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戴錦華老師的電影賞析課後特意找來看的。這是一部深刻反映了九十年代下崗工人的生存和精神狀态的影片,整部影片的内核雖然是悲劇但是總體風格是荒誕喜劇,鋼琴這個物品代表着這群工人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總想要抓住什麼、不被時代發展的步伐所抛棄但是最後卻什麼都沒得到的意象,做好的鋼琴也是給下一代做了嫁衣,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最後的一組鏡頭切換到陳桂林以及其他幾個工人的臉上,他們看着小元彈着他們做好的鋼琴,表情和心理卻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他們今後的命運會何去何從,心中充滿了悲傷、惶恐不安和落寞。張猛導演的鏡頭語言也很有特點,較多地使用平移鏡頭而較少使用縱深鏡頭調度,構圖大多都是封閉的而非開放式的,這一點在戴錦華老師的賞析課中也有提到過,還有一些配樂、分鏡和剪輯技巧我就不詳細說了,而我個人覺得電影中呈現出來的畫面也有點考裡瑪斯基和文德斯的意思,坍塌的赫魯曉夫樓、灰蒙蒙的天空、巨大的管道和煙囪都給觀衆一種荒蕪破敗感,而這些工人最後随着兩個大煙囪倒塌激起的灰塵而被時代淹沒。。。《鋼的琴》确實是一部近幾年難得的國産佳作,我說的東西有點碎,不太成邏輯,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這部電影和戴錦華老師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