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8411p7xq

本文有劇透。

首先給沒看過第一部的朋友簡單說說第二部和第一部的聯系。

第一部的反派之一是邁爾斯上校,最後傑克把他殺了。

...

第二部史蒂夫·朗回歸飾演邁爾斯上校,确切說是邁爾斯上校的克隆體。

...

蜘蛛是第二部的新角色,他是邁爾斯上校的兒子,嚴格地說他和邁爾斯上校的克隆體沒有關系。

...

所以假如他不救邁爾斯上校的克隆體,也沒什麼。

第一部有個角色叫格蕾絲,

...

後來她死了,格蕾絲扮演者西格妮·韋弗在第二部飾演格蕾絲的女兒琪莉,西格妮·韋弗今年已經73歲了。

...

...

西格妮·韋弗還和卡神合作過《異形2》,大祭司扮演者凱特·溫斯萊特和卡神合作過《泰坦尼克号》。

...

電影沒有明确說格蕾絲是和誰生的琪莉,但蜘蛛等人猜測是和第一部的諾姆。

...

我覺得可能性更大的是愛娃。

...

傑克将格蕾絲連接到靈魂樹後,愛娃讓格蕾絲懷上了琪莉,格蕾絲和愛娃都是琪莉的母親。

...

如果琪莉是愛娃的女兒,這就解釋了她為什麼這麼特殊,為什麼她和潘多拉星球有着強烈的聯系,并且可以控制星球上的動物。

她還說她能感受到愛娃,愛娃是她的一部分。

耶稣是聖母瑪利亞的兒子,而愛娃是納美人的神,因此琪莉就相當于耶稣,未來她可能會因為納美人或地球人的罪犧牲自己,然後再次和愛娃合而為一,就像格蕾絲那樣。

《終結者2》是公認的神作,因為它的視覺效果和劇本都很優秀。

《終結者2》幾乎是一邊倒的好評,而《阿凡達1》是一部很有争議的電影,因為它一方面視覺效果很超前,但另一方面它的劇本又稍顯普通,因此我個人認為《終結者2》是好于《阿凡達1》的。

視覺效果足夠優秀的情況下,是可以彌補劇本的不足的(前提是劇本不能太爛),因此《阿凡達1》總體而言仍然褒大于貶。

而《阿凡達2》延續了第一部的優點和缺點,視覺效果比第一部更好了,但劇本還是很普通,甚至比第一部還差一點。

這就導緻《阿凡達2》沒什麼特色了,因為這種特效好、劇情一般的好萊塢大片太多了。

好萊塢從來不缺這種電影,缺的是劇本牛逼、特效一般的電影,以及劇本、特效都很牛逼的電影。

當然,劇本、特效都很牛逼的電影太少了,大多數情況下特效和劇本都不可兼得。如果劇本和特效不可兼得,我會毫不猶豫地選劇本。

《阿凡達2》的主題是“家庭”,這個題材已經非常老套了,如果你能對這個老套的題材有所創新我也會買賬,隻可惜《阿凡達2》沒什麼創新,仍然走的是家庭産生隔閡,最後又重歸于好的路線,感覺像在看《速激》。

說到《速激》,之前傳聞範·迪塞爾也演了《阿凡達2》,但是《阿凡達2》并沒有他,他演的可能是《阿凡達3》。

傑克和兒子洛阿克這條線很生硬,感覺就像導演強行要傑克誤會兒子,結局又強行要父子和解。

...

和第一部一樣,《阿凡達2》的主線劇情也是地球人侵略納美人,影射美國人侵略印第安人,以及其它殖民者侵略原住民。

相對于地球人,納美人相當于是印第安人。

但單獨看納美人,他們又相當于是美國人,因為他們内部也存在種族歧視。

土生土長的納美人相當于美國白人,傑克相當于黑人、外地人或LGBT群體,因此傑克和他的孩子受到了歧視。

先說地球人侵略納美人這條線,第一部講的就是地球人侵略納美人,第二部又是講這個,又沒有什麼創新,這就讓人産生一種“兩部電影的劇情差不多”的感覺。

都是地球人侵略納美人,其中一個地球人選擇幫助納美人,第一部是傑克,第二部是蜘蛛,他們幫助納美人打敗了地球人。

再來說說納美人這條線,傑克一家受到了部落首領兒子奧農的歧視,他辱罵了傑克一家,于是洛阿克打了奧農。

...

