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硬币可得面包
奉献税款可得权利
奉献劳动可得报酬
那要奉献什么 才可得知这世界的一切?”

《十三邀》许知远采访项飙时,问了项飙这样的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理想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项飙的回答中有这样的一句:“你的出发点必须是现在的困惑,必须是大众的困惑,必须是最新的变化……如果孔子活在今天,掌握了所有这样的信息,像他这样的思考者,他问的问题是什么?”

《地。关于地球的运动》讲述的是在15世纪欧洲的p国,地动说(日心说)被察觉及探索的过程,也就是“世界与人类的关系被反转的瞬间”。

但漫画作者鱼丰并不是在创作了一部科普作品,虽然故事讲述的是15世纪在一个虚构的国家里发生的轶闻,但实际上,鱼丰借这个颠覆世界的历史时刻在探讨人类与真理之间的关系。

真理?好像是一个与我们普通人距离非常遥远的话题。
但在《地。关于地球的运动》中,鱼丰告诉我们,真理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因为它与政治、权力、宗教、阶级、性别、财富等一切社会要素都发生着最根本的联系,除此之外,它也与我们最内在的本质有着根本性的联系,毕竟我们如何认识真理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如何建构我们自己。
我们认识、理解、对待真理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存在的一切。

故事里,P国的C教禁止地动说的原因在于,地动说动摇了它们统治的基础,在这里我们意识到,所谓的权力其实来源于对真理解读的资格。德国政治学家施密特说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欢呼,而人民的欢呼是一种认可的表现,但人民认可的是什么呢?就是对这个世界最本质的解释的认可,因此,谁对这个世界的解释被认作是真理,就意味着它拥有了掌控世界的权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政治基本活动是演讲、出书、投票,这都是解释以及对解释的确认。
故事里,P教这条线正是在向我们展现真理作为权力诞生之源的真相。

在几个主人公的行动中,我们更加能清晰地看到这种权力如何在人们之间形成,并通过性别、阶级、经济、伦理等议题和选择,在人们之间发生作用。
而真理并不总是与权力重叠,因为人们有着各自的经验、立场和判断,真理所衍生的权力在人们之间的作用形成了一种拉扯真理发展与后退的力量,真理像是一个被夺走躯体的幽灵一般游荡,而权力伪装成真理的模样在人们之间作祟,诱惑着人类做出看似正确的“选择”。

拉法尔、奥科吉、巴徳尼、约兰达、杜拉卡……他们都曾游走在权力设下的陷阱边缘,所以约兰达才说:“信仰也会变成诅咒”。

鱼丰借助这些人物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与地动说有关的故事,将真理复杂且深刻的运作模态以一种可感知的方式表现出来。

那么鱼丰向我们展示这些内容的的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这一切都藏在鱼丰创作的堪称神级的结尾中。在故事结尾,一名真实的历史人物陷入到内心的纠结之中,他看到了追求真理的欲望取代真理之后滥用权力的真相,追求真理的过程就是一场被诅咒的行动。在这里,鱼丰给出了自己看法,并向我们提出了开篇时的那个问题。

“奉献硬币可得面包
奉献税款可得权利
奉献劳动可得报酬
那要奉献什么 才可得知这世界的一切?”

但鱼丰最想表达的疑问,或者他也不确定的是,当阿尔伯特停下脚步,发出“?”的想法时,作为观众的我们,能否像p国的拉法尔、奥科吉、巴徳尼一样,清楚地辨析和选择出真理,而不是落入权力的陷阱呢?

《地:关于地球的运动》虽然在制作层面上有着太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部足以载入史册的杰作,而且,鱼丰在创作这部杰作的时候,才2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