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塵煙》,它講了兩個不被人待見的邊緣的農村人相知相守,相濡以沫,一起勞作,共建家園的故事,整部電影的那種精心設計的色彩、影調、構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浪漫動人的情感,為其打上了詩意電影的記号,很多人會覺得這部電影很美。


近幾年國内的鄉土電影越來越少,而表現農民勞動生活的就更為罕見了,這部《隐入塵煙》在表現農民的艱苦勞動,表現弱勢群體的生存困境時确實讓人感受到了導演的人性的關懷,還有電影裡一直在強調的那些隐喻和象征,默默無語的麥子,驢子,燕子,還有那條極其陰暗的抽血的叙事線,都暗含了導演對這些農民的看法和立場,我認為這些是這部電影的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但我還是很難喜歡這部電影,這可能是因為我自己也是一個農村人,農村生活的經驗讓我覺得這部電影誇大了農民生活浪漫美好的一面,可能有人會反駁我說這是電影,電影就會有藝術化 處理,包括導演本人也說拍攝電影的過程就是發現生活,呈現生活和總結生活的過程,如何感知和捕捉日常中微妙詩意瞬間使之變成永恒的過程。


導演的目的确實達到了,我們看成片也看到了很多詩意的瞬間,看到了關于生命的永恒的主題,但我還是想追問,意義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需要這樣一部電影,為什麼要把農民的生活細節進行美化和詩意的提煉呢,這是不是在迎合某種關于農村生活的詩意想象呢?對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眷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文人筆下最常見的主題,而這種主題是不是延續到了這部現代電影之中?


很難去批判這樣的主題,但是令人感到矛盾的是影片一邊如上述所說在展現痛苦,展現悲劇,而另一邊又在不遺餘力地呈現那種苦中作樂的生活圖景,比如孵小雞時紙箱裡搖擺的燈光讓房間變得非常溫馨浪漫,還有有鐵在桂英的手臂上按出花瓣的印記,還說要把她拴在自己的褲帶上,還有兩人一起幹活時的許多畫面,拍出了很美好很輕松的感覺,所以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一個很明顯的體會,我看到了疾病,看到了痛苦,看到了死亡,可就是沒有看到勞累,看到疲憊,稍有些農村勞動經驗的人應該知道整日幹農活後根本就沒有體力沒有精神去制造生活的小情趣小樂趣了,更别提這兩個始終被排擠被嘲弄的可憐人了。生活對他們來說已經很煎熬了,再讓她們去表現詩意實則是一種悲涼的殘忍。


作為一部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的片子,我們應該能理解影片中弱勢群體的困境表達,我們應該也應該明白,若是隻有苦難,恐怕就很難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片子了,所以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一版吧,既有生存的不易,又有生活的情緻,但總是感覺确了一點真實,缺了一些更能引人深思的現實批判,就這部電影來說,問題的根源不在于追求美,而是它在追求詩意的同時忽略了更多重要的東西,于是,人們隻記住了它的詩意。


最後我想說一下影片中有一個段落最不符合影片的整體基調,但我恰恰認為它是最真實的,那就是馬有鐵斥責桂英沒辦法把一捆麥子紮起來送到驢車上,我覺得這才是農村民生活的殘酷性所在,先别談什麼熱愛土地,疼愛家人,而是作為農民,你必須要幹活,必須會勞動,否則你就是被人看不起的懶漢 懶婆娘,我覺得這才是影片應該抓住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