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世紀之交的電影特别喜歡搞“戲中戲”這種形式,找一出傳統戲曲當裡子、意有所指地與另一個面子上的故事揉在一起,聊聊那些發生在不同曆史時期但又總說不盡的話題,再配合上幾番曆史大潮的拍打,這樣新舊結合、借古喻今的表達看起來确實意趣十足,傳統戲曲裡那種虛虛實實朦胧的美感也的确很适合文藝片。就這部片子來說,算是把舊社會梨園行“捧角兒”這個事兒單提出來發揮了一番,聊聊禮教世俗、聊聊男女之情……故事因戲而起,仨民國的公子小姐們捧一位角兒,當不當真的這都得打起來!何況還真有認真的!肯定那時候梨園行裡這種故事是少不了的,娛樂圈嘛,但這類話題往往還是在旦行比較流行,這片子選了個生行倒也獨一份……然後片子就借着《夜奔》這出昆腔戲展開了,雖然這是個小戲,像片子裡說拿《夜奔》唱大軸就有點搞笑了,但是這出戲裡面這個人物、這個戲情戲理确實很講究,算是林沖其人轉變過程的一次具象化展現,因此“夜奔”代表着一種逃離、一種追求,意味着在無人的夜晚告别舊的自己、奔向新的生活。而放到這個片子裡,伶人“林沖”的種種遭遇到最後無不變成了一次又一次“夜奔”般的“出逃”與“追尋”,而在這個過程中,那個人仿佛一道月光,但那個人退走了,隻有逃出來的他在一直追,偶爾停歇、繼續追!雖然最終與他扮演的那個“林沖”一樣,最終還是隻有一個人以死亡的結局面對落下的帷幕,就像《夜奔》從頭到尾都是個獨角兒戲,但他沒有失敗,戲很精彩……當然,不幸的原因有很多,不幸中的幸事也不少,雖然故事後半段越看越虐、越思越悲,但也并非隻是因為雪夜私奔時的一份怯懦,至死仍值得回味亦不僅僅是那後台描眉時的一絲暧昧,畢竟是三個人的一輩子,奇怪、亦不怪,非要說唯一難以釋懷的或許就是最超脫的英兒吧……另外,片中演員對于戲曲中唱念做打等技術性專業元素的呈現倒是可圈可點,像劉若英不愧歌手出身,長城一曲頗為驚豔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