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代入女性視角更代入創作者身份,因此從一開頭就共情很多:恐婚恐孕寫真+東南亞旅遊安全教育片+防身術廣告+盜版碟影重重+宇宙盡頭是信教的元素之上,我更關注導演身份、演員身份、戲中戲的導演及演員在此籌備拍攝記錄過程中的舍得,就像我最喜歡的鏡頭(絕對冷門)——最後她扔掉了換作是我會悉心保存留作紀念的那兩根棍子。QA環節舉了兩次手想問這兩根棍子後來又放下了,我在聽分享的時候自己找到了答案:我所覺得應該被留下來紀念的,更是一種不被束縛,不被定義,不需要實質存在的存在。
很喜歡的三個point:
1、每次被問到拍電影的起始故事,都會從小時候聽二姐講故事開始複述,但那真的有因果關系嗎,從果到因的倒推真的有必然聯系嗎?還是說人人編造了一套理念和故事欺騙說服了自己?
2、片中出現了至少八種語言的對話,而語言其實有各自的慣性,同樣的上半句話用不同的語言開啟會流動到不一樣的下半句,語言某種時候也是一種束縛,由此引到3
3、在教育孩子語言前,先帶他感受樹海雲,而不是告訴他那是樹海雲,下定義和告知“是誰”或“是什麼”,其實是對想象力和探索欲的一種削減。
第一次參加這種有主創來現場的觀影,電影本身算小衆,先前也沒報太大期待,結果體驗比想象中要好,主持人做了功課現場引導效果不錯,導演兼主演的陳女士talk環節加分很多,我的評價是如果是我一生中能自導自演了這樣一部作品就夠吹很久了(吧)
感謝芒導邀請我來看!感覺會自此開始看路演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