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尹正來說,他的生活就是在兩種狀态中不停地沉浸、折返。

一種狀态面向形形色色的人生,或荒誕、或深情、或喜感、或偏執……不斷從自我中尋找那個與之相似的點,放大,再放大,直到完全與之相融。

另一種狀态則向着自我回歸,演戲、騎摩托、看漫展、追星……把喜歡變成熱愛,再讓熱愛發出光來。

在《鬓邊不是海棠紅》剛剛播完時,尹正接受了筆者的專訪。尹正在劇中塑造的京劇名伶商細蕊,再一次突破了他以往角色的邊界。

我和商細蕊,都很愛戲

尹正剛接觸到商細蕊這個角色時,對他的第一印象是:“商細蕊就是個‘熊孩子’,情商、智商都有點着急。但是,他特别愛戲,是個要戲不要命的主。”

采訪過程中,尹正對商細蕊的喜愛也從不掩飾,“我太喜歡商細蕊了。”他總是這麼說。而讓尹正真正産生興趣的,還是戲裡的商細蕊在台上台下幾乎判若兩人。

台上的他,借用劇中二奶奶的一句評價:“比我們女人還要女人。”而在台下,商細蕊又能吃能打,敢說敢言,甚至與日本人直面相抗,女性的風情萬種與男性的陽剛氣概結合得恰到好處,“戲劇沖突和人物張力都絕了”,尹正坦言:“看完劇本,我就和工作人員說我很想演這個角色了。”

後來,在已經進組後的一次采訪中,尹正還直言不敢相信是自己去演。定妝時初次扮上京劇楊貴妃的妝,用了大約兩個半小時才完成,當時,尹正在内心自問:“這是我嗎?”似乎還有些不真實感。

“壓力是有的,因為京劇裡面門道太多了,一舉手、一投足都是功夫。”尹正也在進組前就開始跟着專業的京劇演員學習指法、身段、唱腔、眉眼……原本僵硬的手腕、手指後來也能夠靈活變換,再加上尹正自己有唱歌和舞蹈的功底,才有了初在劇中亮相的驚豔、咬手絹的性感、趙飛燕的靈動……

尤其是定妝時扮的楊貴妃,在劇中更是濃墨重彩。程鳳台(程二爺)第一次被京劇蕩滌心靈,就是聽了商細蕊的楊貴妃,那個雪夜念白的名場面,奠定了兩人知音情誼的基調。尹正覺得:“這倆人的相遇是命中注定該着了,劇裡有句話說的特别好:一個人一旦成了知己就總覺得欠他點什麼。”

為了更貼合角色,尹正延續着自己摸索出的表演方法論:“一個人的内心裡面有好多個自己,每個角色你肯定能找到一丁點和角色靠上邊的,然後把他無限放大。”他認為自己與商細蕊這個角色最相似的點,就是“我們都尊重自己的職業,都很愛戲。”

此前,尹正參加綜藝節目《演員的誕生》時,曾有業内人士稱他是個“戲癡”、“戲瘋子”。他可以為了一個出場隻15分鐘的角色二十多天隻喝一點粥,也可以為了商細蕊暫時放棄身材管理。同樣,在《鬓邊不是海棠紅》的語境中,商細蕊最大的特點便是視戲如命。兩人“都很愛戲”的契合點,也給了尹正更大的信心。

劇本是拿來扔掉的

事實上,尹正愛演戲,是小時候就種下的夢想。

他曾在一次采訪中反問記者:“你知道什麼是夢想嗎?”然後自答:“夢想是孩童時代不好意思說出來的理想。”

兒時“羞于啟齒”,後來報考志願,尹正也把演戲這條路提前否定掉:“當時我們那裡并沒有多少人能考到中戲北電這樣的表演類藝術院校,所以我一開始自己就會把這個選擇否定掉,就覺得自己考不上。”

可以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尹正一直在壓抑自己對表演的熱愛,或許正是這種自我施壓,最終才有了“彈簧式的反彈”。但是,相較科班出身的演員,尹正接觸表演的道路走得更加艱難。

