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一女,以奇幻方式遇見的兩位主角,為了一個共同的奇迹使命産生羁絆,走過一段少年的旅程,這大概是新海誠的故事基底。他甚至嘗試用這種簡單純粹的兩人關系承托一切複雜表達。

不同的是,這次不用畫男主角了,因為男主直接變成了一把三條腿的椅子。

同樣是以超現實的方式去描寫災難,《鈴芽之旅》這一次觸及的卻是對于日本民衆來說更切身的地震。于是,在兼顧本土性和銀幕景觀的同時,新海誠依然希望以荒誕又治愈的主角關系來為這種沉重鋪底。

從看到男主角變成小椅子的時候我已經開始覺得離譜了,但又覺得,诶,他在搞什麼新東西。這好像也是很多人覺得不解的地方,難得這麼帥氣的男主角,從頭到尾卻沒幾分鐘人形。

新海誠的純愛在于,他總是喜歡描繪女孩遇見男孩,但更着重于講一種去性化的羁絆。當你覺得他們隻是同伴時,鈴芽親吻了這把小椅子,而且影片還給了一段椅子視角看鈴芽的POV鏡頭;當你期待他們會向戀人的方向發展,兩個人又回到了同伴的關系。

一是鈴芽珍重的童年小椅子本身代表着一段被損毀的記憶,而男主的附身讓這段記憶鮮活起來,這很符合我們常見的愛情那種“你讓我完整”的說法。

二是,假如是椅子,就沒有身體,也沒有人與人之間的問題了。

把兩個人鍊接在一起的不是點對點的吸引,而是兩個人共同被一種更高使命召喚的宿命感,這就讓這種感情超脫出了一般愛情電影那種多疑、易碎的範疇。當然,這不是一部愛情片,隻是它其中的愛情元素,也不是好萊塢那種性征強烈的愛情元素。

看到結尾時,突然想起今敏的《千年女優》:女主同樣是在對男主角的迷戀敬仰和追随中經曆了好幾種不同的生活,直到最後她才知道,她尋找的男主早就死去了;然後她說——這也是讓《千年女優》如此不同的地方——“我喜歡的,是那個追随着你的自己啊!”

日本故事裡很喜歡描述這種對超乎人之上的某種精神力量、也可以說是執念的追随。但是當這個神秘力量像小貓咪一樣乖乖靠在你腳邊的時候,你并不想要它,也不想擁有它,那時你就知道,需要開始下一段旅程了。

說到底,我們隻是以愛情之名,完成自己的成長罷了。

不管借助愛情還是什麼别的,現代人很難再尋到這種精神力量,老天也不會突然拍拍你的肩膀,為你降下一個最高使命。所以這種程度的羁絆,多多少少來自現實裡的信仰空缺。

除了男主變成小椅子,電影裡還有很多一半鮮活一半匪夷所思的設定。比如男主、女主和作為守門石頭的小貓咪大臣,構成了一對相互制約的三角關系。貓咪大臣想要自由,就想把男主變成守門石。

但這是戀愛那種三角關系嗎?好像也不是耶。少女、椅子和小白貓,怎麼說都不會想要相互占有的,他們更像是相攜一程的夥伴。

鈴芽在持續旅程時,收到了很多女生朋友的幫助,一直苦心撫養她的小姨也在找她。有個段落我很喜歡,在鈴芽生氣反抗時,小姨也突然暴走,說了一通“很後悔養了你,你阻礙了我自己的生活”之類的話。

後來兩人和好,一般人在勸慰時可能會說,那是氣話别當真。但鈴芽的小姨對她說,那确實是真心話,但那不是全部。

小白貓和大黑貓,鈴芽和小姨都是充滿熱情、混亂但赤誠的新一代人,而沉默、包容、大地一般的上一代則在默默地供給,并收拾他們的小爛攤子。

不管是鈴芽與女孩女人們,還是鈴芽和男主,其中更重要的東西都是互助和羁絆。

新海誠在《鈴芽之旅》裡鋪開了一張散點透視的畫卷,而并不着意于讓一切都嚴絲合縫、合乎情理,因為生活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假如像做閱讀理解那樣機械地看,片子想表達的其實很簡單,無非是在災難後繼續前行的勇氣之類,但是圍繞這條沉重的線,他極盡所能地加上了許多彩色的點綴。這種充滿象征感的講述方式,也把超現實背景所能做得發揮到了極緻。

我比較喜歡的一點是,電影的末尾延續了兩人的任務和日常,而不是在一起happy ever after。畢竟這裡是鈴芽之旅,而非鈴芽之愛。

幾次關門的核心位置都發生在曾經人氣旺盛,如今被遺棄的土地之上。雖然這種設置颠倒了因果,但正如電影想說的,被遺棄的土地就像死去的記憶,假如隻是壓抑它,不再去理它,那總有一天,人也會被迫去好好直面它的動蕩。

用關門的方式去阻擋蚓厄(是這個名字嗎我忘了),不是哪一次做得好就能一勞永逸的,而是在将來依然會不斷發生的。也就是說,即使治愈了這一次的傷痛,下一次也開始會有新的破壞發生,你隻能一直呆在旅途中,學會應對它的方法。

人生活在他們的環境中。

同樣的,戀愛、夥伴或家人,都不僅是簡單的一對一關系,而是兩個生活在自己的網狀關系中的人相互靠近的嘗試。成長則是網狀關系中的成長,與周圍的人,與周邊的環境和景觀有很大關聯。哪怕有人感覺自己隻是孤身一人,他同樣和他生活的環境一起置身于這張複雜的網絡中。

壞消息是,任何同伴、親人、愛人都不永恒;好消息是,所有創傷、空缺和孤獨也絕不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