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愛優騰三家上映的網絡電影達數百部,從貓眼數據來看,月分賬和日分賬TOP10的主流依然是大IP、強視效作品,如《陳情令之亂魄》在3月份新片票房中位列第四,《奇門遁甲》則拿下了4月份總票房第一。

不過,從月榜單和日榜單TOP10來看,除了常青的大IP、強視效影片外,如《雙魚隕石》《大魚》這種以“好故事”見長的創新題材作品也登上了榜單前列,展現出了強勁的市場潛力。由此來看,觀衆對網絡電影的需求正在多元化,不僅是IP、視效,具有内容深度的好故事也是觀衆剛需。

作為鮮少獲得7分以上豆瓣評分的高口碑作品,5月初上映的《雙魚隕石》制作成本不足800萬,沒有波瀾壯闊的視效,也不是擁有頂級知名度的IP,但制片方和平台另辟蹊徑,将有限資源轉化到了極緻,以紮實的劇本立足市場,以口碑發酵實現了破圈傳播。

“雙魚的劇本是近幾年見到的電影中頂尖之一。”

“網絡電影拍到今天,劇本寫得最好的一部!”

……

諸如此類的評價,在《雙魚隕石》的彈幕和豆瓣評論中還有很多。

《雙魚隕石》在題材上沒有盲目跟風,選擇将視角抛向網絡電影領域罕有的科幻題材,同時融合奇幻、冒險、懸疑等諸多元素,以民間志怪故事“羅布泊雙魚玉佩”為引,以人們心中的欲望之火和不滅親情為内核表達,實現了一次深度創作。

作為口碑出圈的代表作,《雙魚隕石》為網絡電影找到了大IP、強視效之外的全新發力點,同時,它也是網絡電影内容升級的微觀縮影:好故事的内容價值與商業價值相輔相成,驅動市場進入良性循環新階段。

把劇本做紮實,以劇情取勝

在觀衆對《雙魚隕石》的評價中,不管是對劇本的認可,還是對小成本大格局的驚歎,亦或是對網絡電影質量提升的欣喜,最終都指向一個點:觀衆對好故事的需求正在直線上升。

此次,《雙魚隕石》在成本有限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将“小而美”的故事做到了極緻,以人性的複雜、小人物的有血有肉、人性的光環支撐起了影片的厚度。接受筆者專訪時,《雙魚隕石》出品方之一北京米和花影業董事兼影片制片人徐蕾便表示,影片的出發點便在于将長處發揮到最強,“以劇情取勝”。

《雙魚隕石》中四位主角人設都很分明:為了科學将生死置之度外,但同時漠視生命的教授;希望幫父親緩解困局,但為了利益與朋友反目的富二代;劍指諾貝爾,但為達目的犧牲一切的年輕助手;失去工作、婚姻的失敗者,但卻最單純的小市民,四人的複雜面在“自我複制”的科幻設定下,為故事帶來了足量的戲劇沖突,他們面對誘惑時的不同選擇,也不斷支撐着故事的戲劇性反轉。

制片人徐蕾分享人物塑造方法論時談到:“我們要賦予人物靈魂和人味,要挖掘他内心的人性,讓觀衆感覺到他是一個真正的人,讓他經曆的事情和他的選擇都合理化,而不是為了節奏強行給人物安排戲點。”

影片人物塑造的成功,也在于小人物的有血有肉。小市民王得志實則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當大家都為發現二戰時的潛艇興奮時,他關注的隻有尋找修車工具,早日回家;陳甘泉雖壞,也會說出“把我肉割下來給你吃”的土味情話;教授一貫嚴肅,但也有解刨“自己”時興奮不已的中二時刻。這些一個個的具象細節,合起來便構成了一個個飽滿的人物。

作為一部解構複雜人性的影片,《雙魚隕石》中呈現了“惡”,但内在價值觀卻是對“善”和人性光輝的擁護,這在主角王得志身上彰顯得淋漓盡緻。親情的羁絆,是支撐王得志活下去的精神支柱,為了實現心願,他選擇了自我犧牲,而并非互相殘殺,與陳甘泉和趙青形成了鮮明對比。王得志的犧牲精神,或許也代表着一種人生智慧:在群體社會中,抑制強烈的私欲,或許才能走得更遠。

此次《雙魚隕石》劇本的紮實,得益于制作團隊精益求精的匠心。一年左右的劇本打磨時間裡,制作團隊為了豐富故事層次感和觀賞性,在原著基礎上添加了很多内容,如加入女性角色中和“男人團”氣質、豐富楊教授形象、利用時空扭轉産生的時間差設定親情線等等。影片拍攝過程中,編劇出身的導演丁小洋依然在不斷潤色劇本,邊拍邊改。

制片人徐蕾告訴筆者,《雙魚隕石》能磨出好故事,也離不開平台的支持,在IP購買、劇本策劃、影片剪輯等衆多環節,愛奇藝網劇部門和電影中心一直在為制作團隊提供助力。“它(愛奇藝)是一個非常愛内容的平台,每個部門對内容的熱愛和渴望是很感人的,遇到一個好的東西大家都願意使勁。”

不紮堆、不盲從,做具有長線價值的内容

題材新穎,是好故事的另一大關鍵要素。“我們的決定是不要迎合市場,不要流行什麼就跟風拍什麼,真正好的東西是具有創新性的。”徐蕾道。

愛奇藝《2019網絡電影行業報告》顯示,2019年,動作、喜劇、奇幻、懸疑冒險等常青題材紅火的同時,現實主義、戰争、青春、科幻等新類型占比也在拉升,此外,從今年《狙擊手》《星遊記之風暴法米拉2》《雙魚隕石》等新題材受歡迎也可見,受衆細分化和垂直化趨勢正在加速影響網絡電影行業,在此大背景下,多元題材和創新内容已成網絡電影市場的剛需。

