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為銀幕而生的,理論上講所有的電影都該待在銀幕上,但是目前受條件限制????電腦已經是我在觀影時所能看到的最大的屏幕了,但是在看一些電影或者某些鏡頭時,我會突然發現在大銀幕上看這部電影成了我的一個願望,比如《放逐》裡吳鎮宇黃秋生還有林雪三人在樓下跟樓上的任達華對槍那個鏡頭就給了我這種感覺。這種大銀幕帶來的沖擊力,不隻是緊張刺激的槍戰戲才有,許多電影裡,包括侯孝賢的空鏡、《新橋戀人》裡的新橋煙花,都讓我想圓夢銀幕。在這個美好周末給了我這種感覺的,是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

首先是空間。有人說《愛爾蘭人》是斯科塞斯的《美國往事》,他以美國的司法系統為核心,展示了上世紀50年代美國的真實生态。外景上有弗蘭克在街道上暴揍面包店老闆,内景上有莊嚴法庭的審判,有華麗宴會廳的宴會,這些都是大的空間,僅僅在電腦屏幕的呈現下,沖擊力是遠遠不夠的,隻有被銀幕放大才能展現出他們最大的魅力,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加上老馬絲滑的運鏡,可以想象在影院裡他能給你帶來怎樣的視聽盛宴。

...
...
...
...

《愛爾蘭人》也是三位老戲骨的匠心之作,除去動作上的遲緩,三位主演的表演仍是無可挑剔。帕西諾飾演的,是身處政鬥中的吉米·霍法,在他那張曆盡滄桑的臉上,寫滿了對政局的不滿和憤怒,沖動之餘,又有攝政者應有的克制和精打細算。喬·佩西鷹一般的眼神裡,雖見老态,但仍有黑幫領軍人的精明和毒辣,足見其城府之深。更不必說德尼羅飾演的弗蘭克,退伍士兵對于服從命令的麻木被德尼羅演的活靈活現,到了影片的收尾部分,七十多歲的德尼羅和滿頭白發的弗蘭克簡直融為了一體,遲鈍的眼神,粗糙僵硬的面部,甚至說話時的氣短和結巴……你甚至會懷疑德尼羅是本色出演。毫無疑問,這麼精妙的表演,與連毛孔都能被看的一清二楚的銀幕是完美适配的,尤其是特寫鏡頭,他們蒼老的面龐既叫人興奮又叫人傷感。除此之外,減齡技術帶回來的三位老戲骨的年輕容貌,放在銀幕上也會給觀衆帶來更多的感動和滿足。

...
...
...

在這部電影裡,充滿了對人生種種的凝視,對于有組織犯罪的凝視,對于衰老的凝視,對于死亡的凝視。從宏觀上的權力争鬥,到微觀上的人心博弈和救贖,斯科塞斯解構了這樁美國曆史上的大懸案。電影裡更多的是對歲月不留人的感慨,少了斯科塞斯以往的刺激。影片中甚至不惜用定格來告訴觀衆人物的死法,這些大佬的死标志着黑幫時代的遠去,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吉米·霍法之死,随着兩聲槍響,吉米倒在血泊之中,一場權力之戰到此結束,然後,在長達5秒鐘的時間裡,觀衆就這麼看着這個曾經偉大的工會領袖倒在地上,一動不動。

...
...

這是堪稱影視經典的一次奪命。後來,世人都忘記了名震一時的吉米,弗蘭克完成的最具影響的一次“刷房子”,也化作時代的灰燼,這時對于人的老去和時代逝去的展現達到高潮,落寞的弗蘭克讓人感慨萬分。

...

這兩幕要是放在銀幕上絕對會有無比強大的沖擊力,因為這是整部影片最令人共情的兩幕,政治鬥争的犧牲以及峥嵘歲月的逝去放在影院的環境下,氛圍感會成指數級增加,影片主題的升華也會變的更有力量。

這部電影屬實為老馬的一部經典的黑幫史詩,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都不會愧對銀幕的一部作品,哪天要是真有機會在電影院裡呆三個半小時看這部片子,我想我會開心死吧。

最後還是要說一句,這都幹不過《綠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