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滿江紅》片名 書法家許靜所題

今年春節檔十分“好看”,四片開分上7分,其中兩部上8分,在近些年的春節檔中算是質量拔尖的一屆。雖同為一屆,有人歡喜有人憂的同時,戲外的“好看”程度卻高過于戲内。逆襲奪冠的《滿江紅》發瘋式宣發更是令人瞠目結舌,不知所以。

言歸正傳,說回國師的這部新作,我們還得從《三槍拍案驚奇》說起。

一、心結

...
《三槍拍案驚奇》

09年12月,《三槍拍案驚奇》甫一上映便慘遭炮轟,洪晃、韓寒等人更是直言不諱,大呼“爛片”。影片雖入圍柏林國際電影節,觀衆口碑卻一路下滑,不過,雖然罵聲很大,但影片的票房竟一路上漲。這可讓叫嚷着一槍一個億的張偉平樂開了花,作為張藝謀幕後的重要合作夥伴,當初啟用趙家班便是他堅決的主張。

張藝謀亦不認為《三槍拍案驚奇》是一部符合自身藝術追求的電影。當初買下科恩兄弟《血迷宮》的版權時,他構思的便是一部中國古代題材的懸疑片,是走嚴肅路線的。之所以從構思到成片,越走越偏,是因為張偉平看見小沈陽在春晚一炮而紅,看見了喜劇所能帶來的巨大影響力與效益,便多次勸張藝謀啟用以小沈陽為首的趙家班,将喜劇與懸疑結合,安插更多商業元素。

在張偉平巧舌如簧的勸說下,張藝謀本着創新嘗試的态度拍出了這部令影評人口誅筆伐的作品。

随着《滿江紅》物料不斷露出,從主演到題材,不禁讓觀衆們紛紛聯想起當初的那部《三槍拍案驚奇》。影片的相似度頗高,并非隻是巧合這麼簡單。

熟悉張藝謀作品的人恐怕并不陌生,尤其是涉獵商業片之後,其所拍攝的影片除了色彩運用與團體操這兩大特色之外,“重複”也是其屢試不爽的核心元素。《影》重複《英雄》,《長城》重複《滿城盡帶黃金甲》和《十面埋伏》,而《滿江紅》則是在重複《三槍拍案驚奇》和《懸崖之上》。

之所以如此嘗試,大抵可以歸納成兩個原因:

1. 對《三槍》成片不滿,更多地對張偉平的強勢幹預不滿,試圖自證,将喜劇與懸疑融合的同時,試圖保持對藝術水準的追求;

2. 前一年《狙擊手》排片遇冷,注入更多喜劇元素,同時也更多地向市場迎合,注入商業屬性,是其迎合檔期與市場的考量。

《滿江紅》是《三槍拍案驚奇》的第四槍,張藝謀試圖以此雪恥。

二、消失的電影感

...
《英雄》上映二十年之際,于英國重映

二十年前拍攝《英雄》刺殺秦王,而今拍攝《滿江紅》刺殺秦桧。

當初張藝謀以一部《英雄》開啟了中國大陸的商業大片時代,爾後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十分風光。雖然當初口碑平庸,但曆經時間淘洗,該片口碑一路攀升,而今已然是一部難得的佳作。

同樣是刺殺,同樣有大義,為何《滿江紅》卻被人诟病為“非電影”呢?

因為影片缺乏留白。

對比《英雄》所突出的意境,本片顯然被編劇塞得太滿,從情節到台詞,從制造懸念與揭示反轉,編劇有太多事要做,觀衆無需動腦子,劇情推進全靠冗長的台詞對話。張藝謀的對于一部影片的調度水準已無需自證,但在本片中其美學功力卻無處施展,隻得依靠頻繁的正反打規規矩矩地講清楚故事。

影片中有許多情節,講得太過于清楚,其實删去之後對劇情并不會有影響,甚至可以給到觀衆思考的空間,提升其懸疑性與可能性。例如:張大與劉喜生硬的長對話、張大與瑤琴突兀的情感戲、結尾處孫均過于累贅的自述等。

缺失留白的影片,把故事講得太實,則剝奪了觀衆回味的空間。電影對觀衆而言往往是“一次性藝術”,有更多可能性的影片才會令人更願意去将其發展為“重複的藝術”。

同樣都是将故事内容構建于深宅大院,《大紅燈籠高高挂》則将劇情與審美高度結合(私以為該片是迄今為止張藝謀導演生涯最佳的作品)。編劇陳宇曾在采訪中透露,本片其實也曾有過類似于《大紅燈籠高高挂》的故事構想,但未成行。為何彼時能在一座大院中酣暢地發揮其顯著的美學,而今大院升級,而美學不見。便是這個原因。

缺乏留白,抹去意境。

...
1991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大紅燈籠高高挂》其次,突兀的喜劇包袱。

在《懸崖之上》時,影片中就有令人覺得突兀的喜劇元素,影響了影片整體的嚴肅水準。

本片雖然已是喜劇片,但在整個故事框架中,偶冒出一句突兀的喜劇台詞,仍令人覺得尴尬、出戲。可見這樣抖機靈式的片段與影片整體主旨并不契合。

啟用喜劇人,融入喜劇,下調觀影門檻,迎合市場規則,因而也或多或少的,失去了電影原該有的質感。《滿江紅》的豆瓣評分也在一路下滑,跌勢明顯。

三、成也黑澤明,敗也黑澤明

黑澤明對張藝謀的影響已無需多言,在其每部影片中,我們幾乎都能看到黑澤明的影子。

學會了黑澤明的美學功底,張藝謀發揮其對顔色的追求,将調色闆審美發揮得淋漓盡緻,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顯著的風格。

學會了黑澤明的調度,張藝謀的商業大片其場面十分恢弘,雖被戲谑為“團體操”,每每卻總能令人眼前一亮。

學會了黑澤明的武士精神,張藝謀屢次在其影片中化用。不斷模仿《影武者》、《亂》、《七武士》等影片。重複自我的同時,也是在對黑澤明一次次地重複模仿。

巨人難以逾越,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二十年前刺秦未遂,為的是天下大義,而今刺秦桧未遂,為的仍是天下大義。隻不過前者是為了讓他去統一中華,而後者則是為了令其遺臭萬年。

不管原因牽強與否,張藝謀電影水準或許屢屢下滑,但其慨然的赤子之心,我們仍能窺得一二。或許這便是黑澤明對其最大的影響吧。

最後補充一點,初次擔綱一部影片的音樂總監,韓紅顯然缺乏經驗,雖然整體亦有值得稱贊之處,但終歸是用力過猛,拿捏無度,一驚一乍,過于重複,影響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