尹正的表演生涯,是從音樂劇開始的。當時,他代表學校參加一個歌唱比賽,台下有一位前輩,看完演出後找人聯系到他,說《媽媽咪呀》正在招募演員,讓他去試試。這一試,敲開了尹正演戲道路的大門。

之後,在180多場《媽媽咪呀》的表演過程中,尹正與女主角田水結識,而田水的另一個身份是一位話劇導演,後來尹正參演話劇《鹿鼎記》,拿到康熙一角,便是由田水導演牽線。

話劇《鹿鼎記》背後,有幾個對尹正起到關鍵影響的人物,一個是排練導演王勇,另一個是甯财神。2012年,電視劇《龍門镖局》進入籌拍階段,王勇向甯财神推薦了尹正。正是這個機會,讓尹正拿到“山雞”一角,正式進入影視劇表演的圈子裡。

之後的故事并不複雜,接到一些表現平平的劇本之後,《夏洛特煩惱》中的袁華一炮而紅,後來性格溫吞愛管閑事的“老媽子”傅子遇,《麻雀》中的大反派蘇三省,以及《鬓邊不是海棠紅》中的京劇名伶商細蕊……尹正漸入佳境。

“每拍一部戲都是一個重新塑造角色的過程,你得在角色的狀态裡,以他的方式去思考問題,這是一個演員該做的事。”直到現在,從喜劇人物到反派、偵探、伶人等,尹正演過的角色都沒有留在一個固定的“框”裡。

一路走來,盡管尹正也說自己總有“貴人”相助,但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沒有科班基礎和門路,尹正對得來的角色也更珍惜。

在他的表演思維中,“劇本是拿來扔掉的,因為演員不能被劇本捆住。”大緻意思是,劇本最終将引導演員變成角色,去理順角色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他曾說過:“演員要把一個戲演好,塑造出立體的角色并不容易,有時候甚至要‘出賣’自己的靈魂,所以有時候殺青時,我心裡可能會覺得患得患失。”

演戲是會上瘾的東西

從“山雞”到袁華,再到商細蕊,尹正不斷嘗試拓寬自己的戲路,談及未來,他說自己最想演的是軍人或者農民工,同樣處在“未知”的新領域。

然而,盡管尹正的戲路越走越寬,但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尹正走上表演的道路,是一個意外。這種“意外”下的自我成長,使尹正身上有着普通人般的親切感。

和大多明星用微博發布“工作動态”不同,刷過尹正的微博,是真的可以了解這個人。如果不曾演戲,尹正大概率會是一個熱愛機車、跆拳道的二次元宅男,還喜歡吃、喜歡熬夜,學生時代打架、逃課一個也不曾落下,這種似乎就存在于身邊的真實感、親近感也是尹正身上最特别之處。

他與粉絲的相處,則更沒有距離。演過“山雞”之後,尹正便給自己的粉絲取名阿九,因為阿九是“山雞”最愛的人,因為尹正的名字剛好是九畫。

不過,進入大衆視野之後,除了粉絲越來越多,網絡輿論環境下對尹正的各種評議也紛至沓來,尹正對此看得淡然:“作為一個演員,把戲演好是我的工作,至于評價,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也沒辦法做到每個人都喜歡我。”

但演戲于尹正,似乎又不隻是工作那麼簡單。

此前,尹正曾在《聲臨其境》中一步步走到最後,與趙立新、王勁松、梅婷、朱亞文等前輩争奪冠軍,很多人都認為,這已經是對其實力的認可。

然而,最初讓觀衆感到驚豔的還是尹正在節目中第一次為《士兵突擊》配音,當時,尹正給出了近乎原聲的版本。他在節目中解釋道:“我是盡量去貼近張國強老師的呼吸,還有他當時的心境、他的爆發點在什麼地方。”對一段一分多鐘的配音尚能琢磨至此,對演戲的癡迷便無需贅言了。

尹正曾公開說過,演戲在他心中是很神聖的,在他心裡:“作為一個演員,你要時刻去觀察周圍的人,你要去看别人的自傳,你要去看電影,你要去分析每個人的心理活動、說話節奏、甚至是呼吸。如果你足夠愛這份職業,這是一個會上瘾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