被制片人打趣“中華田園科幻”的《雙魚隕石》便是在填補市場的類型空白。所謂“中華田園科幻”,一方面在于影片塑造了典型的中國式小人物,另一方面在于影片是由中國民間志怪故事演變而來,雖難比大制作科幻片的遼闊,但“小而美”的田園科幻片也有獨特味道。

制片人徐蕾接觸到《雙魚玉佩·星痕》這一故事後,與愛奇藝網絡電影開發中心和網劇兩個部門聯合進行了一系列評估。除了看中原著中對人性、身份認同、現代化等命題的思考,愛奇藝和徐蕾也看到了原著在創作空間上的潛能,既可以做探險類的冒險片,也可以做硬核科幻片,如果縮小故事架構,打造成一個封閉空間電影也很有看點。在這其中,硬核科幻片在網絡電影市場便較為稀缺。

為了讓科幻元素落地,制作團隊在前期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如對平行宇宙、雙縫幹涉、量子永生等相關理論進行了調研,了解這些理論在科學界存在的可能性。調研基礎上,制作團隊腦洞大開加入了很多科幻創意,如“吞下隕石碎片便可無限複制”這一設定便是。影片中,趙青端起機關槍與無限複制的陳甘泉“火拼”,成為了不少觀衆心中最具黑色幽默和Cult Movie感的高光片段。

作為新類型和嚴肅向影片,《雙魚隕石》抛開了以往不少網絡電影中慣用的怪獸、大場面視覺轟炸、大長腿等吸睛元素,這也讓影片在宣發上缺少一些先天優勢。因此,除了讓影片依靠口碑發酵熱度外,愛奇藝在營銷上對《雙魚隕石》給到了很多扶持,如提供海報及預告片建議、渠道支持、各個端口搜索數據反饋等,此外,愛奇藝對影片預約用戶畫像做了精準掃描,在男性用戶、熟齡青年、二三線城市用戶占比較高的數據下,《雙魚隕石》及時調整了宣發重心。

如《雙魚隕石》這種新題材雖在宣發上面臨更高難度,但長遠來看,創新内容對網絡電影産業更具長線價值,目前科幻片在國内尚處于起步階段,院線電影中成功的僅《流浪地球》,網絡電影中成功的範例幾乎罕有。此次《雙魚隕石》的問世,或将在網絡電影領域培養起一批科幻迷,同時吸引更多人才參與到科幻片創作中來。

采訪中,徐蕾分享了一個印象深刻的案例:前些年,很多科班出身的導演,甚至電影學院的學生都不願意做網絡電影,覺得網絡電影是粗制濫造的代名詞。但《哀樂女子天團》上映後,以内容誠意改變了不少業内人士的看法,吸引很多專業院校的學生加入了網絡電影的隊伍。

“他們覺得網絡電影也是可以展示才華的領地。吸引這些優秀人才加入,我覺得對行業是有益的。”

網絡電影迎來内容升級轉折點

可以說,内容厚度與題材創新合力,成就了《雙魚隕石》。這樣的好故事不僅是當下觀衆渴求的,也是未來網絡電影市場長期需要的。

如今,網絡電影行業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從整個電影産業來看,院線電影在2018年前後迎來了“内容升級”轉折點,2019年前後,網絡電影的“内容升級”也緊随其後到來。在視頻網站和市場共同調控下,網絡電影制作基準線提高,發展目标和院線電影、電視劇、網劇等标準趨于統一,即内容為王。

行業自發升級外,網絡電影迎轉折點,也是被觀衆審美的日益提升所倒逼。從2018年的《靈魂擺渡·黃泉》,到2019年的《大地震》《陳翔六點半之重樓别》,再到2020年的《星遊記之風暴法米拉2》《雙魚隕石》,這些優質影片的口碑與分賬票房正相關趨勢逐漸建立。未來,網絡電影内容質量與商業價值直接挂鈎,便是市場升級的重要表現之一。

網絡電影的“内容升級”對内容制作方和視頻網站而言同等重要。制作方維度,《雙魚隕石》制片人告訴筆者,如果影片最終能取得預期收益,那便會考慮打造同類型的系列影片。這其實反映了一個規律:隻有好故事能獲得與之匹配的關注度及收益,才能保證創作者的激情,為可持續性的優質内容産出打下基礎。

平台維度,網絡電影若實現“内容升級”,意味着視頻網站将在網劇之外,再築生态壁壘。如今,愛優騰三家在網絡電影領域都已提速,2020年上半年,數百部網絡電影登錄愛優騰平台,其中僅1月上線的影片就高達64部。同時,三大平台不斷優化分賬規則來提升網絡電影收益,并多渠道為影片營銷賦能,以此吸納行業優質内容創作者。

辯證來看,視頻網站和内容制作方相互作用,内容方依賴于平台創收,平台則希望通過優質網絡電影豐富内容優勢。因此,助力網絡電影“内容升級”,最終将直接作用于平台内容護城河的建立,為拉新和留存帶來新的驅動力,轉化新的内容消費者,同時,網絡電影受衆規模的擴大,又将為創作者和平台帶來更高的收益,助力其産出更多優質内容。可以說,網絡電影的“内容升級”,指向的便是良性生态循環的成型。

作為和網劇同時問世的産品,網絡電影一直被質疑和網劇“同基因不同命”,其實,這隻是發展快慢的問題。目前,網絡電影在投資成本、制作團隊、故事質量等多維度都已有肉眼可見的進步,一些頭部影片也在向院線電影水準靠近。邁入批量精品化階段後,網絡電影的潛力或許才将真正爆發,在這之前,平台和内容創作者仍需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