結果洛阿克遭到奧農的報複,奧農騙他去捕魚,導緻他被海洋生物追殺。

當你遇到垃圾人,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和他一般見識,因為如果你和他對着幹,你想不到他會用多麼卑鄙的手段來報複你。

很多電影都探讨過這個問題,比如《無人區》和《荒蠻故事》的第三個故事,都是主角遇到了垃圾人,主角去罵垃圾人,這一行為激怒了垃圾人,從而把一件很小的事鬧大了。

從洛阿克打奧農,一直到奧農設局害洛阿克的劇情走向都是很合理的,但後面就不太合理了,奧農差點害死洛阿克,然而當部落首領批評奧農的時候,洛阿克卻說去礁外捕魚是他自己的主意,而奧農勸他别去。

他主動替差點害死自己的人背鍋,然後兩人就化敵為友了,這一轉變不太有說服力,過于理想化和童話。

的确,冤冤相報何時了,理性上洛阿克的正确做法就是放下仇恨,但要足夠成熟、足夠穩重、足夠豁達的人才能做到去原諒差點害死自己的人,而洛阿克顯然不是這種性格。

洛阿克認識了一頭叫帕亞坎的鲲鲲,

...

鲲鲲是一種魚,它們的智商比人類高,他們精通哲學、數學、音樂、籃球,還創作了《雞你太美》等歌曲。

...

地球人殺害了它們,它們不去找地球人報仇,反而将同為受害者的帕亞坎驅逐出去了,因為他們認為不是地球人害死了鲲鲲,是帕亞坎害死了鲲鲲。

洛阿克把這件事的真相告訴了提蕾娅,而提蕾娅說:鲲鲲們認為每位成員都應該對同伴的生命負責。

...

說明鲲鲲知道這件事的真相,但它們的結論就是這件事是帕亞坎的錯。

它們智商那麼高,卻不分對錯,颠倒黑白,還搞“受害者有罪論”,這就很矛盾。

洛阿克想要把真相告訴部落首領,帕亞坎是無辜的,但首領是一個很固執的人,他不允許有不同的意見。

...

并不是洛阿克說出了他的想法,首領不聽,而是他壓根就不允許洛阿克說出他的想法。

當地球人殺了一頭鲲鲲後,納美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反擊。

傑克說如果他們反擊,就正中地球人下懷,然而這麼簡單的道理納美人卻不懂,他們就是要去打地球人,就是要去送死。

我不是說他們應該什麼都不做,我是說他們應該智取。

直到首領發話,他們才按照傑克的方法來,但他們隻是在服從首領的命令,并不代表他們想通了。

第一部也是一樣的,傑克勸納美人逃跑,納美人非要和地球人正面對抗,結果傷亡慘重。

《阿凡達》系列的主角是納美人,反派是地球人,如果你想讓反派顯得強大,你就要讓主角的智商在線。

而《阿凡達》系列不是這樣的,而是通過對納美人降智,從而襯托出地球人的強大。

拍電影的正常思路是主角很聰明,敵人更聰明,主角費了很大工夫才打敗敵人。

而《阿凡達》系列是雖然地球人很蠢,但納美人更蠢,所以相比之下還是地球人更聰明點,所以他們就從“蠢貨”變成了“強大的敵人”。

我知道導演想把納美人拍得樸實,但樸實和愚蠢是兩回事。

導演想把納美人拍得樸實,但結果是你看完電影後對納美人的印象不是樸實,而是愚蠢。

況且納美人也并不樸實,比如奧農還想了個計謀差點害死洛阿克,他們在整同類上那麼聰明,為什麼不用來對付地球人?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納美人很聰明的話,那他們不就和地球人沒區别了嗎?

愚蠢不一定代表樸實,反過來說聰明也不一定就陰險狡詐。

如果導演把納美人拍得聰明點,并不一定就會讓他們顯得陰險狡詐。

你是喜歡看《貓鼠遊戲》《無間道》這種拼智商的電影呢,還是喜歡看不講究策略的無腦動作片呢?

正因為導演對納美人的設定既樸實又愚蠢,這就導緻《阿凡達2》中他們沒法拼智商,隻能來硬的,隻能抱着冷兵器去和地球人的高科技裝備對抗。

因此如果你把《阿凡達2》的科幻元素去掉,它本質上就是一部你打我、我打你的動作片。

...

