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電影質量怎樣,還是得眼見為實——昨晚看了《猩球崛起:新世界》(Kingdom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下文簡稱為《猩球崛起4》)後,我認為這是一部值得推薦和探讨的片子。

它肯定不是無腦的爆米花片,而是需要觀衆動點腦子的,去思考“後凱撒時代”地球文明的走向。而且得益于世界觀設置還不錯,影片有許多值得深入的點,比如在“科技靠考古”的背景下,猿類要如何發展自己的文明,以及在新環境下,猿類和人類之間能否和平共處等等。

...

不過從邏輯上來講,《猩球崛起4》的部分情節又較為牽強,想講的東西也有點模糊不清,再加上叙事節奏比較慢……所以從商業邏輯出發,這片子估計不會很賣座吧?

總之,“猩球崛起”新系列的架子算是搭起來了,内涵也十分豐富,足夠大家好好來聊一聊了。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首先要明确一點,盡管《猩球崛起4》是2011年、2014年、2017年《猩球崛起》三部曲的續作,但它已經算是“軟重啟”的新系列作品了,從設定上來看,肯定是有些吃書的,隻有接受這一點,電影才能看得暢快。

這種“背離”是具備合理性的,以影片最大的“疑點”為例:為什麼猩猩們在誕生智慧的數百年後,依然還過着相對原始的生活,文明程度還那麼低?

最核心的原因是——猿類擁有智力後隻學會了語言,而沒有掌握文字,更沒有成系統的知識儲備。

...

在人類大規模死亡、近乎滅絕後,猿類憑空接手了人類遺留的文明成果,但除了少數與人類打過交道的猿類可以初步使用工具外,大多數猿類仍然隻能依靠生物習性與突然猛漲的智慧,來重新摸索發展自己的文明。

以《猩球崛起4》裡主角諾亞所在的“馴鷹族”部落為例,他們的活動範圍很小,除了會用刀和搭木屋外也沒什麼出奇,為了生存,他們還因地制宜地形成了馴鷹文化,過着漁獵生活(我看到了一點《龍之家族》裡坦格利安家族馴龍設定的影子)。

而數百年前凱撒所在的猿類族群,縱使形成了一定規模,卻也無法充分去學習人類的文字和文化,更别提掌握人類數千年來的全套知識體系和文明成果了——舉個例子,他們學會了怎麼開槍,但不知道槍械的構造原理,沒法維修和制造,對猿類而言,絕大多數人類的造物,要麼是豪不了解的怪東西,要麼是不可再生的消耗品。

所以,等凱撒這一支初代“黃金家族部落”相繼死去後,猿類遲早會“退化”到與他們智慧程度相适應的文明水平上去,這很正常。

...

凱撒作為智慧猿族的第一個長老、先知和領袖,猿類注定會世代傳頌他的傳說,但受限于他們的知識水平,幾百年後流傳最廣的,就隻剩下了凱撒那句反複強調的箴言“猿類團結才能強大”。

《猩球崛起4》裡的拉卡,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老三部曲裡的紅毛猩猩莫裡斯,我不妨大膽推測一下,拉卡就是莫裡斯的後裔,他們一脈擔任了猿類部落裡書記員、史官之類的角色(文官之首),因此才對凱撒的事迹和理念有更詳細的了解。

可因為不懂文字(口口相傳的信息傳遞效率很低),等到了沒落的拉卡這一代,他也隻能空守着一堆書籍,明知書上那堆符号有意義卻不得不抓耳撓腮了。

在這個前提語境之下,一個有趣的新議題出現了:如何去理解凱撒那一句“猿類團結才能強大”。

...

諾亞所在的馴鷹族,都不知道凱撒的存在,對于“團結”的理解也無從談起;

拉卡雖然對凱撒了解頗多,也堅持“猿類不該殺猿類”,但他沉浸在某種“猿類與人類和平共處”的美好幻想中,對于“團結”,不過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自诩為凱撒傳人、把凱撒箴言作為部落口号的賽撒,則四處消滅其他小部落,擄掠奴役大量猿類作為苦力,他對“團結”的理解則是集中力量辦大事。

說穿了,這就是文明蒙昧時代裡對自然現象、宗教傳播時對先進思維“解經權和釋義權”的争奪,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解釋權和話語權,誰掌握了這個權力,誰就能獲得更大的力量,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從組織力和結果來看,賽撒統領的“融合部落”無疑是猿類部落中最先進的,他不像馴鷹族那般本分地刀耕火種,也不像拉卡那樣守着故紙堆念經,他積極擁抱了人類的組織形式,不斷學習人類的文化技術……

...

