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女性,無論角色還是演員,在影視市場向來是沒有話語權的。大多時候,她們被強加給女性的社會規則、道德标準所規訓,她們是影視劇中為了凸顯男性鋒芒的“工具人”。

轉折出現在2020年夏天,一部聚焦30歲女性群像的《三十而已》橫空出世,承包了每天的熱搜和議題。

人們讨論着三位女性各不相同的人生軌迹,然後代入、共鳴。顧佳混迹太太圈、手撕綠茶,以爽點擊中觀衆;鐘曉芹缺乏主見和獨立,在自我成長的蛻變中激起觀衆的同理心。相比之下,王漫妮身上的複雜性更易于擊中觀衆的痛點。作為一個掙紮在階級對撞中的小人物,她的成長、工作、生活,每一個側面都能與觀衆産生連接點。

劇中,三位女性的人生軌迹已經暫告一個段落,但在劇外,30+女性的“價值花路”才剛剛開始。

寫實,撕開人物“裂痕”

CBNdata數據顯示,《三十而已》播出之後,角色王漫妮與飾演者江疏影在全網的疊加熱度整體更高。骨朵熱度指數、百度風雲榜等數據也顯示,關于江疏影及王漫妮的讨論度相對更高。

在三線并行的劇情脈絡中,王漫妮之所以走進輿論中心,一來是因為人物帶給觀衆共鳴,二來則在于這個角色本身具有更大的讨論空間。相較完美太太顧佳、被原生家庭保護得過于完好的鐘曉芹,王漫妮身上是有裂痕的,這種裂痕是人物寫實給她打上的底色。

王漫妮最初激起群體共鳴的話題是“飲水泵”,每一個在大城市“漂”過的人,都體驗過搬家的辛酸。搬家讓“漂族”直面的,是自己跟這座城市之間難以跨越的距離。顧佳“踮踮腳”住進了最有錢的小區,鐘曉芹出生在上海,而王漫妮奮鬥了8年,每天應對着大多人都經曆過的職場傾軋、客戶刁難,卻始終無法在這座城市紮根,家裡還不停地催着她回去。

王漫妮的進退兩難,是小鎮女孩在都市打拼的縮影。即便她後來“逃”回家鄉,卻更發覺格格不入,跟于伯推心置腹的王漫妮才意識到,故鄉并不是退路。而現實中的“遊子”,所難以割舍的故鄉情,又何嘗不是那份“回不去”的遺憾。

這種共鳴是觀衆産生代入感的基礎,而人物“裂痕”則豐富了王漫妮這個角色的層次感。

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一個被丈夫背叛之後離婚的女性,決定在M店消費一套頂級定制珠寶,刷卡的一瞬間,王漫妮曾有過幾秒鐘的猶豫,是否勸她理性消費,但這個念頭最終一閃而過。而這個大單給她帶來的是升職、加薪、郵輪遊等更實際的東西。

的确,王漫妮不完美,她的行為不是出于角色的功能性,而是人性。

王漫妮敢于直面自己的欲望,在奢侈品銷售的崗位上每天看着各種各樣的有錢人,向往高品質的生活,對待愛情甯缺毋濫,期待完美的婚姻。她自己過着“精緻窮”的生活,願意為喜歡的陽台花一半工資租房,透支信用卡升艙等,都是為了離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近一步。

所以,當“海王”梁正賢出現時,幾乎滿足了王漫妮所有的幻想。她開始淪陷、迷失,甚至是向“海王”的不婚主義妥協,直到觸及底線時,才最終選擇退出。

有評論說,“一部《三十而已》,寫盡三十不易。”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而身處其中的“滬漂社畜”王漫妮,讓太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30歲,隻是一個數字”

《三十而已》的爆火,讓人們開始關注30+女性這個群體。根據CBNdata統計的豆瓣詞頻數據,“30+”、“女性”、“生活”是提及率最高的三個關鍵詞。

當下,在傳統的社會價值定義框架中,公共話語體系往往對30+女性帶有偏見,這種偏見甚至壓迫30+女性做出妥協,以靠近大衆認同。尤其是在娛樂圈,30+女演員普遍面臨嚴重的年齡困境。

飾演王漫妮的江疏影,也曾在30歲生日時有過這樣的焦慮,細紋變多、體力下降,社會認知給她造成的壓力等,都帶給她一定程度的自我否定。但現在的她卻認為“30歲,隻是一個數字”,她曾在采訪中說道:“我非常享受現在這個階段,我的閱曆、年齡、經曆所帶給我心裡的那份笃定。”