雖然納美人的設定就是土著,這就決定了他們不會很聰明,但傑克是地球人,因此導演可以讓傑克率領納美人用智慧打敗地球人,這就可以避免讓本片淪為空有特效、沒有劇情的普通好萊塢大片。

比如三體人的科技也領先地球人無數年,對三體人來說地球人就像是納美人那樣的土著人,但羅輯還是用智慧想到了拯救地球的方法,用智慧彌補了科技的差距。

《阿凡達1》的第三幕是很宏大的,

...

而《阿凡達2》的第三幕的場面和格局都太小,到最後甚至變為了寥寥幾個納美人和一個地球人的阿凡達之間的戰鬥,13年過去場面居然還變小了。

我不知道這是導演的本意,還是拍到最後經費不夠了。

雖然很難相信是因為經費不夠,但第三幕給人的感覺就是這樣的。

“阿凡達”這個單詞的原義是“化身”,具體是指地球人可以遠程控制人造的身體(由人類基因和納美人基因構成),這些身體就叫“阿凡達”。

...

“阿凡達”是《阿凡達1》的重要元素,比如殘疾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再次走路,然而《阿凡達2》卻沒怎麼探讨它了。

一部叫《阿凡達2》的電影,卻和“阿凡達”沒有多大關系。

《阿凡達2》雖然有193分鐘,但對潘多拉星球世界觀的展現很有限,僅僅講述了一個部落,以及一種生物,并且對梅卡伊納部落、鲲鲲的探讨也很淺。

我們隻知道梅卡伊納部落擅長遊泳,其它的我們一無所知。

電影隻說了鲲鲲精通哲學、音樂、數學,但它們的具體體現是什麼?電影沒說。

雖然納美人沒有高數,但他們總要計數吧。那麼他們和地球人一樣也是用十進制嗎?

為什麼在地球,世界各地的人不約而同地用十進制?

因為所有(正常的)地球人都是十根手指。

而納美人隻有八根手指,所以他們歧視傑克一家。

因此納美人很可能不用十進制,而是用八進制。

鲲鲲也有數學,它們的構造和地球人、納美人更是截然不同,它們又是用幾進制?

核酸(DNA和RNA的總稱)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質之一,但納美人并不用核酸來編碼遺傳信息,因此他們的基因不是由DNA構成,并且他們不用RNA來引導蛋白質合成。

既然他們的構造和人類如此不同,這會導緻什麼?

既然他們沒有核酸,那他們管“做核酸”為做什麼?

...

再比如大氣層,納美人這波在大氣層。

潘多拉星球的大氣成分和地球截然不同,成分為50%的氮氣、25%的氧氣、18%的二氧化碳、5.5%的氙氣、1%的硫化氫、0.5%的甲烷和氨氣。

潘多拉星球有25%的氧氣,所以可以燃燒。

這裡的二氧化碳、硫化氫的濃度均高于人類的承受範圍,氨氣的濃度也差點超标,這就是為什麼地球人需要戴氧氣面罩。

即便不考慮其它氣體,光是這裡的氧氣濃度也不适合地球人生存,因為氧氣濃度高達25%,高于地球人能接受的19.5%~23.5%,長時間呼吸高濃度的氧氣會緻死。

地球大氣隻有21%的氧氣,而石炭紀(2億8600萬年前~3億6000萬年前)的氧氣含量為30%,潘多拉星球的氧氣含量(25%)介于地球石炭紀和現代之間,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潘多拉星球的動物明顯比地球大得多。

潘多拉星球是一顆氣态巨行星的衛星,因此潘多拉星球很可能在它的恒星系的宜居帶之外,那它為什麼會存在生命?

原因之一是地球大氣隻有0.03%的二氧化碳,而潘多拉星球高達18%。

潮汐力和高達18%的二氧化碳會産生巨大的溫室效應,導緻潘多拉星球變暖,從而具有了孕育生命的條件,并且表面存在大量的熱帶雨林。

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導緻地球人無法在潘多拉星球呼吸,但這恰好是潘多拉星球産生生命的原因,對人類來說是毒藥的東西,可能是外星人的生命之源。

我們視遊戲、手機為毒藥,說不定某個星球的人必須天天打遊戲、玩手機才能生存。

潘多拉星球的大氣成分截然不同,以及納美人可以在比地球濃度更高的二氧化碳、硫化氫、氨氣中呼吸,這會導緻什麼?

