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好久終于等到了《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離開的 留下的》。雖然已經看過書版《那不勒斯四部曲》,知道了故事的結局,還是很期待影視版《我的天才女友》。
說起來,第三季和前兩季很大的不同。前兩季還僅僅聚焦于那不勒斯的一群人,尤其是莉拉和萊侬兩個人的相愛相殺。這一季則開始接入世界,外面的一切向那不勒斯走來。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智慧的年代,這是一個愚蠢的年代;這是一個光明的季節,這是一個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應有盡有,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踏上天堂之路,人們正走向地獄之門。
大家迅速的成長起來了。帕斯卡萊、納迪亞、弗朗科、瑪麗亞羅莎等人都在熱火朝天地搞革命,反抗資本家對工人階級的剝削。與之相對的是,米凱萊、吉諾等人則是法西斯主義的代表。

兩個陣營的對立好像一直都在,隻是隊伍裡的人來來回回變化。
有人揭竿而起鬧革命。
有人在肉鋪辛苦謀生。
有人講着公平正義。
有人叼着煙拿着紅本本。
但是真正的底層人民呢。
他們不懂什麼是先進,什麼是革命。他們隻想過好自己的生活,一塊面包一杯牛奶的生活。他們隻想要一個稍微好一點的工作環境。

說完動蕩的環境,再來說說兩個主角。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不變的永遠是對女人的羞辱。
萊侬因為寫了一本小說《消遣》而成了被口誅筆伐的對象。多數人并不關注這本書真正的内容,人們隻關注那些露骨的内容,連帶着認為她也不過是個可以随意玩弄的女人。

很多男人,無論年齡無論身份,似乎總想驗證下自己的猜測。年逾半百,在飯桌上彬彬有禮的老先生借着酒醉想要撫摸萊侬。曾經侵犯萊侬的“詩人”薩拉托雷也在報紙上大肆抨擊萊侬。畫家胡安打着為了藝術創作尋找靈感的理由來騷擾萊侬,被拒絕後馬上翻臉,開始辱罵萊侬。

這就是男人。
在他們眼中,女人腦内空空。
你不是一個作家,你不過是一個玩物。
現在,這個玩物把自己被玩弄的經曆作為噱頭寫成了書,成為了一個名人。

萊侬初初成名,還不明白,在掌聲與鮮花之外,世界還将加諸給你很多惡意。人們嫉妒你的成功,尤其當你是一個女人的時候。

她驚慌失措,但她一直在反抗,她也不想被定義,憑什麼由他們來定義世界,定義我呢?

莉拉面對的困境與萊侬截然不同。雖然也會面臨騷擾,但更大的困擾在于她是一個已婚女人。
因為她是一個已婚女人,所以吉諾認為,如果想要毆打他,還需要獲得她的丈夫斯特凡諾的同意。更詭異的是,斯特凡諾竟然同意了。也因為她的已婚身份,莉拉和尼諾的出軌更加的不可饒恕,她幾乎永遠地背上了蕩婦的稱号。

一個細節是,這兩集中萊侬和莉拉的對比。
萊侬總是衣着光鮮,無論是發型還是皮膚狀态都很精緻,足以顯示她已經過上優渥的生活。而莉拉總是一副愁容,頭發也隻是簡單的紮起來,甚至于因為達裡奧工會事件造成的壓力,莉拉嘴角都起了泡。

兩個人的身份境遇有了天差地别的翻轉。
從前,莉拉是時髦前衛的肉食店老闆娘,萊侬是買不起教材的貧窮女學生。莉拉會從抽屜裡拿錢給萊侬去買新書。
現在,萊侬是從佛羅倫薩回來的前衛作家,恩佐口中的“大人物”,莉拉是穿着統一工作服的貧窮打工人。

莉拉會要求萊侬看着她睡覺,并要求萊侬,假如她出事,萊侬要撫養詹納羅(斯特凡諾的兒子,又叫小裡諾)。
你看,無論境遇怎樣改變,莉拉始終是兩個人中的主導。
所以才會有莉拉做壞事,萊侬負責寫的說法。米凱萊就直接這樣詢問萊侬了。

