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裡斯本丸沉沒》若不是看到賈科長的推薦,本來是不打算看的。因為在當下這個時代處境,我實在不知道為什麼要看這樣的紀錄片。

一艘日本軍艦滿載英國戰俘,被美軍擊沉,但得到了中國漁民救助。這是一個多麼完美得故事,虛弱的英國人,莽撞的美國人,殘忍的日本人,一起成就了善良勇敢的中國人。這簡直是為等下輿論環境私人定制的一百分電影。

我知道有些人會說,這是曆史!是真實發生的事,怎麼能說是定制的呢?

當然我不會否認事件的真實性,也認可創作者的真誠。但是我要提醒各位的是,它之所以可以被我們的看到,是被精心選擇的結果。從二戰到當下我們這篇土地上可歌可泣、慘絕人寰的故事多如牛毛,為什麼偏偏被看到的是這件事,而不是其他?不往遠說,就說剛剛過去的口罩三年,進不去醫院的老人,被網暴輕生的女孩等等等等,這些真實的人和事,一件件一樁樁為什麼沒有被看見?因為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存在,在為我們可以看什麼做出選擇。

回到電影本身,沒有什麼可以指摘,标準的1.0時代的電視紀錄片。隻不過以前它可能是在電視上免費看,現在要花錢看了。

全篇唯一讓我震撼的點,就是裡斯本号船長接受軍事法庭審判的段落。主創讓船長的兒子來念他的辯護詞,形成了某種曆史的延續。船長在法庭上把責任全部退給了軍隊這個體制,而時隔近八十年他的兒子卻把責任歸結為日本民族的羊群效應。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軍潛艇的機械師,他負責發射魚雷擊沉了裡斯本丸。得知船上有盟軍俘虜後,陷入深深的自責以至得了ptsd,不得不退伍。這個陰影跟随了他的一生。

東亞軍國主義集體中的個體和西方自由主義下的個體,面對同一件事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反應,特别值得深思。

這些年大家每每提及日本軍國主義當年對我國人民的暴行,其名曰:勿忘國恥。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記住這些不堪的曆史,然後呢?是去神社撒尿?還是抵制日貨?還是等有朝一日殺将過去報仇雪恨?

就算真有這麼一天,當你手握武器,面對一群沒有傷害過你的島國平民,你的長官命令你将他們統統幹掉。你會執行命令嗎? 這不就是裡斯本丸船長的處境嗎?面對這樣的局面你會如何選擇呢?

回到曆史當中,當年二戰的軍事法庭上的戰犯,都犯下了和裡斯本船長相似的罪行。一個個普通的父親、丈夫、兒子,是什麼把他們變成了殺人的機器呢?

而我們說不能忘記曆史的真正意義,便是要警惕那個“什麼”。它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共同體,也許是日本,也許是俄羅斯,也許是我們,它會以你想像不到的全新面貌掌出現,試圖控你的思想和行為,把你變成下一個裡斯本丸的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