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看了兩遍,不知道為什麼今晚才想着要寫影評,可能是因為過去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還沒有意識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文化發展總是滞後在物質發展之後。
電影裡的大别墅就是理想主義者為自己搭建的臨時烏托邦,别墅外在流血,别墅内我們在談論電影、性愛和革命,卻對門外真正的暴力學潮熟視無睹。
在父母走後,大别墅裡不再有成年人,阻礙伊莎貝拉和雷奧沉溺于幻想的唯一因素消失了,這對姐弟将别墅變成了理想的烏托邦。馬修在對伊莎貝拉的愛慕中被吸引到這個烏托邦裡,但是他是外來者,美國人的身份,異鄉孤獨困苦的生活讓他比在溫室裡長大的姐弟倆更接近現實。
兩個純粹的理想主義青少年和一個被愛情沖昏頭腦的青年就這樣在狂風暴雨的革命背景下,關起門來,紙上談兵。
伊莎貝拉是這場五月風暴的化身,她雖然嘴上放蕩,但其實隻是稚嫩的少女,她拒絕長大,不願和弟弟雷奧分開,不願離開幻想的烏托邦。這樣的人,就算說起改革頭頭是道,可是她又能改變什麼呢?
結局這三個人終于離開了别墅,在此之前他們意識到一切都搞砸了,他們的烏托邦被父母發現,大别墅的理想色彩泡沫破裂了,他們無法再沉溺于幻想,于是決定走出家門,走入人群。
街上有人放火,有人高聲呼喊,有人揮舞着紅色的旗幟,他們都是理想主義者,伊莎貝拉和雷奧是萬人之二,他們談論着無産階級,實際上大多數都是脫産階級的學生。
火光沖天裡,他們拒絕了馬修用愛來解決問題的建議,而是義無反顧地走向警察,他們并不想解決問題,他們想要暴力和沖突,想要在學潮中以和政府對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勇敢和叛逆,他們拒絕看見真正的現實。
沒有比英文原名更貼切的名字,
The Dreamers
理想主義者,
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者。
這也是導演對于五月風暴的理解,
一場年輕的理想主義者發動地不切實際的運動,注定以失敗告終。
現實在流血,而我們在烏托邦裡談論革命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