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傑作

在經曆了《電鋸人》第一季因演出風格而備受争議之後,此次劇場版迎來了導演更替,整體氣質也因此與第一季截然不同——而這種不同,無疑是積極的轉變。

本片的劇情并不複雜,它延續第一季的基礎,引入蕾塞這一全新角色,讓她闖入了電次剛剛趨于平穩的生活。電影的前半段宛如一部純粹的愛情片,講述兩人在一個雨天相遇,逐漸萌生情愫,在共度的時光中彼此了解——或者更準确地說,是電次自以為的了解。直到祭典之夜兩人接吻,煙花升起,電次口中滴下鮮血,電影的氣氛便如過山車般陡然轉向,絲滑地滑入近乎恐怖的領域。随後,蕾塞揭曉自己炸彈惡魔的真實身份,劇情旋即轉入高強度的打鬥。後半段幾乎被各種戰鬥填滿,人與人、人與惡魔,在不同場景中不斷交鋒,酣暢淋漓,足足撐起半部片的篇幅。

激戰之後,電次在海邊與蕾塞迎來了結局。因為種種經曆與心緒,他選擇放她離開。而蕾塞則決定再次去見電次,踏上了那條似曾相識的路——卻最終被瑪奇瑪截殺,倒在了電次身後,成為一具不為人知、連電次也不知曉其死亡的“無名女屍”。

整部電影的叙事技巧并不繁複,而這恰恰彰顯了藤本樹最擅長的能力:對情緒的精準描寫與層層渲染。就像他在《蓦然回首》中所做的那樣,即便篇幅有限、情感樸素,卻依然能迸發出強烈的情感沖擊。其實在第一季姬野去世時,我已隐約感受到這一點。而這部劇場版,更是用整整半部片長讓觀衆愛上蕾塞,再用另外半部讓我們質疑自己對她的認知,最終以她的死亡将情緒推至高潮。我看完後久久不能平靜,整體感受頗似觀看《邊緣行者》時的體驗——觀看過程中并非淚流滿面,而是一種沉郁的難受,映後卻餘味綿長。尤其是蕾塞最後那句“其實我也沒上過學”,堪稱對觀衆心靈的暴擊。這句話不僅回收了前文“你應該去上學”的伏筆,更揭示出她對電次懷有真實情感,一句台詞,承載千鈞。

本片的人物塑造也相當出彩,主要集中在電次與蕾塞身上。電次的初始設定極富魅力——他如同一張白紙,通過一次次事件、一個個相遇,逐漸認識世界,也催生出屬于社會人的情感。與蕾塞的相遇與離别,更讓他對男女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第一季初期那種單純的性沖動。而蕾塞,則是一個典型的悲劇角色。她從小失去童年,被訓練成殺手,因此對“上學”充滿向往,認為那極為重要。第二次見電次時,她特意寫作業、強調自己“學習過”,正是為了在電次心中加分——這也讓最後那句台詞更具沖擊力。當電次放走她時,她第一次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存在,于是收拾心情,決定回頭去見電次,可惜,她倒在了曙光降臨的前一刻。

其他角色并非本片的刻畫重點,但天使惡魔與鲨魚惡魔的戲份相對較多。鲨魚惡魔呈現為對電次十分崇拜的形象,同時也在它身上埋下了關于瑪奇瑪秘密的伏筆,預計後續會有展開。天使惡魔則是對人類漠不關心的矛盾體,兼具天使與惡魔的雙重特質,他在瀕死瞬間的閃回也暗示着他有自己的過往,值得後續深挖。

本片的鏡頭語言和演出設計同樣耐人尋味。我印象極深的一處,是蕾塞與電次在泳池玩耍時,穿插了蜘蛛在網上捕食蝴蝶的鏡頭,巧妙暗示了兩人關系的本質。而“城市老鼠與鄉下老鼠”的隐喻,則是貫穿全片的關鍵主題。這一點讓我聯想到《2077》中的那句名言:“你是想活到80多歲,躺在病床上插着尿管死亡,還是30歲都活不到,卻能名垂青史。”雖然表達的意思不同,但内核相似,都是關于人生取舍的命題。電次與蕾塞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也讓兩個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立體——電次剛剛接觸外面世界,渴望更多探索;而蕾塞則隻願過上平靜的生活。演出風格上也可見匠心:日常戲份采用相對常規的動畫配色,打戲時則運用鮮明色彩突出畫面張力,而最後海灘那場戲則類似于第一季的真實系色調,讓整體氛圍更顯陰郁。

作畫方面,本片無疑是頂尖水準。MAPPA本就是擅長動作戲的公司,此前《咒術回戰》第二季已幾近劇場版規格,尤其是宿傩對魔虛羅一集。而這一次,我個人認為甚至遠超越那集的表現。多種作畫風格——真實系、web系等交織呈現,在影院觀賞更是震撼加倍。尤其是電次與台風惡魔對決一段,他從空中躍下時,與鲨魚惡魔的身體都出現扭曲變形,視覺效果歎為觀止。片中充斥大量爆炸場面,炸彈種類也相當豐富,可謂琳琅滿目。由于打戲編排極為精彩,實際觀感仿佛隻有十幾分鐘般緊湊。而蕾塞每次出招時那種快慢交替的動作設計——高擡腿,再重重砸下,将畫面張力拉滿。隻要看過,就能懂那種沖擊力。

配樂方面,牛尾憲輔依舊穩定發揮,保持了他一貫的高水準——這倒不意外,他算是我最喜愛的日本動畫配樂師之一。片頭曲與片尾曲我特意留到映後才聽,片尾曲雖然和我想象中不同,但确實非常好聽。

如果能在電影院觀看,那絕對不要錯過。短時間内,恐怕很難再在影院體驗到這種級别的動畫電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