最關鍵的是,賽撒掌握了最強大的軍隊,并為他們配備了電擊棍,“賽家軍”在猿類裡的所向披靡,生動闡釋了“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的重要性。

當然,賽撒的這種名為“先進文明”的快速發展,其代價是有許多“低等文明”或“弱小文明”被消滅、被同化了。

這種現象在人類曆史上比比皆是,遠到尼安德特人的滅絕、原始部落的出現,近到大航海時代的血腥、現代化對傳統社會的侵蝕等等,都是差不多的道理,幾千年下來,不知有多少小部族被毀,又有多少語言逐漸消失……此時的猿類,也在走人類過去的老路。

應該說,《猩球崛起4》在地球新文明設定的框架方面做得頗為出色,尤其是猿類文明不同程度的階段性發展,既有借鑒人類曆史的部分,又有電影獨創的想法……隻是在加入人類視角後,有些地方就顯得别扭了。

...

比如猿類對人類的态度,賽撒是純粹的利用、厭惡和防備,拉卡一邊嫌棄着輕蔑一邊一知半解地親善,而諾亞則是從陌生到重新認識,這就讓前半段裡諾亞與梅之間關系的建立顯得比較牽強(雖然也說得通)。

此外,影片裡還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比如人類殘留的技術成果,在幾百年過去後似乎保養地太好了些,梅和諾亞他們聯手打開“寶庫”大門前後的劇情,也是槽點多多。

更要命的是,《猩球崛起4》的節奏太慢了,叙事更像是上個世紀的老派調調,我是因為自己邊看邊在頭腦風暴所以感覺還好,但對更多觀衆而言,這145分鐘的時長着實磨人……

不過,慢也有慢的好處,這能帶來更多不同角度的考慮。

...

與許多人工智能造反、外星人入侵等科幻作品的雙視角(人類和新物種)不同,“猩球崛起”系列中猿類和人類的許多視角是可以重疊乃至重複的,這使得影片對照文明不同演進路線會更為豐滿。

在《猩球崛起4》中,人類的數量已經非常少了,能在野外生存的人類,絕大多數都已退化成了智力低下、不會說話、茹毛飲血的野人。但也有一小部分免疫病毒的人類保留了智力,此外還有一小撮躲在封閉環境裡始終沒感染病毒的人類,這兩批人構成了能夠延續“猿紀元前人類文明”的火種。

此時地球的主宰已經是猿類了,盡管他們使用工具的本事和改造環境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以前的人類——但由于種群數量的巨大差距以及物質條件的極度匮乏,同為智慧生物,人類是無法撼動猿類地位的。

猿類力微而勢大,(少量)人類力強而勢弱,這種不對稱的平衡,讓猩球崛起系列的老問題,有了新的解讀空間和可能性——猿類和人類之間能否和平共處?

...

從現實出發,答案很簡單:很難,因為牢記過去光輝歲月的人類很記仇,而得知真實曆史後的猿類也會加以防範,乃至先下手為強,不過電影還是留下了雙線發展的希望。

這也是我對《猩球崛起4》感到最遺憾的地方,因為它回避了許多最關鍵問題,或者說采取了暧昧不清的态度。

比如把代表了最先進組織者、謀求科技考古實現進化的賽撒,描繪成了貪婪殘忍的暴君,又比如諾亞戰勝賽撒後,放棄了唾手可得的王位,帶着族人繼續過以前的生活,還對“融合部落”遺留的先進經驗和技術分毫不取……

我理解老外骨子裡對于“大一統”和“集權”的抗拒,懼怕技術進步、向往田園牧歌也是一個重要流派,但電影裡片面屏蔽猿類對人類先進文明的渴求,并且柔化了雙方的矛盾,即便更有可看性,也終歸屬于是避重就輕。

...

除了上述牢騷外,我對《猩球崛起4》基本上都很滿意,畫面過關,場景出彩,主角諾亞生于草莽,沒搞“凱撒血脈”之類的血統論,梅和猿類之間也始終是合作與利用關系,沒玩傻白甜的情感關系,最後還讓雙方擡頭看向了同一片星空,暢想着自己族群的未來。

《猩球崛起:新世界》設置了一個新環境,借猿類和人類兩代主宰來探讨“要怎樣發展文明”的話題,時間跨度之大,當成編年史看問都行,從這點而言,影片算得上是相當純正、硬核的科幻片。

它看似望向未來,實則述說的都是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