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含嚴重劇透,慎點)

近期看了《邊水往事》,不得不說這部劇确實算得上是近年來國産劇中尺度較大的劇集了。無政府狀态下的邊境、混迹于法律與道德禁區的毒販、毫不避諱的血腥鏡頭,也是拳拳到肉地打在了觀衆的心巴上。一時間,與邊水往事相關的話題詞沖上熱搜榜。而在此之前電影《異形:奪命艦》登上中國銀幕,同樣也以其較大的過審尺度引起了觀衆的熱議。其中有個比較有趣的讨論—— #異形吓壞8歲小孩家長投訴影城#, 對于長期“不擇手段“尋找資源、遊走于版權邊緣的外國劇觀衆來說,《異形》的尺度實屬小菜一碟;而對于正值暑假想帶孩子外出觀影的寶爸寶媽們來說,《異形》确實給到了他們“生命難以承受之驚”。以上兩部影視作品關于 #吓人#、#尺度#、 #删減#、 #好敢拍# 等話題讨論的出現,也證明當今的國内觀衆苦審查久已。但同時也能看出總局的審查制度試圖通過适度的放寬來吸引觀衆打開電視、進入影院,以挽救目前國内這個老生常談的“影視寒冬”。

...
異形的尺度引發熱議

然而“适當的寬松”和“被吓到”之間也确确實實産生了一個模糊地帶。“尺度”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或已然成為了影視作品的流量密碼?為什麼如今的觀衆這麼經不住吓?為什麼在影院明确表示不建議未成年觀衆觀影的情況下,還有家長能帶孩子進入影院?我們在讨論尺度的時候,到底在讨論些什麼?

一、有尺度,才有看點

《邊水往事》強烈的血腥叙事确實打開了劇集的入水口。郭麒麟飾演的沈星從中國來到三邊坡,為解救因讨債而被困于勃磨封鎖區的舅舅被迫卷入各方勢力的鬥争之中,在獲得吳鎮宇飾演的猜叔信任之後,沈星所經曆的事件也逐漸升級:高利貸、鴿血紅寶石、貘、伐木場、賭場、走毒等,而他與猜叔、但拓等人的情感勾連也随之加深。觀衆成功打開劇集之後,真正留下來到原因是懸疑案情和兄弟情誼。在觀影的過程中不得不感歎:在一部屍體堆成山的劇集中竟看出了讓人屍體暖暖的情誼。但拓的犧牲也成為劇集的高光淚點,劇裡屍體成山,劇外屍體暖暖!仔細探尋不難發現,《邊水往事》走的是以真實血腥打開入水口、以懸疑鈎子留住觀衆、以情感共鳴穩住基本盤的路數。然血腥、懸疑與情感皆有尺度。血腥程度過高會導緻如今經不住吓的觀衆閉眼,懸疑鈎子過多會讓觀衆直接棄劇,情感濃度過高難免會淪為濫俗。以上,《邊水往事》做的都恰到好處。這也正是該劇并沒有像《異形》一樣在尺度向營銷迎來輿情的原因。

尺度會否成為新的流量密碼?

其實它一直以來都是,獵奇心理和尋求感官刺激的人性本能使然。近年的影視制作似乎找到了流量的突破口——将故事場景搬至邊境或境外,講述不論是在政治上還是在人性上都十分敏感的犯罪懸疑故事,如《消失的她》《孤注一擲》。甚至一些曾經真實發生在國内的社會新聞也被改編至境外。在這一點上,審查方、制作方和觀衆似乎達成了三方“合謀”的局面。在這種制作模式下,審查方對于影片影響社會和諧的憂慮有所減輕、制作方獲準大膽拍攝、觀衆有新東西看……此類電影的爆火必将吸引大批投資方下場,後續或将進入類型化創作的發展趨勢當中,新的流量密碼已然形成。而這口題材的紅利還能供今天的“影視寒冬”吃多久呢?我們靜觀其變。

二、有尺度,也有限度

《邊水往事》在劇集過半後節奏似乎急轉直下,在高能的劇情之後,導演要給觀衆們一個冷靜的時間,細細思考三邊坡的生存邏輯。在成功營救出舅舅之後的幾集中,三邊坡的受害者才真正開始有了話語權。渴望通過教育拯救三邊坡的外國志願者賈斯丁、重新相信愛情準備步入新生活的劉金翠、以為來到三邊坡就能日子變好的姐妹花,他們都拼盡全力的在混亂的三邊坡尋找能夠讓自己留下來的理由,人性的光輝似乎在這一刻灑滿了三邊坡的每一個角落。當然這其中的取舍也可能是因為如今的播出環境有尺度的限定。值得注意的是,導演在好不容易營造起美好結局的假象後,卻将其一點點碾碎在觀衆面前:賈斯丁意識到三邊坡無法通過“巧克力”來拯救,在準備離開的時被毒販一槍斃命;劉金翠擺脫牢籠,卻在重新相信愛情時被人一刀劃傷;成功營救妹妹,準備帶其離開三邊坡的蘇蘇,卻突然被告知妹妹離世。這些悲慘結局宛如驟然降臨的死神,将包括沈星和郭立民在内的所有人心中的希望扼殺,因為這才是三邊坡最真實的生存邏輯。