你看,米凱萊可以處處留情,到處教女孩子學吹口哨。但是莉拉,隻想為了自己而活,為了真實的自己而活的莉拉,隻是因為拒絕了馬爾切洛,拒絕了斯特凡諾,接受了尼諾,她就成了他眼裡做盡壞事的姑娘。雖然我知道米凱萊是因為愛莉拉愛到癡迷,但我仍然不能接受他對莉拉的某些描述。

對,他能明白莉拉的天分,但骨子裡他和莉拉是迥然不同的人。莉拉不會,而且永遠不會愛上他。
書裡還有一段米凱萊對布魯諾的慷慨陳詞,電視劇裡删除了這一句話,他很小的時候我就注意到她了,真的。
也是看到這裡讓我察覺到米凱萊對莉拉的占有欲和渴望。現在删除掉這句話,我不知會不會影響米凱萊和莉拉的感情線。
你覺得自己僅僅是雇用了一個女工?不是這樣的,這位太太不是一個簡單的女工。假如你放手讓她去幹,她能把狗屎變成黃金, 她能把你這個破攤子重新規整一下,達到你根本無法想象的水平。為什麼?因為她不是一般女人的腦子,她的腦子就是我們這些男人也趕不上。她很小的時候,我就注意到她了,真是這樣的。這女人設計的鞋子,到現在,我還在那不勒斯和外地賣着呢,我賺了很多錢。她把我在馬爾蒂裡廣場的鞋店重新裝修了一下,讓那兒變成了基亞亞街、波西利波和沃美羅街上那些闊佬的沙龍。她還可以做很多很多其他事。但她很瘋狂,覺得自己想做什麼都可以,來了,去了,修理,打破。
再來說說其他人的現狀吧。
斯特凡諾的肉食店已經被索拉拉兄弟擠兌的每況愈下。
莉拉的哥哥裡諾去了馬爾切洛的商店成了售貨員,而皮諾奇娅又懷孕了。
說到皮諾奇娅,就要說到布魯諾。布魯諾就是莉拉工作的香腸廠老闆,也是當初和尼諾一起去伊斯基亞島的小夥子,曾經對萊侬心動的羞澀青年,也是和懷孕的皮諾奇娅一起喝椰子水的人,一如當初的莉拉和尼諾。他繼承了香腸廠,騷擾過莉拉,現在他為了香腸廠的存續選擇向米凱萊借高利貸。

納迪亞成了一名狂熱的共産黨人。納迪亞是加利尼亞老師的女兒,也是尼諾曾經的女朋友,也是莉拉要求尼諾在伊斯基亞島寫分手信的對象。

帕斯卡萊是一個堅定不移的共産主義分子,現在他成了支部書記,還集合工會組織宣講。納迪亞和帕斯卡萊成為了一群人。誰能想到呢?世界天翻地覆。曾經的納迪亞高高在上,現在這個大小姐居然和泥瓦匠帕斯卡萊在一起談天說地。
當然,讓我覺得難過的一點是,很多像弗朗科馬裡、納迪亞這樣的富家子弟他們在革命的同時根本沒有想過真正的底層人民的生活。他們隻會想當然的說,沒有錢,我養你呀。不去思考像莉拉這樣帶着孩子的婦女如果失去一份收入應該怎麼樣維生?

這些都不重要。
某種程度上他們利用了莉拉。達裡奧以及這群工會的人,他們捕捉到了莉拉的境遇,但他們隻想到拿這點去做反抗,去做鬥争。沒有想過發表這番言論的人會受到怎樣的待遇。她要怎樣過活。這些不重要。他們也考慮不到。

頗有一種何不食肉糜之感。無法否認,世界是由少部分人推動的,但不是隻有思想沒有行動的人推動的。他們隻有理想和信念。但是建立在虛無基礎上的理想和信念能支撐多久呢,我很好奇。
西爾維亞,尼諾的前女友,為尼諾生了一個兒子。

第一次出現的人物,也就是在這一段時間裡出現的人物。關于她的着墨我認為主要是為了突出尼諾的渣。也預言着萊侬和尼諾的感情。
(未完待續,持續更新,歡迎關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