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迪士尼的反叛童謠,反叛,但還是童謠。我就知道,迪士尼不會真正拍一部惡人為主角的電影,即使這個人物在其他故事中是真正的反派,即使影片或多或少帶有一絲莎翁悲劇的意味,但總體而言,依然是“正義”戰勝“邪惡”式的童話故事(複仇中甚至沒有死亡)。
我沒有看過原著,僅從本片來看,作為《101忠狗》中大反派的前傳很難站住腳,在影片結尾我幾乎看不到庫伊拉對斑點狗的厭惡和憎恨,甚至有一種收入麾下的感覺,很難想象日後會成為屠狗魔王。

而換一個角度,帶入70年的英國倫敦朋克搖滾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這一背景,反叛的意味就躍然而出了。
一個女孩出身于鄉下的工人家庭,經濟并不富裕,少年時移居倫敦,從未受過專業培訓,卻因為大膽而極富颠覆性的服裝設計橫空出世,震動時尚界,甚至影響一代文化潮流。
這可以是影片中的庫伊拉,更是現實中的朋克時尚教母維維安·韋斯特伍德,人稱“西太後”。


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經濟增長停滞,通貨膨脹居高不下,蕭條和抑郁的情緒充斥着英格蘭,特别是藍領階層。而即便是這種情況下,服飾依然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時尚在很大程度上由财富多少和階級高低定義和引導。
與此同時,朋克作為一種亞文化也開始蓬勃興起。維維安将傳統服飾打碎重構,将反叛的朋克精神和無政府主義态度融入服裝,美化為外在實體,展示了時裝和服飾如何融入高度政治化的世界,挑戰着傳統财富、階級和地位的服飾觀念。
維維安“海盜”系列
庫伊拉設計的櫥窗
在影片中,這一背景即表現為庫伊拉以底層身份逆襲挑戰傳統服飾文化霸主的代表者男爵夫人。
70年代維維安的設計中大量采用皮革、橡膠、鉚釘等元素,這些都或多或少在影片的服裝造型中有所體現。而在昂貴的衣料上有意撕成洞眼或做撕成破條的"跳傘服裝"這一創意,我甚至有理由懷疑正是影片結尾懸崖跳傘的靈感來源。(當然純屬個人瞎想)
影片中的服裝
而提到英國70年代的朋克運動和維維安·韋斯特伍德,那麼另一位不容忽視的人物便是馬爾科姆·麥克拉倫。他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朋克樂隊性手槍樂隊(Sex Pistols)的組建者、經濟人,也是當時維維安的伴侶與合作夥伴,可以說正是由于麥克拉倫的影響,才促使維維安走上了朋克教母之路。
維維安與麥克拉倫
二人在倫敦共同經營的時裝店為當時搖滾朋克的重要據點,是自搖滾樂問世以來青年文化發生的最重大轉變的基石。店名在70年代幾經更改,從“Let it Rock”到“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再到“Sex”,直至“Seditionary”。每一個店名都是一次宣言、一種立場的肆意表達。沒有人能像他們那樣成功的将朋克商業化并營銷。也罕有服裝設計師能夠像維維安一樣将其影響力拓展到時尚領域之外,并且影響至深。
影片中開服裝店的阿奇,沒找到他在店裡的截圖,先勉強用這個,氣質拿捏的很微妙
麥克拉倫是一位反政府、反傳統思想的反叛朋克,在他主導下的性手槍樂隊大量作品都旨在揭示社會本身的病态和既成觀念的腐朽,并且由于攻擊性和諷刺性過大而屢遭封禁。
性手槍樂隊代表作《上帝保佑女王》
性手槍樂隊最為知名的一首歌曲是《上帝保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而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在伊麗莎白女王二世登基25周年紀念日時,于泰晤士河的遊輪上狂嚎《上帝保佑女王》,直到警察趕到将他們抓捕。
部分歌詞
更加讓王室難堪的是,此時的性手槍樂隊竟然還登上了BBC排行榜冠軍,BBC不得不将他們的歌放到第二名,以平息風波。而這句著名的“there’s no future”幾乎成為所有朋克人民的呼籲口号。
暗示的不要太明顯
這一傳奇事件幾乎被影片直接搬上銀幕,最高潮的那一次對壘,就是一場搖滾live時裝秀,充滿了扭曲的台步、反叛的裝束,同樣直至警察的追趕和逮捕才一哄而散。而庫伊拉避開警察回到住所時幹脆唱了出來!
影片中的live秀,還是沒找到回家唱歌的圖,坐等上線
所以在這一層面上,在我看來,庫伊拉作為反派影片,并不是表面上的惡,不是追殺斑點狗的老妖婆,也不僅僅是莎翁悲劇式的複仇人物。在疫情肆虐,全球經濟下行的當今世界,重拾當年的朋克反叛精神,應該别有一番深意吧。畢竟維維安曾經說過:“時尚是我談論政治的借口和方式。”
2013年大秀發布現場,高舉環保條幅
順便延伸一下,八十年代維維安曾在Taler雜志封面完美cosplay了撒切爾夫人,更大膽配文“this woman was once a punk”。雜志出版發行後火爆一時,然而責任編輯卻立刻被炒了鱿魚。
扮相簡直一模一樣
還有影片中庫伊拉開着大型垃圾車撞向警察局的一幕,也是直接讓我聯想到2015年為了抗議使用“液壓破碎法”開采頁岩氣破壞環境,已經是“西太後”的維維安駕駛一輛裝甲車直奔時任英國首相卡梅倫位于約克郡的私人住宅,領着一幫年輕人聲讨反對。
真的帥氣十足
維維安也是堅定的環保主義者
影片中這場垃圾車時裝秀,不僅服裝制式頗有西太後風格,也十分符合其環保達人的人設
然而,時至今日,無論是西太後的時尚品牌還是朋克音樂,似乎都已經淪為亞文化中的亞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在這樣一部影片中看到當年這些時代背景和朋克精神的投射呢?對大部分的觀衆而言,這隻是迪士尼又一部童謠而已。迪士尼隻能是迪士尼,不會真的邁出真正反叛的一步。即使主創埋了一條如此明顯的“暗線”,也隻能是一曲帶有反叛色彩的童謠。
何況以上種種,僅僅是我出于個人經驗的一點猜測和聯想。
PS. 打倒階級寶座上的主人,自己坐上寶座,又是另一個維度的有趣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