前面說的這些都是《阿凡達2》可以探讨的問題,但是導演沒有這麼做,浪費了這些設定。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角度可以探讨潘多拉星球的世界觀。

《阿凡達1》中納美人的習俗、文化,到潘多拉星球的動物、植物、地理都很豐富,相比之下《阿凡達2》就顯得很單調。

如果你總感覺《阿凡達2》缺點什麼,除了前面說的之外,第二個原因可能是納美人和地球人的比重不太協調。

總是講納美人也會顯得有些單調,适當地講講地球人也不一定是壞事。

比如地球人在潘多拉星球建了一座城市,橋頭市,導演可以通過橋頭市來探讨地球人的科技多麼先進,貧富差距多麼大,從而和納美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

說不定這正是《阿凡達3》的内容之一。

地球人和納美人是兩個極端,《阿凡達2》發生在2170年,此時地球人科技太發達了,很可能會導緻大部分人都受到剝削,甚至富人和窮人幾乎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了。

至于納美人,你說科技吧,他們幾乎沒有科技,你說他們平等吧,他們也會搞種族歧視,因此兩個極端都不好。

于是《阿凡達3》結局地球人在宇宙中發現了第三顆星球,代号V50,地球人在V50星球上看到了最完美的人類社會。

地球人在V50星球上再次發現奇珍異寶,準備入侵這顆星球,這時才發現V50星人比地球人先進好幾個級别。

V50星人團滅了地球人,并且還啟動了艦隊,準備去奴役地球,因為他們發現地球也恰好有一種他們沒有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做KFC,《阿凡達4》就叫《阿凡達:KFC與V50》。

如果《阿凡達3》要講橋頭市,可以從哪些角度入手呢?

《阿凡達2》中未來的人類可以将自己克隆,比如邁爾斯上校及其戰友都克隆了自己。

克隆不是多麼高科技的東西,但他們還可以複制記憶,邁爾斯上校的克隆體擁有本體的全部記憶。

單憑克隆還不足以讓人永生,但再加上複制記憶的技術就可以了,因為你每活幾十年就可以把自己的記憶複制到新的人造身體上,就像換号一樣。

你還可以像邁爾斯上校那樣提前克隆自己,避免自己出現意外,即便發生意外也可以“複活”。

可能有人會說,複制記憶後新的身體和原來那個不是同一個人。

但既然他們都有複制記憶的技術了,早晚也可以複制思想、情感,從而實現永生。

目前人類的貧富差距雖然很大,但還在可接受範圍内,因為無論一個人再有錢,他一定會死,所以“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

但如果人類實現了複制記憶,有錢人就可以永生,他的财富就可以無限制地增長,這個世界不再是“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而會變成“富一百代,窮一百代”。

死亡,是避免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終極防護措施。

但是現在這個終極防護措施不存在了,有錢人不會受到死亡的束縛,可以永生,可以在他無限的壽命中不斷擴大他的金錢帝國,成為類似于“神”的存在,而窮人都是他的奴隸。

最終地球會變成《贍養人類》描寫的那樣,一個星球由一個富人和二十億個窮人組成,這一個富人掌握着全世界99%的财富,其餘二十億人掌握着全世界1%的财富。

整個星球都是這個富人的,其他人連呼吸和喝河水都要付錢。

因此深入探讨“複制記憶”,很容易就可以拍出深度。

《阿凡達2》裡有很多鲲鲲獵人,也就是小黑子,他們殺害鲲鲲并且提取“不老精髓”,“不老精髓”可以讓人更長壽,“寸金難買寸光陰”對他們不再适用。

因此《阿凡達3》可以探讨當錢可以買到一切,甚至可以買到壽命的時候,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兩部《阿凡達》都涉及到冬眠技術,冬眠技術表面上已經很老套了,其實細思極恐,以下是《三體》的原話:

如果能夠冬眠,很少有人願意留在現在。

從社會學角度審視冬眠技術,人們發現同為生物學上的突破,與冬眠帶來的麻煩相比,克隆人真是微不足道。

後者的問題隻是倫理上的,且隻有基督教文化會感到頭痛;冬眠的隐患卻是現實的,并影響整個人類世界。

這項技術一旦産業化,将有一部分人去未來的天堂,其餘的人隻能在灰頭土臉的現實中為他們建設天堂。

但最令人擔憂的是未來最大的一個誘惑:永生。

随着分子生物學的進步,人們相信永生在一到兩個世紀後肯定成為現實,那麼那些現在就冬眠的幸運者就踏上了永生的第一個台階。

這樣,人類曆史上第一次連死神都不公平了,其後果真的難以預料。

因此《阿凡達3》還可以探讨冬眠技術對人類的影響。

地球人是侵略者,納美人是受害者,但總有幾個納美人會嫌棄自己太落後,向往地球人的生活,于是決定出賣同類,向地球人提供情報,換取在橋頭市做最低等的公民的資格。

他們沒有技術,沒有文化,隻能在橋頭市做廉價勞動力,或以出賣身體為生,還會遭到地球人的歧視,他們卻自欺欺人:橋頭市的空氣是自由的、香甜的。

于是橋頭市出現了三個階級,有錢的地球人,貧窮的地球人,以及納美人。有錢人奴役窮人,窮人又奴役納美人,他們都有美好的未來。

《阿凡達》中的飛船叫“創業星号”,它需要5個半月的時間加速到0.7倍光速,以0.7倍光速行駛5.83年,然後用發動機和光帆減速5個半月,抵達距地球4.37光年的潘多拉星球,總共耗時6.75年。

...

由于飛船的速度高達0.7倍光速,導緻産生了時間膨脹效應。

根據時間膨脹的公式可以算出外界過了6.75年,但對飛船上的人來說隻過了5年多。

...

潘多拉星球(相當于月球)是波呂斐摩斯星(相當于地球)的第5顆衛星,而波呂斐摩斯星(相當于地球)是半人馬座α星A(相當于太陽)的第4顆行星。

...

半人馬座α星A是半人馬座α星的三顆恒星的一顆,後者正是《三體》的原型,同時也是《流浪地球》中地球的目的地,成為了半人馬座α星的比鄰星的行星。

所以有個段子是三體人來到太陽系後,發現地球不見了,地球去了三體星系。

“創業星号”使用的是反物質引擎,即反氫和普通氫結合,湮滅并釋放大量的能量。

這一過程會産生一股股的尾氣,尾氣是白熾等離子體,比焊接電弧亮一百萬倍,長度超過30公裡,《阿凡達2》飛船抵達潘多拉星球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這些尾氣。

因此《阿凡達3》還可以探讨星際旅行,講講地球人想把KFC引進V50星球,卻導緻V50星人為了得到KFC的秘方而入侵地球的故事。

我相信大部分觀衆都是沖着“科幻”去看的《阿凡達2》,都是為了看科技過度發達時産生的影響,以及潘多拉星球的世界觀,結果這部電影大部分都是在講家庭,并且在講家庭上也沒什麼新意。

《阿凡達1》成本2.37億美元,《阿凡達2》成本更高,在3.5億~4億美元之間,是好萊塢曆史上最貴的電影之一,加上營銷就更多了。

花了這麼多錢做特效,卻沒有花多少工夫打磨劇本,也沒有對電影中的科幻設定進行深入探讨,這很可惜,也很本末倒置。

卡神過于沉迷技術,一味地追求視覺效果,劇本卻大不如前,最終形式大于内容。

形式上是突破,内涵卻空洞單薄。

表面上是進步,其實是一種退步。

視覺效果可以讓好片變得更好,但無法将爛片變成好片(不是指《阿凡達2》)。

卡神的巅峰之作不是《阿凡達1》,不是《終結者2》,而是《泰坦尼克号》,不是因為它有多麼華麗的特效,而是因為它的文戲和故事讓人熱淚盈眶。

《終結者2》之所以是神作,首先是因為它的劇本,其次才是因為視覺效果。

《阿凡達1》就已經有點偏科了,《阿凡達2》就更偏科了,過于追求視覺效果,忽略了劇本。

《阿凡達2》仍然是一部中等偏上的電影,但它沒有達到卡神應有的水準。

《阿凡達2》這樣的電影已經有太多太多了,但是像《阿凡達1》《終結者1、2》《泰坦尼克号》這樣的電影,要很多年才會出現一部。

這個世界從不缺好萊塢大片,缺的是卡神這樣的好導演,或者說曾經的卡神。

我承認我對卡神有點苛刻了,但有句話叫:對你要求高,是因為你夠好。

作為卡神的粉絲,我當然可以無腦吹《阿凡達2》,但如果我這麼做了,就是對卡神以前的作品不公平。

如果把電影比作考試,這就相當于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考卷大多都隻有60多分,甚至不到60分。

今天我們總算看到一張70分的,這在這幾年的确是個不錯的成績,但問題是這個考生是個學霸,他平時都是考95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