不得不說,江疏影和王漫妮确實有很多相似之處,她曾經也是一個“漂族”,對漂着的生活有真實的體驗。劇中,王漫妮生病一個人打點滴時,接到了媽媽的電話,報喜不報憂,挂了之後一滴眼淚不自覺地流下來。江疏影後來在采訪中提到:“那場戲我一條就過了,因為我也有類似的體會。”

相似的經曆更能使人共情,但江疏影選擇王漫妮,還在于這個角色本身的人物張力。王漫妮30歲時,正是她的低谷期,愛情、事業都不順利,但經曆了一段掙紮後,她仍然選擇回到自己向往的生活軌道上。

江疏影曾說過,她最欣賞王漫妮的地方,就是她有重新開始的勇氣。而江疏影自己,也是一個敢于及時“歸零”的人。

從上戲畢業後,直接進入演藝圈是一條更容易、也更順暢的路,但江疏影選擇在此時出國留學,後來回歸表演,《緻青春》中的阮莞、《好先生》中的江萊、《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每一個角色都是一次新的開始。

最近播出的《三十而已》開拍前,江疏影還專門去奢侈品店觀察取經,才有了後來職業微笑、90度鞠躬、單膝跪地換鞋等細節化處理。除了貼近人物形象,對劇本的打磨也加深了江疏影對人物的理解,最終才呈現出戳中人心的王漫妮。

如今,年齡增長與實力積澱共向而生,江疏影當下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回頭再看,年齡困境實際上是外界強加給30+女性的,這個群體本身并沒有被年齡“困”住。

歲月從不敗美人,但這種“美”是由内而外的。女性30歲之後的每一步,都需要用過硬的實力站穩腳跟。而在提升自我,打磨專業能力的道路上,30+女演員集體面臨的發展困境也将逐漸被打破。

“姐圈”的無限可能

不可否認的是,《三十而已》所聚焦的30+女性群體戳中了當下的輿論high點。

往前追溯,從《我的前半生》中的馬伊琍、袁泉,到《都挺好》的姚晨、《小歡喜》的陶虹、海清,再到前不久全網刷屏的劉敏濤,“姐系”力量持續滲透進大衆視野,直到《乘風破浪的姐姐》《三十而已》相繼播出,30+女性随之成為一個能夠迅速點燃輿論情緒的關鍵詞。

可以說,這是一場“姐圈”崛起的大潮,在這背後,市場開始關注到30+女演員别樣的魅力、過硬的實力,以及女性力量崛起所産生的可能性。而對演員群體來說,其市場影響力最終将反映到商業價值上。

以最近讨論度更高的江疏影為例,德塔文數據顯示,7月最後一周,江疏影的網絡影響力保持在TOP3,相對應地,其在7月的商業價值位列TOP5。

反映到具體的案例上,藝恩數據顯示,江疏影代言過的品牌多達24個,其中不乏大衆汽車、伊利暢輕、寶潔、周大福等國民度很高的品牌。品牌國民度往往能折射出藝人自身的國民度,兩者之間呈正相關。

王漫妮在《三十而已》中常用的蘭蔻196号色口紅,因為人物出圈更具辨識度,蘭蔻也官宣認同了大衆“漫妮色”的叫法,商業價值提升正給藝人帶來更多機會和話語權。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與用戶連接途徑拓寬,藝人除了通過作品提升影響力之後,也有意借助短視頻、直播等渠道,探索提升商業價值的新路徑。

江疏影一路發展至今,通過塑造阮莞、江萊、陳果、曹皇後、王漫妮等一系列角色,個人知名度、形象美譽度、品牌影響力等商業價值持續釋放。與《三十而已》一同在2020年上線的《清平樂》播出期間,江疏影就曾在一周内官宣寶潔、蘭蔻、Whoo三家品牌合作。

此外,2018年,江疏影開始拍攝“紅唇視頻日記”,兩年積累之後,“紅唇”已經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IP,該系列視頻累計播放量超過8000萬次,合作品牌覆蓋到周大福、TOP Gloria、Tommy、百事、凱迪拉克、法蘭琳卡等諸多國内外知名品牌。

整體而言,江疏影持續攀升的商業價值,是30+女演員在當下發展中的一個縮影。市場的理性回歸、輿論環境的演化、大衆審美的變遷,拓寬了30+女演員的發展路徑。這個曾被市場忽視的“姐圈”群體,正通過“修煉内功”重回大衆視野,釋放出無限可能。