段落的展示,我們可以得見關于電影表演乃至于電影制作的幕後一角。

...

...

...
《安妮特》

2.情緒感知

(1)鏡頭的悸動

在第一世1910年的時間線之中,鏡頭對準身為高貴音樂家衣着華服的女主人公,她正在一個《遊戲規則》(1939)《去年在馬裡昂巴德》(1961)《夜》(1961)式的豪華莊園裡參加聚會。

她穿梭于人群間尋覓着丈夫的身影,就在這時男主人公模糊的身影映入女主眼簾随後出畫,原本跟拍女主的鏡頭也好似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波動緩緩地搖向了男主人公的所在看了一眼,在男主點頭示意後鏡頭又回過頭開始從側面跟随女主移動。

在這個調度中,攝影機先是客觀地記錄與跟随,随後便像是感知到了角色間那流動着的、有距離感的情緒開始自主地活動了起來,自然轉換的主客觀鏡頭迅速引領觀衆進入到相遇的二人間所産生的某種情緒牽引力之中。

...

...

(2)記憶的扭轉

1910年中當兩位主人公在人偶展覽室裡交談時,這裡的鏡頭也精準地抓住了兩人間的情意。

雖然二人在展覽室獨處,但女主始終無法邁出最後一步,所以在畫面上能發現兩人間有着明顯的距離感,一個在角落處,一個在另一邊的桌旁。

但随後鏡頭切到位于畫面靠右的女主的正臉近景,左側居于中央的模糊的男主盯着女主看了一會兒便緩步走向女主男主的身影由遠及近,由模糊到清晰,最後他從背後摟住了她,兩人依偎在一起,最後那層窗戶紙似乎就此破掉。

...

但随後鏡頭一轉畫面變成了女主的後腦近景,女主回頭看向依然停留在另一邊的角落裡的男主,原來前面的鏡頭隻是女主的想象,她的欲望幻象,當然也是2044年的女主在淨化時的記憶片段。

...

...

...

...

...

...

...

...

2014年中則出現了四次,第一次并未進屋而是落在走廊的欄杆上,根據片中巫師的話來說,當它停留在主人公居室的外部時是無威脅的聖靈象征;第二次是以血肉模糊的屍體形态出現在室外被女主踩到,明示死亡将至,但還有轉機;第三次是出現在屋内女主的身後,意味着死亡;第四次以大特寫鏡頭出現,觀察着女主的死亡畫面。

...

...

奢華飾品也具有别樣的意義,它一開始是1910年女主的衣着的華麗點綴,2014年時變成她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2044年是她回憶時所用的道具。 最後以曆經了歲月洗禮,見證了社會巨變,目睹了女主身份的由上而下,自身卻依然璀璨的時間信物顯現。

...

積極層面則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人工智能,他們能夠在人類空虛和無助之時給予人類幫助。
在片中以女黑人形象示人的人工智能在女主人公困惑時和她談話,還會帶她去俱樂部放松,甚至還會試圖同女主人公做一次深入交流,這也說明人類和人工智能是可以和諧共存的。

...

其次,女主從夜店離開後先是被男主跟蹤,再到被男主窺視,最後被男主殺害的一系列遭遇,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獨居女性受害的經過和過程。獨居女性的安全作為難以忽視的社會問題在影片中得到了直觀的呈現。

...

這段除了是作為表現女主人公孤獨的叙事情節外,還能延伸一下,那便是波尼洛想借此情節指出在當今呈蔓延态勢下的女性主義思潮仍然面臨着女性内部群體間還有許多矛盾,不夠團結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對當下女性主義的發展和傳播産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不過,身為男性導演波尼洛并沒有過分和刻意地去表現這個問題從而制造某些争議的話題,反而是确實地從影片内容方面給予了女性困境一定程度的關注,從這點來講屬實難得。

五、後話

波尼洛經過歲月的沉澱和實踐的磨砺,在吸收和融彙了新的元素進入作品後,從創作的各個層面都看到其展現出的更為成熟與自信的姿态,不過最關鍵的是波尼洛依然保持着身為作者導演應具備的個性與活力。非常期待他的下次回歸。

最後,強烈推薦《野獸》

貝特朗·波尼洛

資源和字幕:嗯嗯找片啊。

圖片:部分源于豆瓣官方。

最後, 第一次寫,能力有限,還請各位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