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筆者在一個午後獨自點開了耽美電影《星條紅與皇室藍》,竟看得津津有味。星條紅》改編自凱西·麥奎斯頓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美國總統之子Alex和英國王子Henry的愛情故事。影片制作精良、劇情流暢,觀影過程很愉快,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耽美作品的趣味所在。激動過後,我發布了一篇影評,簡單分析了《星條紅》具有進步意義的幾個亮點。發布後不久,我在美國工作的朋友看到了這篇影評,并主動找我交流。她同樣認可《星條紅》對白男至上叙事的挑戰和對女性角色的塑造。然而,她随後話鋒一轉,指出影片其實仍在遵循傳統的異性戀浪漫愛範式。基于我和朋友的讨論,我們在這篇文章中梳理了《星條紅》的先進性和局限性,得出的結論是:《星條紅》依舊是一顆芭比樂園式的糖衣炮彈。

參考我們之前的《芭比》影評:https://mp.weixin.qq.com/s/xpBIz-QsEPyWH2Gme7c6qA

以下正文:

————

一、先進性

1、女性角色把持權力、人物形象豐滿。

影片中總統、首相、幕僚、保镖等均為女性,且都塑造得有血有肉。兩個男主角反而成了為感情線服務的戀愛工具人,“忠犬攻”配“傲嬌受”的人設臉譜化嚴重。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戀情需要女性上位者的支持和推動:Alex小心翼翼地向總統母親坦誠和王子的關系、在得到允許後才松了一口氣,而在關系曝光後二人更是連打電話都要仰賴總統的幕僚。所以在觀影中,我代入的其實是女總統的視角,是站在她的位置由上而下地俯視兩個男性。尤其是影片中女性角色都一心追求事業、追逐權力,而王子和第一公子則如提線木偶般困于情情愛愛,對比之下更覺可笑。

...
總統和剛剛向自己出櫃的兒子談心

「女性居于權力中心」是《星條紅》和以往大多數耽美作品最大的不同。在此之前我隻粗略看過《青春王室》、還看過一兩集《黑幫少爺愛上我》,但都因為文本中過于明顯的異性戀範式棄劇。在這些劇集中女性不是主角,更不掌權,結果隻能是“雙倍愛男”,所謂“消費男色”、“女性凝視”則完全是自欺欺人。角色露肉不等于角色被凝視,因為凝視隻有上對下時才會發生。而下位者對上位者肉體的“欣賞”則無異于遊客仰視大衛雕像時的神化與膜拜。

2、主角人設打破了傳統的種族和階級叙事。

以往耽美作品多由白人男性扮演「攻」,有色人種男性演「受」,同時有色人種男性在劇情中總是扮演異性戀範式(heteronormativity)中的女性角色。例如《青春王室》裡攻是貴族白人男性,受是工人階級有色人種。劇情介紹則是“貴族王子對平民窮小子一見鐘情,保護他免遭同學霸淩”。雖然攻/受的文化内涵是父權制的産物,但這種叙事顯然體現了殖民主義的餘毒:中上階級的白人男性将有色人種男性性化/女性化,同時鞏固性别和種族等級(即男>女;白>有色;高階級>低階級),維護白男特權。

所以,很多耽美劇隻是把女主角變成了有色人種男性,本質依然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異性戀叙事。不管這個“我”是女人還是男人,都逃脫不了白人至上的父權制的壓迫。充斥着權力差距的“感情”不是愛,而是「被權力強奸後又對權力頂禮膜拜」。而《青春王室》的粉絲将有色人種男性Simon稱為“白男小嬌妻”、“黑皮辣妹”、“王妃”等,既體現了觀衆自身的性别和種族歧視,又印證了異性戀叙事仍然為消費者所廣泛接受。相比之下,《星條紅》中總統兒子是工人階級有色人種男性(攻),英國王子是貴族白人男性(受)。雖然這樣的設定依然有美國中心主義的影響,但種族、階級角色的對調無疑是對傳統叙事的挑戰。

...
男同版灰姑娘:霸道(貴族)白男愛上我

3、電影進步的底色讓人看得開心。

雖然知道是童話,但是美國女總統連任成功、英國老白男被時代“淘汰”、有色人種女性圍繞總統擔任要職、墨西哥工人階級移民搖身一變成美國總統家屬、王子和第一公子擁抱酷兒身份并順利被民衆接受。怎麼說呢?I know it's a dream, but American dream is just so sweet????

