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沒看國内新片,這部也算是刷新自己的想象了。看之前我以為是講女性主義的,看完發現你說它是吧,它沒講平權,隻是安慰弱者可以不用做得很好(我不是說這個内容不好,我自己也是這個立場,弱者弱沒問題,沒用也沒有問題,隻是和我預期不符),你說它沒講吧,它又充滿了對男權的諷刺。如果前者算女性主義的一部分,那也是講得很少,對男權的諷刺其實是遠遠少于模仿,這句話反過來說也行,概括來說是電影裡隻有一種思維,就是“小孩”“大人”思維,沒有中介,沒有平權。

王鐵梅的大家長形象,在管王茉莉上否定小孩已經認定的房子不好的事實;一方面說着當觀衆不錯,一方面有急着給孩子上樂器培訓班,完全沒有尊重與理解;剛到新工位上,即使是要鍊接,也極其生硬,充滿爹味;剛搬進新家,遇到被尾随的鄰居,幫助是極其有教育意義的,但還是以一種媽媽的身份不僅僅是教育她男朋友如何如何,甚至是指責。内容上絕對沒有問題,很應景,我相信也是絕大多數女性會遇到的,待解決的或者已解決的問題,和相應對策,然而這種姿态,導緻這隻是在解決人的問題,卻還是男權角色。

“小孩”在生理上的小孩水平上也俨然充滿父權力量,依舊是姿态問題,導演安排的台詞沒有問題,但是讓一個小孩來說台詞,還是讓她對周圍的大人來說,果然是什麼家長就有什麼孩子,有什麼導演就有什麼情節。不管是禮貌方面,了解到别人的一些悲慘經曆就可以順嘴拿來當着那個人開玩笑,成年人都不會輕易拿來講的話她輕易地說出來;還是在講大道理上,不管這個年齡能不能講出來,就讓一個小孩來演安慰一群巨嬰的大家長,大道理滿嘴跑火車,不可謂是聞所未聞。

那小葉呢?她就不是一個大家長了嗎?真真正正地反串到了極緻,評價男性配不上女性,飯桌上對他人指指點點;對小孩也是,傷眼睛就不要看書了,直接把書拿走,把她的身子掰向遠處,這是一種什麼力量呢;對鐵梅呢,随便評價她的性生活,這又如何呢?

而小葉是除了小孩之外最明顯的“小孩”,唉,說是小孩沒有很合适,但我遷就這麼說吧,小葉自卑缺愛,小馬也自卑缺愛,前夫更是身位不知道低到哪裡去了(胡醫生就不說了,他是真工具)。ta們都無一例外地想要一種依靠,男性也好女性也罷,都是權力的象征。所以這部片,真的沒太多女性主義的真知識,隻是寫浮雲掠影的摘錄與譏笑。

我不知道這部電影的目的是什麼?ta大篇幅地諷刺了男權存在,又莫名其妙地對性别轉換後的女性口中女性理論進行了嘲笑。ta表述了權力的可靠存在,又表達了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淪為工具的可悲。我覺得女性主義絕不能框住這部電影,卻是這部電影的邊角料。這部電影的主旨在我看來是(即使隻是強行收尾)作為一個人,沒必要做到最好,做不好也是可以的。這帶有一些女性主義味道,也無需依賴它,是很好的主題,隻是電影拍太爛了。

還是想再吐槽兩句,上海人說話是都會夾雜幾個英文詞嗎?滿篇的髒話,結果傻13說成了傻叉,而靠後的牛13卻是逼字,這是在幹什麼?前夫怎麼莫名其妙地出現在小葉摔傷後的家裡?演員嗯嗯啊啊的尴尬台詞、手勢、神情是在拍現實生活的紀錄片嗎?導演是把這部片當成整活集錦了嗎,戀愛腦、媽寶男、滴滴評價、同性戀、叫媽媽叫爸爸?一點都不覺得表現得很像爛活嗎,刷b站刷多了吧?這部片真的很有趣,因為太有活了hhhhh,簡直可以在春晚上看了,為此,我多加一星。

最後我不得不說出那幾個字,“收收爹味”,謝謝。

等等,難道說,小孩和大人也是一種反串的設計,我還在第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