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同行之罪與罰》這個劇名起的很有意思,與我們熟知的世界劇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有些重名。觀看其内容,不乏發現這兩部劇作除了名字類似,還都有一個特别顯著的主題——對罪與惡的看法以及忏悔。

《與神同行》中對個人在陽世犯下的七種罪惡——貪婪、懶惰、欺騙、不義、背叛、暴力、天倫,與天主教義中的七宗罪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七種罪惡對應七個監獄,七個監獄對應七個審判官,也就對應着七種可執行的刑法規章。然而法律不外乎人情,在主人公金自鴻身上總會有變數。明明是他錯過了拯救同門生命的黃金時間,背後卻是因為還有更多無助的群衆在等待他救援;明明是為了賺錢而一刻不敢休息的工作,背後卻是肩負着養活母親與兄弟的重責;明明是充滿謊言的信,背後卻是為了鼓勵他人堅強活下去的美好心願。每個看似應該被重罰的、違背道義的場景背後原來都是這些暖心的緣由的支撐。而也是這些暖心的舉動與思想讓整個審判多了一絲人間煙火。

這部劇一直藏着一條與忏悔相關的暗線。15年未歸家的金自鴻要與母親道别的堅持,讓人疑惑不解。而在暴力與天倫監獄中,道出了金自鴻前面一切罪惡的緣由,也解釋為什麼他一直堅持着要最後見母親一面的原因。因生活所迫而萌生殺親想法一直讓他悔恨,再多的忏悔也不能消除他的不安。而母親與兄弟的諒解,這親情的廣度與包容度無疑解放了金自鴻的矛盾。

縱觀全場,這是一場對人生前所言所做所行的審判,你的證詞就是你的生前所為,語言已經無法辯解。這也是審判的亮點之一——你的所為天地都在看着,是非黑白都明明白白的記錄在案,證據都是公開的。你無法随便逆轉,更無法像陽世的律師用一張嘴用一紙所謂的“證據”就扭轉乾坤。(斯人認為這個審判立足點和區塊鍊的理念殊途而歸。)

斯人有個假設,如果把這場審判看做是一場大腦風暴,會不會更能理解影片想表達的意思?

每做一件事,尤其是特别關乎我們自身利益的事時,我們的大腦中總會有兩個小人在争論。譬如拿金自鴻在火災中對于拯救同門的這件事來講,一個持支持意見,于是金自鴻在與同門商量後先去救助其他受困群衆,卻因錯過黃金時間而導緻同門身亡;一個持反對意見,于是金自鴻對于沒能救到同門這件事一直心存愧疚,也就引發了後續的給同門女兒寫信安慰的事件。(這個示例很有意思,很容易讓人想到“有軌電車難題”)

很多情況下,這兩個小人都是一強一弱,所以我們能很快做出決定。當兩者勢均力敵時,我們就會猶豫不決。沒有絕對的标準可以參考,也沒有絕對的利益可以獲取,能決斷的隻能是你的心,你的自身信念。當然,前提是你的自身信念關聯道義。

劇中金自鴻與同門選擇了大義,選擇了先拯救無助的他人。這也許也是劇作想表達的正義理念之一吧。

這是一段探索自我的修行旅程,也是一段提升自我的旅程。金自鴻最後的審判結果是本身自帶道義信念的反射,更是不斷實現自我價值的反射。

感謝他的善良與正義,以及無時無刻的忏悔。

雖然職業不同,性格不同,但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在金自鴻身上模糊找到自己的身影,勤奮工作,與父母矛盾,白色謊言,手足打架……這些日常我們都在經曆,很多時候我們其實都忽略了對自己的内心拷問,拷問自己這樣做對嗎?這樣做是為了什麼?這樣做會怎麼樣?

罷了,想太多心累。人始終是一個自相矛盾體。

期待最終審判。

...

版權歸公号正經臉說劇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