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早在西方公映的影片,1928年在巴黎上映,1929年在倫敦上映,泰晤士報“劇情憂慮,觀客如同重讀古中國神話一般。”

2.我國第一位提出外景拍攝的導演,用幾十人+疊印+蒙太奇創造出千軍萬馬的氣勢,其服化道、場面調度頗有現代戰争片的雛形,不僅如此,侯曜導演創作風格與日後郭沫若說的“創作曆史劇的标準(大處不虛,小處不拘)”相似,侯曜提出的戲影應當重于所見的觀點為日後革命曆史戰争片的題材提供了理論基礎

3.形式上綜合法國的超現實主義、美國好萊塢情節劇、蘇聯蒙太奇,景深特寫快速剪輯。叙事上兩線交織結構:張生和崔莺莺的愛情,白馬将軍和孫飛虎的對抗。
内容上出現了對夢境的描繪,形成了類似于弗洛伊德和拉康提出的視覺依戀。

4.改編自古典小說決定了影片不會有多現代的主題表達,但從影像風格、電影語言的探索我還蠻喜歡侯曜的,看着看着有點黑澤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