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裡詩書

在掃黑的題材中融入喜劇元素,讓人一度錯以《掃黑·決不放棄》會有何般的鬼斧神工,看完電影後才發現原來電影連班門弄斧都算不上,從宛如大雜燴般的劇情,到讓人哭笑不得的幽默,再到空洞蒼白的人物,既掌控不好節奏,也講不好故事的掃黑,最終給人帶來的隻是一場索然無味的命題作文。

從人物塑造上來看,導演五百從電視劇到電影的兩部“掃黑”作品中都暴露出了同樣的問題,那就是缺乏對人物深度的挖掘和塑造。無論是主人公還是配角,都顯得單薄而缺乏層次感。特别是在電影這種更為有限的時間裡,這種缺陷被進一步放大。以肖央飾演的主角李南北為例,這個人物幾乎就沒有任何能讓人記住的特點,而電影塑造這個角色的方式就是讓局長來襯托他的不容易,用範丞丞飾演缺根筋的新徒弟來反襯他的老油條。

而為了突顯主角,從其他掃黑幹警,到反派的各種行為可謂是集體降智力,整個故事的展開和結束,仿佛變成了男主的個人秀,但這不是一部“超級警察”,而是一個放映現代掃黑除惡的真實題材,這裡邊的困難險阻,又怎麼可能如電影中呈現的這版兒戲?掃黑掃到這裡,電影過度依賴模闆化的處理方式,把電視劇的缺乏的是對掃黑工作真實性和複雜性的深入挖掘。

臉譜化的人物加上繁雜的角色,《掃黑·決不放棄》由此顯現出的另一個問題是冗長,電影看似涉及了掃黑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卻匮乏一條有力的主線講它們串聯為一體,如碎片般散亂的劇情,看似說了很多,其實什麼也沒有說透,什麼也沒有講好,而電影更是自掘墳墓将幕後黑手早早便公之于衆,這使電影其實在開始就失去了懸念,當正義必勝成為必然的結局,如洩氣皮球搬的故事又拿什麼來引觀衆?

喜劇元素在這部電影中成為了一個讓人倍感尴尬的存在。實證明并不是什麼人都能玩轉喜劇,更不是什麼類型的電影都适合喜劇,放在《掃黑·決不放棄》裡,最為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本來該是拉緊節奏的緊張時刻,電影卻不合時宜的非要抖個包袱,拙劣生硬的搞怪,在電影中讓人如坐針氈。

從故事到人物,其實《掃黑·決不放棄》更像是在把一個警察故事的模闆套用到掃黑裡,而并不是真實的去展現掃黑面臨的危險與困境,這樣的掃黑,浪費了題材,更難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