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力不夠,這種片子不應該或讓觀衆感受到人物的人格魅力,要麼感受到革命的熱力量(或者那種堅定/堅持),可惜兩者都沒有,全程平平淡淡(至少我是這樣的)。看這個不如看預告片,或者去B站随便找個混剪都比它好看且有邏輯。
2.時間線過于雜亂。全篇以李大钊先生即将被處以絞刑為原點,開始穿插以各種雷同且毫無感染力的故事片段,1918到1916到1922到1920到1917到1923(大概這麼個邏輯),要是不認真讀旁白都不知道演的啥。空間裂縫都沒你這麼不穩定。
3.人物雜亂,選角極其有問題。要麼演技不行,要麼容易出戲,要麼氣度完全脫離原本的角色。大多數兼而有之。而且,同樣也是“不看旁白也不知道演的啥”,完全沒有代入感。角色形象的塑造和劇情的安排也過于刻意、呆闆、單線,一點也不飽滿。每一幀都在告訴觀衆“這是電影的藝術處理”。lhl義憤填膺:“這不就是賀歲廣告片,品牌方都想好了——中國銀聯”,太對了。
4.故事全程靠旁白推進。演一小個片段,然後花長篇大論告訴我發生什麼,我來電影院讀書了?
5.有些鏡頭的确挺好看,但是絕大多數的光影過于誇張。(我的理解)光可能是要代表希望、未來、光明,終将取得革命的勝利。但是!全程亮的眼睛都快瞎了,好比夜晚手機屏幕的亮度被調到最大,excuse me?此外,關于槍聲的音效可以響得把我從無聊的呆滞中吓醒。
6.打動人的不是電影,是那個年代的曆史。看完隻能說覺醒年代yyds。 劇情、人物、演技、台詞、拍攝手法以及各種細節都幾近完美[強]仲甫先生和守常先生的形象簡直刻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