二、局限性

1、第一公子Alex(攻)在關系中居于主導地位。

在這段戀情中,Alex全程掌控關系的節奏,且情緒更為穩定。雖然二人關系的僵局是因Henry (受)在新年晚會上情不自禁地吻了Alex而打破,關系的冰點也是由Henry在不安中逃回英國造成,但這并不能說明Henry是關系的主導者,反而證明他才是那個“深陷感情、不夠成熟”的人。反觀Alex,初吻以後他很快意識到了自己對Henry的感情,并在“紅房間”向他表白心迹;而在Henry提出分手後,Alex直接飛往英國挽留,鼓勵和說服Henry正視自己的情感,還在博物館中與他共舞,滿足他所有的浪漫需求(類似異性戀中的“追妻火葬場”)。換言之,作為關系中的“被引導者“,Henry沒有掌握節奏的能力和權力,所以他的吻不是關系的開始,他的逃離也不會是關系的結束。

...
Alex「對」Henry 堅定不移的愛

正因如此,電影中的高光時刻才大多屬于Alex,他是細緻體貼、忠誠浪漫、情緒穩定的情場高手,Henry則是敏感多疑、猶豫不安、方寸大亂的戀愛新手。雖然Henry有過更多短暫的同性親密關系,但這是他第一次遇到“愛情”。也就是說,當Henry面對一段“真正”的關系時,他就必須在Alex的鼓勵下才能敞開心扉、承擔世俗壓力。說到這裡,影片遵循的異性戀範式已經呼之欲出——關系中的上位者擁有支配情感和節奏的絕對權力,而下位者則患得患失、渴望被引導和照顧。

...
外網戲稱該場景中Henry擁有baby girl face

2、鏡頭語言對被納入一方極盡性化。

主要表現為導演多運用第一公子的視角刻畫王子。無論是在馬球場對其部分身體(穿緊身白褲子的臀部)的重點拍攝、對王子颠簸的臀部和馬房親熱戲的蒙太奇式剪輯、還是性愛場景中對Henry意亂情迷的誇張描繪——都是在性化和客體化該角色,讓其成為一個“秀色可餐“的、“性感”的被凝視者。而這正是heteronormative關系的重要元素之一,即納入者是戀愛關系/性行為中的主體,而被納入者則是被凝視、性化的客體。

...
馬球比賽與馬房親熱戲:Alex的視角凝視Henry➕蒙太奇剪輯

3、言語上的陽具崇拜和男性氣質崇拜。

典型例子有Henry說Alex非常mouthful,暗示其陰莖大、性能力強。這段台詞被很多觀衆看作“磕點”,體現了父權制下大衆對于主流異性戀文化符号的集體消費。對主動(dominant)一方性能力的贊揚,以及相較之下被動(subordinate)一方“情難自抑”、“臣服于其性能力”的刻畫,則再一次落入了異性戀叙事的窠臼。

...
mouthful:拗口的詞;塞滿一口的量

另外,主角(尤其是Alex)對身高的在意體現了父權文化對“男性氣質”的崇拜。其實原著設定是Henry更高,但電影卻恰恰相反。影片中Alex反複強調自己比Henry更高,而大部分觀衆對導演的改編也喜聞樂見。這是因為在異性戀浪漫故事中男主必須高大英俊。“男主不夠高”會削弱他的“男子氣概”和(在關系中的)“上位感”,而渴望消費“傳統戀愛關系”的觀衆的觀影樂趣自然也會大大降低。