對于影片深度的執迷,是中國影視市場一直以來的追求。就《邊水往事》在國内影視環境的生存邏輯來看,人性溫情和“正能量”是必然出現的,一味的血腥暴力、虎口脫險、營造爽點顯然不會通過審核。長期以往,在如此環境之下,觀衆的觀影習慣早已被“馴化”,雖偶有審美疲勞的聲音出現,但有限度有條件的影視創作也成為了觀衆不經吓的重要原因。除了影視創作有限度之外,觀衆的接受也有其限度。《異形》在國内市場的試水也并非毫無成果,至少讓我們明白,想要打開觀衆對于尺度的接受程度并不能一蹴而就,這還需很長一段時間的政策與制作等各方權力的探索與磨合。

三、有尺度,要有方法

看完《邊水往事》之後,許多觀衆都産生了諸多與劇情相關的疑問:郭立民到底怎麼了?得了什麼病?粉筆灰到底代表了什麼?是不是與毒品相關?為什麼最後覺新吞警官突然消失又出現?前面幾乎處于缺席狀态的警察為什麼會在最後如天神降臨一般傾巢出動緝拿毒販?……

劇集的後半段拍的晦澀難懂,對于普遍觀衆來說甚至還需要通過外部信息的解說來獲得答案,理解的成本逐漸提升,在傳播角度來說十分不利。或許這也是該劇在豆瓣從起初8.2分稍微降至如今8.0分的部分原因。最終其也無法像去年的《狂飙》一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民追劇、破圈爆火。究其原因,是導演為了逃避審查不得已而為之?審查過嚴?還是觀衆理解程度有限?我們不得而知。

但回看40年代的美國電影史,彼時的希區柯克也經曆着類似的情景。在實行電影分級制度之前,《海斯法典》是當時美國電影發行上映的唯一準則。其中規定接吻鏡頭不能超過3秒鐘,而導演為了規避審查,便讓他的兩位演員小雞啄米式的每次吻夠三秒就開始對話,如此反複,最後整場戲中二人竟擁吻了足足158秒,電影史中最有名的浪漫場景之一就此誕生。這個例子放在這似乎并沒有那麼恰當,且《邊水往事》的藝術水準也獲得了一定的認可,但或許導演還能再探尋出一種既能規避審查,又能讓更多觀衆理解的處理方式,實現圈層突破。在國内審查制度逐漸放寬的背景下,創作者在尋求突破的同時,如何平衡尺度與叙事的藝術性,避免為了“尺度”而犧牲故事完整性和觀衆觀影體驗,将是未來影視創作方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
希區柯克(圖片來自網絡)

回顧前文提到的熱搜詞條:#異形吓壞8歲小孩家長投訴影城,影片過審的放寬和觀影的制度之間确實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脫節,小孩、家長、影院和片方均遭受了“無妄之災”。審查方目前期望能通過尺度來拯救市場,而相關配套措施的缺失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僅僅是在海報上标注“未成年人謹慎觀看”的力度顯然不夠。在這方面,早已在多個國家實行多年的影視作品分級制度或許值得參考。但這套制度是否适合如今的國情,确實有待考察;具體應該如何實施落地,也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承擔“救市”使命的尺度策略,任重而道遠。

四、當我們在談論尺度的時候,到底在談論什麼?

當我們在談論尺度的時候,到底在談論什麼?我想上面的讨論已然給出了一些片面的答案——讨論創作自由、觀衆的接受限度、以及市場和審查機制的相互作用。尺度不僅僅是藝術的邊界,它同時涉及市場規則、觀衆心理和社會規範,是當下國内的文化語境中各方力量的角逐與平衡。

首先,從創作角度來看,尺度是吸引觀衆的重要手段。《邊水往事》通過大膽的血腥叙事和邊境犯罪題材成功抓住了觀衆的眼球。然而,吸引力并不僅僅來自于血腥或暴力,而是如何在這些感官刺激的基礎上,以懸疑、情感等元素穩住觀衆。尺度的運用不僅需要“有”,更需要“恰到好處”。這種微妙的平衡,正是衡量尺度的關鍵。其次,市場和觀衆的接受程度在讨論尺度時同樣重要。在有限的表達空間内,觀衆們已然習慣了相對安全的情感與叙事。其心理承受力已經有了下限,對其下限的一次次試探也未嘗不可。最後,審查制度和市場機制的磨合是我們在談論尺度時最不可忽視的部分。《邊水往事》能夠呈現如此“大膽”的畫面,本身就是審查制度松動的一種表現。但與此同時,配套的措施尚未到位,也會像《異形》一樣,一些導緻社會問題的産生。審查制度的适度放寬可能會為市場注入活力,但在放寬尺度的同時,如何建立更合理的機制,避免過度依賴“尺度”作為吸引觀衆的流量密碼,是一個需要更多讨論和深思的問題。

關于尺度的讨論遠不止以上這些,而對其讨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讓如今的國内影視市場重煥生機與活力。希望《邊水往事》的出現并非昙花一現。未來,不論好壞,希望各方都能對新鮮作品報以開放的接受态度,因為新鮮作品的出現永遠會給“這潭死水”擊起延綿不斷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