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之後又看了一些打分很低的評論之後的想法:先不去探讨徐峥導演的“目的”、“動機”這些主觀的東西,看看電影的表達形式、隐喻的手法、故事的節奏,這些做得都不錯,我覺得可以比肩成熟導演的把控能力了。但大家為什麼并不買賬,把許許多多的痛楚一下子濃縮在兩個小時,有點太幹巴了,會讓大家覺得是“底層人民苦難娛樂化”,導緻大家對導演拍攝的本意産生各種各樣的揣測。那同樣是歌頌辛勤的勞動人民的藝術作品,為什麼片尾曲《鮮花》和《幕後生活》沒有被沖爛呢?我認為實質上是共鳴産生的成本有差别。我們刷個短視頻,看個直播,就可以聽到這些音樂,它們的成本好像遠不及買一張電影票,後者還會被認為是為“虛情假意的同情”買單。有一部分評論,一邊抨擊李佳琦不了解社會疾苦,一邊聲讨徐峥是在利用普通人民牟利,這是什麼樣的心理,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看到制片人在創作時的好的出發點,而不是去口誅筆伐,況且很多都是觀衆自己的主觀臆斷。藥神跟逆行人生的立意相似,但風評相差甚遠,我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受白血病困擾的家庭遠少于外賣行業的群體,導緻了這一現象呢?

逆行人生 (2024)6.62024 / 中國大陸 / 劇情 / 徐峥 / 徐峥 辛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