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

《演員請就位 第三季》的導師陣容由陳凱歌、章子怡、惠英紅、吳鎮宇及法國影後伊莎貝爾·于佩爾等資深影人組成,諸位導師拿了節目組的錢,就要在節目中承擔起專業評判、行業反思與演員引導的多重角色。今天我們來試看諸位導師的成色如何。

陳凱歌:“專業權威與行業标杆”

作為三季元老,陳凱歌以導演的深厚經驗為演員提供“大師課”級指導。他堅持“專業标準至高無上”,對表演的評判直擊本質。例如,面對楊子誇張的“西門慶”表演,他批評其“在系統規則之外”,既點出表演缺乏規範性,又暗諷其遊離于專業之外。此外,他通過“一萬小時定律”強調演員需長期積累,傳遞了行業對基本功的重視。然而,其點評風格常被觀衆認為“不說人話”,部分抽象表述需要觀衆自行解讀。

章子怡:“嚴厲導師與價值觀傳遞者”

章子怡首次加盟便以“人間滅火器”的形象出圈。她強調“學藝先學禮,學武先學德”,要求演員敬畏職業而非追逐流量。例如,她直接叫停愛豆張嘉元敷衍的表演,展現了拒絕“劃水式演技”的态度。同時,她對真誠表演的認可也極具分量,如宋伊人憑借“我不識字”的即興反應獲得青睐,體現了她對細節與真實感的重視38。不過,部分觀衆認為她的“戲份過多”,疑似配合節目組制造話題。

惠英紅:“行業現實的揭露者”

惠英紅與制片人楊曉培共同發起的“靈魂拷問”環節,直接揭露演員行業的殘酷現實,如整容争議、換角經曆等。她在節目中既展現嚴厲(如訓斥遲到的金巧巧),又給予年輕演員機會(如讓張嘉元二次嘗試),體現了對行業規則與人性化引導的平衡。不過,其批評金巧橋的橋段被質疑為劇本設計,削弱了真實性。

吳鎮宇:“幽默與犀利的反差擔當”

吳鎮宇以表情包式反應承包節目笑點,例如對許佳琪“曬太陽的貓”表演的瞳孔地震,以及對楊子“西門慶”騷擾于佩爾時的震驚表情。他的點評常帶有諷刺意味,如稱楊子表演為“本色演出”,既幽默又暗含批評。這種輕松與嚴肅的反差,緩解了節目緊張氛圍,同時保留了專業性。

于佩爾:“國際視角與文化碰撞的符号”

作為法國影後,于佩爾的加盟本應帶來國際化表演理念,但實際作用更偏向“話題工具人”。她在楊子的“西門慶”表演中被迫“緊急避險”,被節目組設計為尴尬笑點,暴露了其文化差異下的無所适從。盡管她以專業态度參與選角(如認可楊雨潼的細膩表演),但其導師功能被娛樂化剪輯弱化,更多成為節目“抽象”風格的犧牲品。

導師群像的争議

導師團隊整體體現了對行業亂象的批判(如流量至上、速成文化)與對專業性的堅守。然而,節目組通過剪輯突出導師的沖突與表情管理失控(如章子怡對楊子的嫌棄、吳鎮宇的震驚),将嚴肅點評轉化為娛樂素材,削弱了專業深度。這種矛盾折射了綜藝在“專業性”與“流量密碼”間的博弈,導師們的點評再犀利,也不過是為節目組的常駐熱搜徒增笑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