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女王》的大結局,在我看來并不算“爛尾”,隻能說它所拍的大結局,并不是部分觀衆所想象的。因為文慧心(佘詩曼飾演)從一出場開始,就是人人口中的“新聞女王”,作為“大女主”般的存在,很多人都希望看她擁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以下含劇透)

當我們代入到文姐的角色中時,自然是希望文姐可以越來越強,甚至是能直接取代方太的位置,就更好了,再不濟也可以“另起爐竈”,憑自己的實力幹一番事業。可是,大結局并沒有讓文姐一路開挂,反而是在她最輝煌的時候,讓她跌落神壇,因為“賊王案件”,她引咎辭職,宣布退出新聞界。

這部劇就是不走尋常路,許多期待發生在文姐發生的事情,都由其他角色完成了。例如,許詩情直接“跳車”,不再參加SNK的内卷,而是選擇進入政界,獲得更高的地位和财富。“另起爐竈”的也不是文姐,而是最像文姐的新人劉豔,創辦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網媒。徐曉薇則是在文姐的推薦下,成為了仁心基金會任院舍主任。除了文姐,好像每個人都找到了新的歸宿。

當觀衆還在關心文姐何去何從的時候,文姐直接在劇中放了一個“大招”,她的一席話,直接給在場觀衆上了一課。一句“魯迅根本沒有說過”,直接“打懵”了在場的許多觀衆。“電視喂什麼,觀衆就吃什麼。”這句話她是直接讓你切身體會到。這巧妙的設計,直接讓主題得到升華。光是憑借這一點,你就不能武斷地說這部劇“爛尾”。盡管确實也有一些瑕疵,但是至少該劇是有在用心做内容的。


還有,大結局備受争議的,應該是最後五個女人在一起喝水的場面,有人覺得溫馨感動,有人卻覺得是強行“包餃子”。實際上,大結局這樣的安排,反而顯得很真實和現實。她們五個人本來就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内鬥”也是工作上的事情,如今她們五個人都不是“同行”了,辭職的辭職,轉行的轉行,都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真沒有必要撕破臉了。

成年人的社交圈,都喜歡做好表面功夫,不會真表現得那麼愛憎分明,特别在她們那邊圈子很小,基本上擡頭不見低頭見,你要是每個人都老死不相往來,可能你以後辦事都很麻煩。不要覺得前期設定是“全員惡人”,最後都應該“惡有惡報”,如果真的所有“惡人”,全都遭到所謂的報應,那才是真正的“神劇”。

許詩晴和徐曉薇的選擇也很符合常理,就跟大多數彈幕的吐槽一樣,SNK的工作氛圍那麼差,為什麼一定要留下來?所以,大結局她們選擇轉行,不就是正常打工人的操作。劉豔喜歡新聞,所以她和馬家明“自立門戶”,同樣是最好的安排,如今新媒體行業發展迅速,也不一定要留在電視台,才能報道新聞。

文姐辭職,張家妍和梁景仁成為這場“内鬥”的赢家,也是不少觀衆認為“爛尾”的原因之一。可是,仔細想想他們也并沒有成為赢家,飛爺在選擇辭職之後,可是特地向方太推薦了梁景仁。但是,方太并沒有看好梁景仁,而是覺得“外來的和尚好念經”,要“空降”一個總監,她依舊還是想要有三個選擇。換言之,他們倆的去留,都在方太的一念之間,飛爺“提前退休”,就是不想到時候被“掃地出門”。

文姐的執念,從來不是成為什麼總監,她想要做的是新聞改革,她甯願得罪方太,甯願辭職不幹了,也希望她的改革可以繼續進行。文姐早就實現經濟自由了,如果是為了錢,她完全可以跳槽,或者說自立門戶。她之所以留在SNK,就是SNK可以幫助她實現新聞理想。大結局的時候,文姐看着SNK的新人主播,可是有些唏噓的。如果真的有第二季,我個人感覺她肯定會想辦法再回去SNK的。

所以說,文姐的故事遠遠沒有結束,之所以在大結局的時候,讓文姐“落魄”了,估計就是準備拍第二季,這樣才有“逆風翻盤”的看點。更何況大結局最後一幕,還請來了黃宗澤出場,他極有可能就是新來的總監。他也表明了自己不是為了什麼職位來的,而是沖着文姐“新聞女王”的名号來的。

總之,第二季完全可以拍“新聞國王”PK“新聞女王”的故事。第一季佘詩曼的氣場太強,文姐這個角色的業務能力也太硬,導緻其他角色隻能成為陪襯。這就是為什麼大家總說,隻有文姐在搞事業,而其他人總是想辦法去“背刺”她。沒辦法,因為“真槍真槍”比實力,真的沒有人打得過文姐,所以如果要拍第二季,就必須塑造一個勢均力敵的角色出場。最後,希望第二季趕緊安排上,個人是非常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