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盡管聽大人說,看各種文章影評,都對《伊豆的舞女》有很高的評價,但肯定不會選擇去看,因為任何小孩甚至年輕男性,更多的選擇會是選擇戰争片,西部片,犯罪片和懸疑片,對于刻畫人性的電影,一定是有閱曆甚至有一定年紀的過來人的選擇,因為可以從電影中看到年輕懵懂的自己。的确,這部片子能夠隔個10年就翻拍一次,必然是佳作無需置疑。但無疑是川端康成代表所有年輕人寫自傳。雖然,書生+戲子的橋段,在國内的劇本都已經拍的爛大街了,但很明顯這是最凄美的,大家都懂,因為大家内心的年輕時候,都有類似的想法,誰不喜歡能歌善舞的美女,總不能喜歡同桌旁邊那位天天死磕書本的眼睛妹吧?哪怕有也僅僅是性沖動。

年少無知,很多時候是好事,因為單純的好處就是不要什麼事情都談動機,成年人的世界總是充滿着利益與矛盾,而青少年心中,隻要眼前看到的美好。青春期大家都一樣沖動,沒有世俗的觀念,沒有責任和負擔,敢愛敢恨,的确不枉曾經青春過一回。這也許就是每個人心中曾經的夢想。有時候,我挺傷感現在的年代,年輕人隻有躺平或者卷到底的兩條路可以選擇,哪怕你選擇躺平,你喜歡的人缺選擇努力卷,你還是很孤獨。談什麼花前月下,談什麼日出和月明,都被短視頻所替代,曾記得有學者曾經講過,物質越是缺乏的世界,精神就特别充裕,反則反之,我覺得這句話非常對,極度饑餓下,吃完紅薯可以譜寫出對食物贊美的詩詞。如果是物質極度豐富,比如當今,還什麼詩和遠方? 隻剩下各種感官刺激的需要,甚至時間太長,都會覺得審美疲勞,所以,商人是這個世界上最猥瑣也是最偉大的,既然我們有這樣的困惑,短視頻應運而生,我們說年輕人在卷,其實商人更卷,哪怕隻剩下庸俗的物欲橫流,也要持續卷出半小時,十五分鐘,五分鐘,三分鐘,乃至30秒視頻,因為太長費腦子,沒人看,沒有人關心你提出的思考,或者價值觀。

我在想,如果經濟是有循環規律的,那麼在物質與精神方面的博弈,是否也是會有循環呢?也就是說,會不會哪天,大家真是放下手機,去真心追求精神世界呢?當然,我并不是指某種跟風,或者吸X之後的幻覺那種。

也許是人太多我沒看到這個群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