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听说《万箭穿心》是一部不错的国产片,但以为是犯罪片总也提不起兴趣看,直到最近刷到了个讲解视频,发现它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家庭片。这回,好奇了,迅速找了原片来看。
《万箭穿心》上映于2012年,13年过去了,我从影片中看到的是一个女人被当成血包,被老公吸血,被婆婆吸血,被儿子吸血。

影片中的女主李宝莉出场,一个一脸沧桑未施粉黛的女人大着嗓门凶巴巴地和搬家师傅为价钱一事掰扯。原本谈好了搬家费用为150,但搬家师傅出于人工搬运多了路程提出了加价。
而此时,李宝莉的丈夫马学武在楼上做个看客,看着自己的妻子与好几个高高壮壮的男子争吵。
李宝莉也并非完全不讲道理,知晓原因后,同意了加价。但这价,加得她实在肉疼。
李宝莉当时工资估计一月不足一千(从她羡慕挑扁担的能有两千得来)。她老公虽然刚升了主任,但也并没有给到她好的生活条件,于是她不得不精打细算,成了这样一副“强势”、“不饶人”的模样。
如此,很多观众批判她的一幕出现了:马学武拿出烟招呼搬家师傅,喊儿子去买汽水给他们喝。李宝莉出来拦住马学武,说收钱办事是应当,你还另外花钱招待真是贱。
所有人看到的都是马学武被老婆这么说很没面子,却没有一个人问:为什么李宝莉成为了这样一副模样?她就不想大方吗?是不想还是不能够?生活是否又给了她一个成为体面人的选项?
女人千方百计为家打算,男人却只在乎自己的脸面还在不在。
可是,脸面难道不是自己去挣的?你多挣点钱给家里,老婆还需要这么算计?你站在妻子面前,给妻子出头,也能挣脸面。至少我就会高看你一眼。可是马学武呢,在“凶悍”的老婆面前只会乖乖地做个缩头乌龟。
马学武就因为这事,与李宝莉提出了离婚。

那个年代,女人几乎不可能同意离婚。李宝莉还在想着这是气话,想和好,却没料到此后的晚上,马学武常常深夜归家,不久就出轨了厂里的女员工。
编剧有意思得很,对“老实男人”显得格外优待,她将马学武的出轨美化为在别的女人身上找回了尊严。那个女人,看他眼里有光。而李宝莉还一直活在从前一般,马学武这个乡下人找了她这么一个漂亮的老婆,就偷着乐吧。
这种叙事本质实际是父权逻辑的再生产:男人的错误可以浪漫化,可以被理解,男人出轨都是女人的错。
于是观众对马学武的出轨显得不那么气愤了,甚至不少人觉得情有可原,还顺道痛斥了李宝莉这个真老实、不出轨、守妇道但有脾气的女人。
当李宝莉发现自己老公和别的女人开房,性子暴烈如她,第一时间就想砸门,可想到自己儿子,她又不想就这么走离婚的绝路。她也没有沉默,也因为没有沉默,她又被许许多多的人恨上了,包括她的亲生儿子。
她选择了很多女人都不敢做的事——报警。
马学武主任的工作就此没了,出轨结束,他又恢复了从前低三下四的日子。李宝莉又开始了自己的“嚣张”日子。
在李宝莉的畅想里,她这样的忍耐能换来婚姻的长久。可她没料到,马学武后来因此下岗了,当天就跳河轻生了。
观众因此又恨上了李宝莉,怪叫道:都是这女人害的!老公和别的女人出轨,竟然选择报警!

不追究真正做错事的男人,反倒追究发现错误的女人。
这种价值观,是我们常见的社会对女性的“原罪化”:女人不该有愤怒,不该有反抗,只应该默默吞下所有苦难。
而明明只要马学武不出轨,不和别的女人开房,就没有后来的李宝莉报警。
马学武死了,李宝莉被儿子、婆婆恨上了。而成为寡妇的李宝莉经历丧夫之痛后,不得不快速寻找新的谋生道路,她要挣更多钱撑起这个家,供儿子读大学,养着不待见她的婆婆。
这女人真苦啊,她干起了挑扁担的工作,一挑就是十年。
十年后,儿子终于高三了。原以为儿子长大会懂事一些,没想到是更白眼狼了。他完全看不到这十年来,自己亲生母亲的付出。
挑扁担的活有多辛苦呢?一个女人要和市场里的男人争着干力气活,按件算钱,争来一件才有钱拿。她得没日没夜地守着、看着,拼了命地找活、抢活。
当一个寡妇把时间全用来挣钱上了,放在家里的时间自然就少了。每次回到家,没什么文化的她,很想关心儿子,却只知道问作业写没写完。这样的关心,被儿子无视,被婆婆嘲笑。
对一个养家的女人,他们没有感恩,竟连敷衍也没有。
儿子高考完更是直接翻脸:我考上状元了,有奖学金了,以后不用你挣钱养我了。我要和你断绝母子关系。我爸留的房子,要给奶奶住,你房产证赶紧过户给我,你搬走。

