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有兩個明暗交織的主題,明面上的主題當然是曆史人物阮玲玉,暗地裡的主題是一個演員的戲和戲外的人生——一個演員如何成為戲中人,而戲和戲中人的情感又如何反過來影響演員的人生?

電影最大的亮點在于導演敏銳的意識到阮玲玉作為一個演員是由另一個演員來演的,這構成了一個自指和遞歸的循環,于是導演在戲中的阮玲玉和戲外的阮玲玉兩層故事線上,大膽的引入了扮演阮玲玉的張曼玉這條線,使得整個叙事更加複雜綿密的同時,在時空的轉換間,把戲裡戲外的人生這一電影的主題表現的更加立體和深刻。

阮玲玉的成長是和她出演的角色交織在一起的,從受委屈的開始開始,到複雜的苦難的角色,到革命女性,直到最後新女性中的韋明。她的戲路的逐漸寬闊伴随着她個人的成熟,她個人的主體性的構建,所以她的表達越來越有張力,她的反抗越來越激烈,她和時代也越來越格格不入。所以她的故事到了新女性這裡,就到達了絢爛又絕望的終章。在最後告别的派對上她徹底成為了她自己,隻有在決定離開的時刻,才完成了對自己人格的自我實現,這是她個人和時代的雙重悲劇。

阮玲玉飾演韋明,卻在戲外重複了她的悲劇和宿命。于是我們自然的發問,這樣的悲劇,會不會發生在飾演阮玲玉的張曼玉身上?片中由張曼玉飾演的張曼玉驕傲而熱烈的給出了否定的答複“我要死也不會如他們的願”。

片外的張曼玉是否如片中的她一樣決絕和樂觀?而片外的我們又當如何呢?人言是否仍然可畏?一個演員能否免受流言蜚語的侵擾?一個自由而獨立的靈魂能否超然于時代?

影片最後一幕,是張曼玉飾演阮玲玉的最後一場戲,她扮演她的屍體,在長時間的憋氣後,戲中戲終于結束,她終于得以呼吸,長出了一口氣,而戲外的戲卻在這一聲餘韻中平靜地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