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以愛結緣,為幸福而生的。愛要及時,珍惜你身邊的人,溫情相待、幸福快樂向前行"

【東昔與玉冬篇】當初看劇時不理解玉冬為何要作妾,還要求東昔不要再叫她媽媽。好奇就科普濟州島的文化。誠如不知道過去濟州島的文化,妾很普遍原因是女多男少,許多男人上船工作或被殺而死,女人常再婚或成為妾。尤其為了生兒子會納妾。
濟州正妻的孩子稱妾為“姨娘”,妾的孩子稱正妻"媽媽"。濟州獨特的“妾”文化現在幾乎消失,但在70多歲以上的居民中卻也常見。這就是當時玉冬作妾,要東昔不要再叫她媽媽的守舊思想。

劇中也有人覺得東昔要休學去賺錢,玉冬媽為什麼還是要當小妾。這是漁村貧窮生活母親的初心,她從小孤苦無依、不識字又當不了海女自知無謀生能力,去當丈夫朋友的妾,母子不用再愁吃住,又能給孩子上學就好。
玉冬媽覺得這是最好的選擇,她不願年小的東昔要休學離家賺錢,覺得東昔是不聽話的小孩當下狠狠打了他耳光希望他打消念頭,卻不知從此母子漸漸疏離。
玉冬并不是家暴媽媽對孩子不好,隻是沉默寡言不善應對、逆來順受、卑微善良的守舊女人,不隻對東昔,對外人也是如此。縱使她一生辛苦照顧宗雨一家人,臨終前她還是去祭祀感謝他們曾經收留照顧他們母子。

劇中東昔總是生氣対待媽媽,可是媽媽都是沉默以對不和他起沖突。習慣看着不會傷害她的狗笑,選擇轉頭不面對盛怒對待她的兒子。也許是她有愧又沉默以對,讓東昔得不到母親的關愛更生氣。東昔潛在内心在乎媽媽所以才會生氣。玉冬是沉默并非冷漠,東昔以氣話關心媽媽。母子默默關心對方卻誰也不問誰也不說。

玉冬從小孤苦無依,丈夫女兒早死又為了誰去過着卑苦的一生。聽了媽媽的訴說,東錫當下哭了明白媽媽的初心而放下多年的怨怼陪着媽媽完成她最後的心願。一片玻璃就寫下他媽媽辛酸的一生[淚],在媽媽生命終了前相伴去爬山,東昔問媽媽說來生還要跟他結母子緣嗎?東昔希望才會問如果他不愛媽媽根本不問,他沒想到媽媽馬上說不要,因為這輩子不友善的母子關系到下輩子結緣也是惡緣所以她不要。東昔知道自己對媽媽不友善又叛逆,所以他改說像姐姐乖順問媽媽願不願意,媽媽就說好。

母親當下狠心打了不聽話的小孩、無知沈默對待孩子有錯,可是東昔去首爾又回到故鄉社會曆練多年,甯可對外人好卻一直不和善對待自己生育的母親,隻等待母親認錯,他何嘗不是以怨氣相報,母親卻總是默默讓兒子發洩多年的怨氣。鏡頭給了東昔在爬山時回想過去,他並沒有善待了解母親。有無後悔隻有他心裡最清楚,含淚許下帶着母親到白鹿潭不可能完成的承諾。

常說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很多人在來不及愛的時候才了解彼此的愛,多年的怨在愛的本意之下也變得釋然。很多母子關系不和,不想嘗試溝通不和解蹉跎了多年。母子關系對錯是因果關系,誰對誰錯立場不同、時代環境不同、每個人理解感受都不盡相同,不予評論讓觀衆自己去感受。有些觀衆不認同東昔媽沒關系,隻要東昔母子和解就好。東昔最後才了解要的不是和解,而是媽媽的擁抱和愛。

這部戲本是各自單元劇,編劇收集幾個不如意的人生故事,用創新的方式,讓每個故事是主角也是配角以關聯交叉演出。個人最喜歡最後兩集的母子情由影後金惠子和影帝李秉憲以精湛的演技,兩人憑着眼神、聲音,不用誇張的悲情表演就把母子情演繹的如此自然感人落淚,看了多次依然感動,真的是教科級經典的對戲。

生活總是有悲有苦、有對與錯,就如此劇的核心價值~我們是以愛結緣,為幸福而生的。有愛最美、希望相随。幸福不是别人來認定,不論以什麼樣的方式生活,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與支持。
愛要及時,珍惜你身邊的人,溫情相持、幸福快樂向前行。????

From: isharing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