嚯,这是什么宇宙无敌白眼狼啊?这儿子,怎么就这么恨自己的亲妈?
编剧又有意思了,儿子跑去找过当年那个和父亲出轨的女人,问对方:你爱没爱过我老爸?你跟他好不好?
这两个问题,真问得我一脸问号。尤其是他看到守寡多年的亲妈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时,曾怒不可遏地骂过“不要脸”。
这儿子怎会如此双标?如此是非不分?我怎么也想不通。
编剧给的理由是,这儿子见过老爸出轨的女人后,知道曾经是母亲报警,将父亲自杀一事全怪罪在了母亲身上,控诉母亲报警行径十分阴险。
我又一脸问号。出轨的爸,是好爸?报警的妈,养家的妈,是坏妈?妈,真该死?女人,真该死?
我还能对这部影片说什么呢?李宝莉听完儿子这番控诉后,还真的开始反省起来了。本来还想和白眼狼儿子争一争房产,结果也不争了。还真的按儿子说的,搬走了。
故事结尾,李宝莉和男人建建一起走了。
但我看到的不是希望,是下一个悲剧。

李宝莉和建建的开始,是由建建对李宝莉发起的一次暴力强奸。
李宝莉原来在市场里和建建打过交道,十年后碰上刚从牢里出来的建建,没有嫌弃,就像一个老友打着招呼。她从没想过和建建发生男女关系,可在一次回家路上,建建突然把她拉到一个荒地,直接强上。
李宝莉被强暴了。
第二天建建找上门,李宝莉不搭理他,他一个强奸犯还开玩笑:我坐牢坐了十年,这世道变这么开放了?做了当什么事都没发生?
这段看得我呕血。没报警你就庆幸吧,还想没完没了了?
故事走向也越来越奇怪,再下一次,李宝莉直接跑建建家过夜去了。

女人的选择总是这样少。被强暴了,得忍。被强暴了,只能不断说服自己是爱强奸犯。她只能爱强奸犯,要不然怎么面对发生过的那段暴力关系?
建建明明是强奸犯,也被塑造得不太坏。他对李宝莉是有点真心的。可每次一见到他的那一点点真心,我就很难忍住不问一句:真的爱,就用真心去爱,而不是用暴力去爱。
女人不该被如此对待,任何人都不该被如此对待,不是吗?
编剧选择让强暴之后开出一朵真心的花,也是对女性的二次剥夺,背后传递的信息相当危险:女性被强迫,不要选择去抗争,而是“认命”。
故事里还有另外一个女人也惨得很。可是很奇怪,弹幕却总夸她聪明,过得不错。她是李宝莉的闺蜜小景,她不介意老公在外面有人,却也见不得老公把女人带到家里来,被她捉个正着。

说起这段捉奸经历,小景认为自己没吃亏,老公帮着女人打她,她打了回去,结束后老公给了她几万块钱。
小景有这样一个出轨的有钱老公,被观众赞赏,还教起李宝莉了:你就该学小景,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任老公在外面潇洒找女人,哪里会有后来挑扁担的十年。
看清楚了吗?一旦成为了靠男人的女人,在ta们眼里,就该如此卑微。
无论是小景还是李宝莉,她们本质都是血包:一个被动流血,一个主动供血。
小景日常是打麻将消遣,李宝莉日常是累死累活地挑扁担。或许,这电影看完,还真有人羡慕起了小景。对男人,她们怕是一个脏字都吐不出来。所有人,都只会吃女人罢了。

《万箭穿心》里的女性,没有一个被善待过。李宝莉辛苦一生,被丈夫、儿子、婆婆和舆论共同抛弃。就连编剧也一次次为男人洗白,只让女人成为众矢之的。让她们被当成血包,被吸干,被污名,最后连作为受害者的资格都被剥夺。
最叫人难过的是,这种逻辑在2025年的现实世界仍然不断出现:男人的错,总是被粉饰被轻易原谅。而女人的一点反抗,总是被认为不怀好心,被钉死在耻辱柱上。
这……才是真万箭穿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