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是感激母親的,贊美聖母和母性。為了那些凝望他的,盼望他的眼睛,他在濃霧般的鄉愁中痛苦不已。
瘋子失望于現在的世界,于是為了保護家人而不讓他們出門。最終又為了自己的信仰,在對更好的世界的呼喚中自焚犧牲。
但是詩人對自己的妻子和身邊的女性卻毫無溫情。守護蠟燭涉水而過,他也無法再見到母親。
開頭女翻譯問道為什麼女人總是祈禱得更虔誠。聯想到塔科夫斯基在采訪中的言論,認為女性的天性就是犧牲。這個世界或許從誕生之始就是女性的犧牲曆史,而女性還對上帝愛的更加虔誠,但上帝從不會選擇她們作為自己的代言人。就像詩人甚至不會對被視作聖母的妻子流露愛意 ,女性在塔科夫斯基的電影裡總是充當符号。
瘋子的犧牲和詩人守護的蠟燭,不管是為了私人的或是公共的目的,都是偉大的。但是到底怎樣能才讓世界更好?
瘋子的房子裡,不停地漏水。滴答的水聲 ,狂風大作的窗景,嬰兒,可以說是他自己創造了一個隔絕的世界。但是在這個懸挂着1+1=1的世界裡,應該也很難變得更好吧。
屋内在漏水,外面沒有在下雨。隔絕是不可取的,瘋子選擇在羅馬殉道,而女翻譯目睹了這一切。
故鄉是到達不了的,但是若能看看鄉愁對面堅韌生活與勇敢等待的女性,不要再把她們當作被動的意象,男性與女性的犧牲,人類的犧牲都是一樣重要的,也許1+1會是2。
但是依然是複雜的矛盾的。聖母身體裡飛出的群鳥,是一切創造與生命的源泉。而群鳥在邊界的分裂中開始争鬥。詩人說一切不可翻譯,人們無法理解彼此。在最後的大雪裡似乎沒有任何希望,隻有無限哀傷。
屋内在漏水,外面沒有下雨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