三、「巴黎之夜」—— 失權的開始

除此之外,我們還就影片中的「巴黎之夜」篇章展開了讨論。雖然在此之前兩個主角已上演過不少“激情戲碼” ,但在這場親密戲後Henry才正式成了關系中的“下位者”。晚會和馬房的親熱更像“偷情”,二人其實更想快速滿足肉欲而非深入了解彼此。而巴黎之夜則明顯要比之前的任何一場床戲都更正式,它不是随意的“情迷意亂”:Alex和Henry清楚地知道這次性事将把他們的關系推到下一階段,因此開始認真讨論起“角色”的分配,明确了誰是「攻」、誰是「受」。而對Henry表情的特寫既讓觀衆從Alex的視角凝視他的性感,又讓她們一窺王子私密而真實的“脆弱”内心。此時的Henry小心、敏感、溫順,他不再「主動推倒Alex、争做“上位者”」,而是将控制權讓渡給對方,心甘情願地「被客體化」。

...
曾經的Henry:推倒Alex、争做“上位者”
...
巴黎之前Alex認為Henry驕傲、不可一世(主體),在這之後才發現他脆弱敏感、需要照顧(客體)

「巴黎之夜」作為Henry和Alex關系升溫的重頭戲,是雙方走進彼此内心的開始,再一次印證了異性戀父權制根深蒂固的陽具中心主義,即“插入式性行為”才是真正的性行為,除此之外的親密行為都不過是小情趣而已。同時,Henry把巴黎之夜定義為“做愛”(make love),體現了父權制下“性、權力和愛”三位一體:男權社會用“愛”粉飾異性戀的壓迫本質,而女性也将「為權力臣服」内化成「為真愛沉淪」。正因如此Henry才會特意強調這一晚是做「愛」,翻譯過來就是——“請你愛我、進入我,征服我,因為我心甘情願為你臣服。”

...
父權“愛、權力、性”三位一體:“愛”即壓迫

四、《芭比》的偉大之處體現在哪?

朋友的話就像當頭一棒,三言兩語就讓我冷靜下來,立刻認識到自己落入了主創團隊的陷阱。雖然《星條紅》在女性刻畫方面可圈可點,對種族主義叙事也有所突破,但并沒有改變父權「性即權力」的意識形态。如果說傳統的耽美劇鍊條是“白男=攻(陽具)=異性戀中的男性/主導方”,那麼《星條紅》就隻是斬斷了白男和攻之間的聯系,而同性關系中的「攻」卻依然和主導方綁定,也就是說陽具中心主義沒有破除,父權叙事也沒有颠覆。

這也是為什麼我雖然看得很開心,但全程都覺得很假,且常常不自覺地想到《芭比》。事實上,《星條紅》就像一款包裝更精緻、更美味、同時也更好下咽的Barbieland。她是更進步和夢幻的,但本質卻依然是芭比樂園式的垃圾食品(關于《芭比》中“芭比樂園”的虛僞本質,參見《芭比到底先鋒在哪裡?》)。女人掌握實權,LGBT戰勝順直男,可是女人依舊在服美役,同性關系也還是擺脫不了異性戀範式和陽具中心主義。更不用說Alex雖為工人階級出身,可其實際身份明明是總統的兒子,言談舉止也俨然美國特權階級。他的經曆無法反映有色人種移民的真實處境,所以影片反複提及的工人階級人設本質上也隻是個“進步牌時尚挂件”。由此可見,《星條紅》看似美好的表象因為沒有根基而虛假,又因為虛假而無法解決現實的問題,因此觀衆消費過後熱鬧散盡、隻餘空虛。

...
《芭比》:一首絕妙的諷刺詩

最後回到題目提出的問題:耽美厭女嗎?當然了,就和市面上99.99%的作品一樣,耽美當然有厭女的成分。可是如果因此就武斷地認為耽美沒有任何進步的空間,并且從此不去看、不去解構、不去批判性地分析,那這種做法無異于鴕鳥政策,本質是思維上的偷懶。現實就是耽美正在逐漸變成一種主流文化産品,它不會因為大家拒絕讨論就徹底消失。因此更有意義的做法應是指出哪裡有進步、哪裡還有不足。事實上,《芭比》的偉大之處也正在于此,她是那種基礎性的、有長期指導意義的母文本;她以一己之力四兩撥千斤似地點明和解構了《星條紅》等一系列歐美左派文藝作品的通病,概括起來就是——垃圾食品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以上内容轉自我和朋友的????⭕️公衆号:兩個陌生女人的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