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非典型的科幻片,相當感傷,也好左。氣質上非常像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說,電影中的克隆人和陪伴機器人都和石黑一雄有呼應,一種寓言。
導演對後現代的想象處處透露着東方的背景,除了莊子,梁祝的用典,茶和嫁接的意象,庭院服飾也是東方式的,但也似乎也有一點點專屬于亞裔回看亞洲的一種近乎想象的堆疊和強調。
其中一個有趣的點是機器人産生意識萌芽的懵懂的感覺,确實很吸引人,我沒有找導演的采訪,但是石黑一雄在談到克拉拉的時候也有類似的評價。
當機器人來決定什麼是重要的記憶,就算是無意義的片段在被選擇的時候也會産生意義。當電影中的人類在觀看楊的記憶的時候,第二重意義産生了。當觀衆透過電影中的人類對于機器人的記憶進行審視的時候,第三重意義也産生了。導演是明确意識到這一點的,不止一次人類角色在觀看楊的回憶時不自主地回憶起同樣的場景,但是視角不同,電影展示的就是台詞的重複和同一場合下攝影機角度的改變。
(觀影過程中始終在電影和石黑一雄的小說做對比,控制不住啊😫)
楊之後的幾重意義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