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一部泰國的傳記電影《錫礦山》,電影記錄了一群可愛的人,講述了一個男孩成長的暖心故事。該片由泰國導演Jira Maligool指導,它兼有紀錄片的真實感和傳記電影的藝術感,曾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影片發生在1949年5月泰國,主人公是一位22歲的大學二年級男青年阿金,從曼谷退學、失戀,一路饑餓、困頓,隻身到泰國南部礦山找工作。

錫礦山不缺工人,那個貌似苛刻外國老闆收留了他,讓他住進了鬼屋,從此開始了他的社會大學生活。

阿金是幸運的,他在礦山的船塢裡遇見一群真正的勞動人民,他們勤勞、真誠、善良,到處閃耀着人性的光輝。

阿金在錫礦山的工作了四年,修習了社會大學的人生課程,在這裡他學會了勤奮、細心、仁愛、寬容、守信、真誠……他領悟到了生活的真谛,這些都是他在曼谷大學裡所無法領會法則和真理。這四年的生活如此難忘,成為他銘記一生的故事。

人成長需要蛻變,質變發生在那一場連下十天無休止的雨,無聊磨滅了他和所有人的夢想,隻剩下酒精與遊戲。

他在那個濕潤、肮髒,半封閉的生活環境中,沒了棱角,反到感覺更能适應這個社會。

用阿金的話說:現在隻要他想做,做什麼事都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